男生模仿媽媽「監督學習」,隔著螢幕感到窒息,你是同款家長嗎?

2022-08-03     糖果媽媽

原標題:男生模仿媽媽「監督學習」,隔著螢幕感到窒息,你是同款家長嗎?

中國教育研究院,曾對2523名家長的調查問卷進行統計,結果發現:95.1%的家長為輔導孩子的功課而發愁。

孩子小的時候不懂事,自控力不強,做許多事需要家長在一旁監督。孩子一天天長大,不再需要監督,家長的這個習慣卻一直保留著。

被爸爸媽媽適當關注是幸福的,但被家長嚴格監督著,是有些窒息感的。

男生模仿媽媽監督學習的舉動,掌握了「精髓」

一名男生在網上模仿自己的媽媽,用網絡熱梗來評價,就是「不能說毫無關係,只能說一模一樣」。

他模仿媽媽表情嚴肅地推開門,給出警告:「趕快學習,不要偷懶,我每隔2分鐘就會進來檢查一次」。

隨後男生不時從門口探頭向內看,表情一會兒生氣,一會兒滿意,有好多次欲言又止

除了在門口較遠距離地觀察,男孩還模仿著媽媽,陸續把水、水果送進來,再找個機會收走杯子和盤子,順便近距離觀察情況

整個監督學習的過程,持續了4個小時之久。完美復刻了媽媽的一舉一動,並掌握了表情的精髓,可想而知這名男生被媽媽「監督」了多久。

媽媽監督學習的方式,讓許多人隔著螢幕感到窒息

沒被媽媽這樣監督過的人,覺得男生模仿得太誇張了,但親身經歷過的人,連連感嘆太像了!

有些是學生,正每天被媽媽這樣監督著,還有些人已經成年了,回憶起當初被監督的畫面,仍然能感覺到緊張的氣氛。

男孩在螢幕中忙了4個小時,看到他的人仿佛被隔著螢幕監督著,簡直快要窒息了。

有趣的是,很多家長也看到這個視頻後表示肯定,自己平時就是這個樣子的,男孩模仿得非常到位。

糖媽看了男生的模仿,想起剛開始輔導小糖果寫作業的自己,幾乎是全程陪在她身邊。

後來有一天,小糖果寫著寫著就笑了,說我坐在那裡她太緊張,都快不認識字了,我才後知後覺給小糖果增加壓力。

視頻中男模仿的媽媽,在生活中有許多「同款」家長。大家本意是關心孩子的學習,擔心他養成壞習慣,卻不知家長過度監督往往起到反作用。

同款家長就在身邊,不恰當地監督孩子學習有哪些弊端?

僅有17.1%的家長,認為自己的「家庭教師」身份很合格,但他們的行為未必完全正確。

許多家長正像男孩的媽媽一樣監督孩子,從小學生到大學生都沒逃過。不僅家長很疲憊、很焦慮,對孩子也有許多不利影響。

最大的影響就是打斷孩子的專注力,孩子思考一件事時,家長突然出現,要麼監督孩子坐直,要麼說一些無關緊要的話,或是靜悄悄地到孩子身邊晃一圈。

這都會打斷孩子的思路,想像一下,孩子思考加解決一個問題可能需要3~5分鐘或者更久,而家長每隔2分鐘就來一次。

在家長眼中是監督,在孩子眼中這和搗亂沒什麼區別,寫作業的速度反而變慢了,錯題率也更高。

另外是孩子心理的壓迫感,沒有自己的隱私空間

換位思考,孩子被監督寫作業,就像是家長被老闆監督工作一樣,就算沒做錯事也會感到緊張,時間久了內心會無比壓抑。

孩子長大後漸漸需要獨立的空間,常開門由著家長監督,或經常被家長推門而入,心情會比較煩躁,感覺隱私不被尊重。

家長監督學習要講究方式,別讓孩子有「窒息感」

家長長時間地監督孩子,會讓孩子產生牴觸心理和依賴感,沒有時間和效率觀念,家長說一句孩子動一下。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可以理解,掌握正確的監督方式,才能讓大人和孩子都放鬆。

接藉助「矯姿器」解放自己

孩子握筆姿勢不對、寫作業時坐不直,家長在一旁說煩了,孩子也聽煩了。其實我們完全可以通過矯姿器,來規範孩子的動作,不在我們視線也保證正確的姿勢。

監督「結果」和時間

孩子學習和做事的過程,並不需要家長一直在旁邊監督。家長可以讓他有獨立思考的習慣,且不被打斷。

不能在孩子寫作業過程中,不斷地指出錯誤。應該先讓孩子獨立完成,再由家長監督「成果」。規定好在什麼時間內完成,後續幫助孩子改錯、提高效率。

糖果媽媽心裡話:

每個孩子的習慣不同,如果孩子喜歡有家長陪在身邊,家長可以看書、練字,不干擾還孩子就好。

若孩子不喜歡被一直監督著,就給他一些空間,在孩子需要時再進入他的房間。

【今日話題】大家喜歡全程監督孩子學習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57e4c4588670ff57c38953d0790c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