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教育專家薛立新在家庭教育講座中提出,父母誇獎孩子本身就是一門學問,如果不能出自真心,那麼就不會對孩子起到正面激勵的作用。
王麗是一名全職寶媽,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她一向比較有耐心。不過即便如此,她最近還是在為孩子的教育問題而發愁。王麗發現孩子最近總是躲著她,而且對她說的話還十分的牴觸和反感。
雖然心裡很是難過,但是冷靜下來的王麗還是決定和孩子好好聊一聊。晚上臨睡前,王麗來到了孩子的臥室開誠布公地說道,「楠楠,媽媽最近是做了什麼惹你不開心的事嗎?媽媽覺得你好像不喜歡我了。」
孩子聽到媽媽突然這樣說有一剎那的怔愣,不過在低頭思考了一會兒後,他還是開口了。「媽媽,不管我做了什麼事兒,哪怕只是一件小事,你也總是很誇張的誇獎我,這讓我覺得很討厭。」
「難道楠楠不願意聽媽媽誇獎嗎?」王麗對孩子說的話很是不解和詫異。「嗯,一開始聽你誇我,我還是很開心的。可是慢慢的我覺得你的誇獎就像是一種敷衍,不管事情容易還是事情困難,你都會說我真棒!你也只會說我真棒!」
聽到孩子略微有些激動的表達,王麗恍然大悟。事實上,在很多時候,她也確實把對孩子的誇獎當成了一種口頭禪。她完全沒想到自己這種「不走心」的誇獎,居然會被孩子敏感地察覺到。
本想反駁幾句,可是最後王麗還是選擇,非常坦誠地向兒子承認了自己的錯誤。「媽媽知道你的感受了,以後一定會發自真心的誇你!希望你能原諒媽媽!」王麗的反應讓孩子很是意外,原本以為會被責備的他眼睛裡一下子浸滿了淚水。終於,這對母子倆又恢復了往日的親近。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們希望通過誇獎的方式來獲得孩子積極的回應,進而實現對於他們行為上的引導。這其實是一種賞識教育的內涵。也是一流家長常用的教育方式,而三流家長,就只會訓斥孩子。
事實上,賞識教育確實可以幫助父母們收穫更加有效的教育回應,不過,真正的賞識教育也並非是簡單的誇獎。
賞識教育的理念最開始是由心理學家德西提出的,他通過實驗發現,賞識孩子的行為表現可以使得孩子相應的行為表現得到強化。
父母通過賞識的行為舉動,可以激發孩子的興趣和動機,進而為其創造更為適宜的學習成長環境。
從這個角度來看,父母的誇獎,確實可以在孩子的教育中,大機率地得到積極的回應和反饋。
在孩子小的時候,他們對於父母的誇獎,大多是全盤接受並且樂此不疲的。但是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他們對於父母的誇獎,有了自我衡量的標準。因此,家長也要做到「誇獎有方」,讓孩子更願意聽進去。
1、表揚孩子努力的過程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其努力的過程最為值得肯定。所以,父母們與其單純的誇獎孩子天賦高,腦筋聰明,不如把誇獎的方向轉移到孩子的勤奮和努力上。
當孩子意識到自己付出的努力可以被父母看到和重視時,他們才能夠從中真正的獲得情感上的回應和滿足。
2、多肯定孩子身上的不同
願意推崇個性發展的家長們,總是能夠從孩子身上看到更多的成長驚喜。試著去肯定孩子身上的不同,這更容易幫助父母們挖掘孩子身上的閃光點。
當父母觀察孩子的角度發生改變時,他們誇獎孩子的素材,就會變得更豐富,他們給予孩子的誇獎也會更全面。
3、誇獎的表達方式儘量多元化
如果父母在誇獎孩子時常常詞彙單一的話,那麼這很有可能會使得,孩子所受到的激勵效應減弱。
所以,父母在表達誇獎時可以採用更多種方式,在語言運用上多一些技巧。如果你不知道怎麼夸,怎麼跟孩子說,我建議你讀一讀《非暴力溝通的父母話術》,我就是從這本書開始,跟孩子的關係越來越好,變成會誇讚孩子的父母的。
像我以前,總是會跟孩子說:「快點的!馬上去!」但其實,孩子不會跟著走,還會特別生氣,跟你對著干。但換一種表達方式,孩子就願意接受了。由此可見,誇讚和教育孩子,是一門學問,不是隨便說什麼都可以的。
還有面對孩子難過、叛逆、厭學、害羞等情況下,怎麼誇讚孩子,怎麼肯定孩子,怎麼讓孩子願意聽你的話。這些,書中都有針對性的話術建議。
其實,作為家長,有時候是真的很愛孩子們,但卻總是因為,自己的一句不恰當的話,不合時宜的表達,導致彼此,生疏了很多。而且,再想彌補,就很難了。
每一個章節後面,還有總結練習和思考題,幫助家長延展思考,到底怎麼養育孩子,怎麼把話說到孩子心裡去,怎麼正確的誇讚孩子。
相信我,如果你看過這本書後,會有跟我一樣的感覺:「原來,娃不聽話,娃跟我對著干,是我沒說對,沒掌握誇讚的正確方法!」
枕邊育兒寄語:
心理學家認為,經常受到誇獎和表揚的成長環境,更加有助於孩子形成成長型心理定向。當孩子們願意把好的結局歸功於自己的努力、認真等美好自控的品質時,他們才更有機 會獲得更大的成功。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