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所謂「特供酒」全是假酒 黑作坊出品包裝比酒貴 有人為撐場面知假買假

2024-09-26   湖北日報

四川省宜賓市公安機關查獲的「特供」假酒

據新華社消息 市場監管總局日前發布關於嚴禁制售「特供酒」的公告,從生產、銷售、餐飲、廣告、宣傳、印刷等方面嚴禁各類生產經營主體從事「特供酒」制售違法行為。

近幾個月來,在公安部部署的「凈風」專項行動中,各地公安機關相繼破獲一系列「特供」「專供」假酒案。

誰在生產「特供酒」?又是誰在購買?記者最近深入多地進行了深度調查。

「喝的不是酒,喝的是盒子」

「喝的不是酒,喝的是盒子。」說到「特供酒」,杭州市公安局臨平區分局食藥環知大隊大隊長孫波說。

據警方介紹,這些所謂的「特供酒」「專供酒」冒用的名義五花八門。

一類是涉部隊「特供酒」。如吉林省吉林市公安機關新近破獲一起軍人服務社銷售假酒案,現場查獲「軍中王」「軍中五糧」等「特供酒」1萬餘瓶;遼寧省瀋陽市公安機關在一次突擊檢查中發現一倉庫藏有4.3萬箱「特供酒」,其生產廠家多標註為「軍工釀酒廠」,一些酒瓶還設計成坦克、衝鋒鎗、飛彈車、神舟飛船等形狀。

另一類是涉黨政機關「特供酒」。如上海、四川等地公安機關破獲的案件中,查扣的「特供酒」就有冒用國務院某機關的。

一些「特供酒」則聲稱是外交用酒、紀念酒。如山東省濰坊市公安機關新近偵破一起假酒案,現場查扣的300餘箱酒中,有標註「人民大會堂50周年珍藏」的所謂「國賓專用酒」,有「紀念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的「茅台1949」酒,還有所謂的「外交使節酒」「大使館高級別交流活動指定用酒」。

2013年,國管局等5部門聯合下發《關於嚴禁中央和國家機關使用「特供」「專供」等標識的通知》;同年,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下發通知,要求酒類企業不准生產標註有「特供」「專供」「專用」等字樣的白酒。2022年,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等6部門聯合發布《關於禁止銷售「軍」字號煙酒等商品的通告》,嚴禁線上線下銷售「軍」字號煙酒等商品。

江蘇省揚州市公安機關查獲的假酒 新華社發

每斤成本僅幾元到十幾元

記者從多地公安機關了解到,目前查獲的「特供酒」假酒案,大都在地下室、車庫、農房、暗室中灌裝的,其生產條件完全不符合食品衛生許可要求。

辦案民警表示,從已破獲的案件來看,這些所謂的「特供酒」無一例外全是假酒;基酒每斤成本普遍為幾元到十幾元不等,有的甚至酒不如包材貴。

從近期各地破獲的案件來看,「特供酒」造假主要有三種方式:

以次充好。如江蘇省揚州市公安機關新近破獲的「4.09」假冒註冊商標案,現場查獲假冒茅台系列白酒23556瓶。犯罪嫌疑人稱,他使用的基酒都是10餘元的低端酒,1桶110斤僅需1300元。

「熟串酒」——使用釀造純糧醬香酒工藝丟棄的酒糟,加入食用酒精,再次蒸煮,生產出來的具有醬香味的白酒。

「生串酒」——用食用酒精、水及香精勾兌而成的酒,食用後容易頭暈、噁心,對人體健康傷害極大。

新近破獲的案件顯示,「特供酒」造假已形成犯罪鏈,從包材生產到灌裝、銷售,各環節都是分開的,但是又互相協作;個別地方甚至形成產業,公開銷售各類「特供酒」包材。

銷售套路多,有人知假買假

「特供酒」銷售套路不少,而消費者中不乏知假買假的,其實質是個人「好面子」,損害的卻是國家機關和軍隊聲譽。

從近期破獲的案件來看,「特供酒」銷售有多種路徑,如電話直銷、直播銷售,夾雜在軍用品中銷售等。例如,揚州市公安機關破獲的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先是從網絡購物平台非法獲取經常買茅台酒的消費者個人信息,然後培訓一批銷售人員,利用話術有針對性地進行電話直銷。

警方介紹,不少購買假冒偽劣「特供酒」的消費者是被銷售人員的話術欺騙的,但也有不少消費者是知假買假,主要用於接待、送禮時「撐場面」。

業內專家表示,「特供酒」「專供酒」,不僅誤導消費者,擾亂市場秩序,也影響國家機關、軍隊聲譽。在嚴厲打擊的同時,還應加大宣傳力度,讓廣大民眾知曉,目前市面上銷售的「特供酒」全是「特假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