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脈搏與人民至上同頻共振丨理響廣東

2024-08-09   羊城派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戰略部署。從「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再到「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提出,昭示了中國共產黨從人民利益出發堅定不移高舉改革開放旗幟的決心和魄力。將人民性貫穿於全面深化改革的全過程,彰顯了全面深化改革和人民至上同頻共振的深層邏輯和價值旨歸。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把人民群眾當作價值尺度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價值取向,體現了新時代黨中央治國理政的內在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義;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動力。」抓改革、促發展,歸根到底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這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所在,也是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再出發的原動力和出發點。

人民至上是改革的價值緣起。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不同歷史時期,正是由於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人民至上,才能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才能取得一個個彪炳千秋的人間奇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評價改革成效上要堅持群眾立場,關鍵要看辦成了多少事,解決了多少實際問題,群眾到底認不認可、滿不滿意。新時代以來,大到醫療、教育、戶籍等重大制度改革,細到身份證異地掛失受理、婚姻登記「跨省通辦」等便民服務,國家共推出2000多個改革方案,涉及經濟社會各領域。從北京「街鄉吹哨、部門報到」,到浙江「最多跑一次」,再到天津「一顆印章管審批」,一系列切實有效的改革舉措是聚焦於廣大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推出的硬招實招。在中國的改革發展進程中,人民至上作為改革行動的基礎價值地位隨著改革理論和實踐探索日漸鞏固,內涵日益豐富,構成改革行動圍繞的價值共識和價值內核。

人民至上並不是一句空泛的口號,而是從理論到實踐到治理參與都能被人民切切實實所感知和體會到,有著豐富的理論形態、具體的實踐樣式和實施方案。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遵循,人民至上強調的是以人民的訴求和呼聲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導向目標,以改革的緊迫性以及人民利益的相關性來推動改革進程。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把人民群眾當作深厚根基

人民是改革受益者,也是改革推動者。充分調動人民群眾推進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把最廣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來,才能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進。在總結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歷史性偉大成就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這是一場人民廣泛參與的深刻變革。」中國共產黨百餘年歷史、新中國七十多年歷史雄辯地證明了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決定我們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性力量。

全面深化改革之所以獲得源源不斷的力量保障,正是因為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場攻堅戰,是對我們黨執政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驗。要把全面深化改革各項舉措落到實處,攻克體制機制的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從群眾中汲取無窮的智慧和力量。

進入新時代,國內外環境都在發生極為廣泛而深刻的變化,全面深化改革面臨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戰。2013年11月,在《關於〈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中,習近平總書記列舉了前進道路上的不少困難和問題,強調「解決這些問題,關鍵在於深化改革」。改革是一個持續的歷史進程。每一個特定歷史時期和發展階段所面臨的社會主要矛盾是不同的,改革的側重點自然需要根據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做出適當的調整,緊緊依靠人民的力量,從「小切口」問題入手,通過系列「微改革」,打通改革堵點、消除改革痛點、解決改革難點,以「微手術」撬動「大變革」,以「大變革」解決「大問題」,引領「大發展」。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參與改革不可忽視的中堅力量。全面深化改革從「第一公里」到「最後一公里」都需要依靠人民群眾的理論探索和實踐智慧。

改革只有紮根於人民群眾之中,黨才能真正和人民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這不僅關乎改革能否落地生根,更關乎黨的執政地位的穩固。大局穩定是底線,改革不能犯顛覆性錯誤。人民群眾利益是底線,改革不能與民爭利,改革成果應由人民共享。只有充分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發揮人民主體作用,最大限度地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才能戰勝全面深化改革前進道路上遇到的各種挑戰和風險。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要堅持黨的領導和貫徹群眾路線的有機結合

在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組織群眾,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智慧選擇。改革開放既是人民的根本要求,也是黨的鮮明主張,是二者的辯證統一。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全面深化改革是關係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部署,是一項長期的、複雜的、艱巨的系統工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無論作決策還是抓工作、促落實,都要體現宗旨意識、人民立場,都要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無論是改革開放初期的「摸著石頭過河」,還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中國共產黨始終堅守人民至上的改革底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論過去、現在和將來,我們都要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把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推進任何一項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場上把握和處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問題。我國推動改革發展的政策和決策是在基層群眾實踐創造和聽取群眾意見的基礎上形成的,體現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我國在改革認識上的每一次突破,實踐上的每一步推進,經驗上的每一份收穫,都離不開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和支持,都得益於人民群眾的實踐與智慧。

改革是我們黨實事求是地從中國的具體國情、民情、黨情出發,走出的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獨創性道路。人民至上話語表達闡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刻內涵,演繹了黨的領導和群眾路線的生動融合。

文/曾漢君

(作者系廣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南方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