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在意,改編自真人真事的電視劇《大山的女兒》在豆瓣拿到了9.1的高分。
不少影視解說up主化身自來水,紛紛安利。
可由於主演們流量不夠,劇方也沒有花錢宣傳,這部劇從開播到收官,竟然一個熱搜都沒上過。
搞得女主角親自現身發小作文,卻也只收穫了3萬多贊,評論更是只有3000.
劇是好劇,演員也是好演員,只是缺少被大家看到的契機。
我們常說一部藝術作品,本身的質量最重要,演員的流量在其次。
可實際上,太多次類似的情況告訴我們,流量演員的出演,確實讓作品多了很多被看到的機會,衍生了很多被討論的價值。
在《大山的女兒》中飾演女主角文秀的,是楊蓉。
她在《少年天子》中嶄露頭角,驚艷了觀眾好多年。
顏值有,演技有,偏偏名氣沒有。
楊蓉的風評一直很好,她在網上有很多路人粉,大家說起她,都是交口稱讚。
路人粉多,好也不好,這說明她有國民度的底盤,卻不擁有粉絲該有的「忠誠」。
不會有太多人衝著她去看一部劇,無論那部劇是好是壞。
她確實也不缺戲演,但幾乎沒有太多機會,演一部屬於自己的「大女主」。
她被叫做「萬年女二」,給趙麗穎當配角,給楊穎當配角,出道多年最後卻被後輩搶資源的事,也不是沒經歷過。
這麼多年來,伴隨楊蓉最多的詞就是「可惜」。
正值青春貌美的時候,沒有靠山,沒有資源,在各大劇組裡打擦邊球。
後來搭上於正,倒是不缺資源了,可演來演去,都是古裝劇中的陰毒女二。
戲路走窄了不說,本來有望衝擊青衣,可惜被古裝劇消磨了太多時光。
到現在,古裝劇已經不適合她再拍了,而一些現實主義題材的劇,她依然沒有積累到太多人脈和經驗。
很多時候,不光觀眾們說,就連不少中年女演員自己也說,希望好劇本好導演能看看她們,給她們一個出演的機會。
可是,國產影視的市場,目前非但沒有一個有利於中年女演員的創作環境,也沒有拿出時間和耐心,認真培養像楊蓉這樣的好演員。
當下節奏太快了,明星變成流水線上的產品,作品也是速食商品。
劇本和演員就像火鍋底料和一堆菜肉,攪和在一起,煮煮就能吃。
至於好不好吃,全靠食客自己調蘸汁。
看到楊蓉在採訪中懊惱自己名氣不夠,導致沒給《大山的女兒》帶來太多關注度時,相信很多人都感到一種有心無力。
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又有多少演員曾這樣深深地懊惱過呢?
說來也巧,白宇和楊蓉合作過一部劇,名叫《美人為餡》。
不是很出圈,但拍得還不錯,有一小撮粉絲。
這兩人,也真是難兄難妹了。
有人可能會疑惑,白宇手握的可都是優質劇本,大投資大製作啊。
確實,相比於楊蓉,白宇的境遇要稍微好一點,但也僅限於這兩年而已。
那是因為他在2018年,《鎮魂》助他出圈之後,他沒有沉迷於巨大的名氣帶來的快感,而是選擇降低曝光。
對待劇本的質量,比以前更加上心,把握得更加嚴格。
以至於《沉默的真相》和《喬家的兒女》接連口碑爆棚,才給他帶來了《風起隴西》、《西出玉門》等更好的資源。
可是,我時常會看到一些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言論。
每當有人提及,白宇是個好演員,作品質量高的時候,總有那麼一波兒人,擺數據講「道理」,嘲笑他不紅,是個撲街咖。
數據漂亮固然好,但一般情況下,擺數據是為了證明演員的扛劇能力,推測其是否有續航流量生花的可能性,跟作品的口碑絲毫沒有關係。
畢竟,當一部作品的口碑絕對碾壓的時候,誰會屑於只拿數據說事?
而且有一些數據,也只不過是粉圈自嗨的產物罷了。
當所有人都變成了唯數據論,這到底是演員的悲哀,還是整個國產影視的悲哀?
當一個演員走到最後,是留下一堆漂亮但無用的數據重要,還是給後輩留下經典的文藝作品更有價值?
最近,文藝復興的風刮向了一位陌生且熟悉的演員穆婷婷。
說陌生,可能很多人對穆婷婷的名字不熟。
但要說起來《步步驚心》中那個戲份不多,卻溫婉大氣,端莊典雅絲毫不輸劉詩詩的皇后;
《楚留香傳奇》中那個敢愛敢恨的柳無眉;還有《天天有喜》中那個活潑可愛俏皮的九妹……
你一定會恍然大悟:原來是她!
網友們疑惑,這幾年來總不見她拍戲,難道退圈了?
這一扒不得了,原來穆婷婷在早年的採訪中就提及:「演員環境是我不能接受的。」
穆婷婷演戲極有天賦,尤其擅長眼神戲,特別有靈性。
她在公司安排下接演了《活佛濟公》後,被公司看到了商機,一連給她接了好幾部同質化嚴重的雷劇,導致她在市場上的期待值被降低,拿不到特別好的資源。
她曾沒日沒夜地拍了3年戲,結果卻一部都播不出來。
粉絲問她是不是退圈了,她也為自己不平過:「沒有所謂的退不退圈,或者半退圈,我無法控制我的戲什麼時候播,我只能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我從來都不屬於娛樂圈,所以不存在退圈。」
在這樣的環境下,又怎麼留得住真正優秀的青年演員呢?
那些靈動的眼神,漂亮的臉龐,或瀟洒或優雅的背影,也只能留在回憶里懷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