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惡棍」董其昌,書法卻「仙氣四溢」,隨手之作,猶如聖教序

2023-09-23   書法網

原標題:「一代惡棍」董其昌,書法卻「仙氣四溢」,隨手之作,猶如聖教序

「一代惡棍」董其昌,書法卻「仙氣四溢」,隨手之作,猶如聖教序

「一代惡棍」董其昌,書法卻「仙氣四溢」,隨手之作,猶如《聖教序》重現

貞觀十九年(645年)正月,玄奘結束了長達19年的「西行之旅」,重新回到長安,並帶回了600多本經文,使中外文化得到交流跟融合。

唐太宗李世民還專門建立譯經院,讓玄奘翻譯經書,而經文的空曠寧靜之氣,跟淡泊平和的處世理念,能提高一個人的思想深度跟境界。

受到唐代歷任帝王的推廣,例如武則天、唐高宗為了讓百姓也能體會經文之妙,還設立「抄經生」一職,讓這些典籍歷久彌香,流傳千百年不敗。

來到明代俘獲了董其昌的「芳心」,在部分歷史資料記載中,董其昌欺男霸女,唯利是圖,因「民抄董宦」之事,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實乃「一代大惡棍」,不過這些事情的真實性有待考察,目前沒有明確的可靠記載,而且董其昌十分崇尚禪宗,追求清淡幽遠、祥和安寧之境。

常常與大師們品析經文,從恬淡自在,至純至善的理念中,獲取藝術靈感,他先是深入魏晉,取學「二王」靈秀遒逸的用筆,參悟空靈簡遠之氣。

將其為根基進行改造深化,提筆就直通禪心,以天真幽淡的墨色,和生澀秀潤的運筆,營造出率真淳樸之美,一提一按都「仙氣四溢」。

例如從這卷《書藏經後序》來看,此作是董其昌於萬曆四十六年,隨手抄寫的一篇經文,全卷以行書寫就,盡顯「董字」晚年的醇厚清雅之美。

用筆直率飄逸,圓轉舒暢,筆鋒藏露兼具,內在含蓄典雅,節奏上明快瀟洒,風姿與王羲之頗為相像,猶如《聖教序》重現人間,但還有幾分獨特的個人之風。

董其昌認為「獨立萬物之表者,淡是也。而大雅平淡,關乎神明,非名心薄而世味淺者,終莫能近......無門無徑,質任自然,是謂之淡。」

「淡雅」美學雖然讓點畫外表看似平凡無奇,但內在絢爛深厚,沉澱世俗塵埃變的歷久彌新,每一筆簡樸歸真,在嫻熟柔潤中,突出枯濕生疏。

但前後反差毫不造作彆扭,王僧虔曾在《筆意贊》中說:「必使心意於筆,手妄於書。心手達情,書不妄想是謂求之不得,」董其昌在禪宗的影響下。

每次書寫時都能心平氣和,進入心手兩忘的專心致志之境,摒棄雜亂的想法,充分把控筆畫、章法間結構布局的和諧,即便風格相反也不會產生衝突。

時常臨摹此作,可以讓用筆生動多彩,展現出多重變化跟勢態,加強趣味跟藝術性,為之後深入魏晉提供動力,還能用來陶冶情操,煉化自身氣質跟心性。

真跡現存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經多方努力我們對董其昌的《書藏經後序》進行超高清復刻,採用博物館級別,12色超高清微噴復刻工藝。

對比原作進行1:1還原,目前還全新推出一款經折裝,可以隨意翻折,占用空間較少,不僅方便臨摹跟查找,還利於出行時隨身攜帶。

卷中字體極為清晰,墨色濃淡以及筆法轉變等細節都清晰可見,與真跡毫無二致,見此品如見真跡,若您喜歡可以點擊下方商品連結一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