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菁媽
01
前幾天晚上傳得沸沸揚揚的孩子打奶奶的視頻很多人都看到了。
剛開始是奶奶可能想教訓小男孩,結果小男孩被激怒了,一拳打中奶奶的腹部,然後奶奶栽倒在地之後,小男孩也沒有善罷甘休,一直壓著奶奶,兩手還勒住奶奶的脖子!
旁邊拍視頻的人讓他別打了,趕緊起來,而旁邊的奶奶已經癱軟在地上,似乎不省人事了!
最終這個奶奶到底能不能醒過來還不知道,但是小男孩打奶奶這樣狠毒的動作,卻讓人覺得心有餘悸。
感覺打的不是奶奶而是仇人!
而看這個孩子打奶奶的手法,應該不止一次了,真的下了狠手。
02
其實孩子在生氣的時候揮舞兩下打媽媽或者打奶奶,這樣的操作很是常見。
但是很多家長在孩子第1次打大人的時候,都覺得是很正常的事情,很不以為然。
殊不知,家長的這種不以為然會助長孩子打大人的風氣!
凡凡是一個4歲的小男孩,有一天吃飯的時候,奶奶在那裡嘮叨說凡凡吃飯吃得滿桌子都是,髒兮兮的,不愛衛生。
凡凡聽了很生氣就要揮手去打奶奶,媽媽在一旁看到之後趕緊阻止了凡凡。
阻止了凡凡之後,媽媽接下來的三步操作,把凡凡教育得服服帖帖,以後再也不打人了。
孩子生氣想打奶奶,媽媽三步處理方法,比打罵更有效
第1步:把孩子拉到房間的角落裡
媽媽把凡凡拉到房間角落的時候,凡凡心裏面的怒氣還沒有消停,還一直想掙扎。
但是媽媽把凡凡遏制住了,也不跟他說話,也不跟他講道理,就是讓他安靜地在房間的角落站著。
一直過了大概有20分鐘,凡凡的情緒才平穩下來。
媽媽這才進行了第2步。
第2步:等孩子冷靜後講道理
媽媽拿來了一張濕巾給凡凡擦了擦臉,問孩子剛才是不是很生氣?現在好一點沒有?
媽媽的語氣是很平和的,就是平鋪直敘地問凡凡這樣的一件事情,沒有去哄他,也沒有去討好他。
緊接著媽媽又說:你氣生完了現在輪到媽媽生氣了!
凡凡驚訝地看著媽媽,媽媽有什麼氣好生的?
媽媽說:媽媽生氣是因為你動手要打奶奶,奶奶是因為幫助媽媽帶你減輕媽媽的負擔,讓媽媽去上班才來這裡幫助照顧你的,奶奶是義務在照顧你,我們應該要感恩奶奶,只是說你兩句你就要打她,媽媽當然生氣了!
現在媽媽這麼生氣也沒有動手打你。
因為我們無論再生氣也沒有理由動手打人!
你覺得剛才你有權利動手打奶奶嗎?你感覺打奶奶對嗎?凡凡的眼睛從迷惑到思考。
4歲的孩子已經懂得理解媽媽語言要表達的意思,而且開始學會思考。
媽媽說完這些話,就讓凡凡去洗手喝水。
到了晚上媽媽又進行了第3步。
因為凡凡已經開始自己睡了,媽媽每天晚上都跟凡凡有一個親子的時光。
而白天發生了凡凡想打奶奶的事件,媽媽到了晚上的親子時光,就是進行事後沙盤演練。
第3步:事後沙盤演練
晚上在凡凡心平氣和的時候,媽媽就跟凡凡說今天吃飯的時候你想動手打奶奶,你覺得這件事情做得對不對?
凡凡想了想說:不對!
媽媽說那你應不應該跟奶奶道個歉?緊接著媽媽沒有等凡凡回應就說:我們人不是神仙,每個人都會犯錯誤,媽媽自己也會犯錯誤,而媽媽相信已經知道自己在哪裡犯了錯誤,以後就不會犯同樣的錯誤了!
媽媽跟你一起去跟奶奶道歉好不好?
凡凡聽了點點頭,跟著媽媽一起去跟奶奶道歉。
而奶奶摸了摸凡凡的頭說:好的,奶奶知道了,奶奶原諒你了。
媽媽通過三個步驟處理教育了凡凡,讓凡凡知道生氣的時候,不能夠隨便打人,不能夠亂打人,因為打人是一件錯誤的事情!
從此以後凡凡再生氣也不會隨便亂打人了。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經歷,孩子在幾歲大的時候,你說他懂事又不是很懂事,你說他不懂事又有點懂事了,有時候生起氣來就揮舞著拳頭揮向自己的媽媽,或者揮向自己的奶奶。
這時候家長一定要抓住孩子犯錯的機會給孩子教育,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記住,剛開始孩子情緒比較激動的時候,不要跟孩子講道理,這時候給孩子講道理更容易激怒孩子,孩子也聽不進去。
一定要等孩子情緒比較穩定的時候再給孩子講道理,而且可以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慢慢的孩子懂得自己到底哪裡犯錯了,也要讓孩子學會道歉。
這樣才能讓孩子從錯誤中學會成長,才能避免孩子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避免孩子用野蠻粗暴的手段去發泄自己的情緒,才能提高孩子的情商,讓孩子成為一個懂禮貌有規矩的孩子。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