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姐將真心錯付,終究還是格力扛下一切

2023-12-28     汽車商業評論

原標題:董小姐將真心錯付,終究還是格力扛下一切

撰文 / 塗彥平

編輯 / 張 南

設計 / 師 超

與下屬王自如聊天受訪、怒斥前秘書孟羽童,接連兩樁熱點事件,成功樹起了董小姐在年輕打工人心中的PUA霸總形象。

好在這些花邊新聞並沒有造成多少實際損失,但接下來格力電器的一番操作,直接就讓公司市值一天蒸發了130億元。

12月20日,格力電器發布公告稱:公司已於12月19日與12名交易對方簽署《股份轉讓協議》,擬受讓其合計持有的控股子公司格力鈦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7072.32萬股股份,占格力鈦總股本的24.54%,交易作價超10億元。

對於這樁交易,資本市場給出了這樣的回應:截至20日收盤,格力電器股價大跌超7%,市值少了差不多130億元。

資本為何不看好格力鈦?身為格力電器董事長、總裁的董明珠為何又要押寶格力鈦?

從銀隆到格力鈦

「本來她(董明珠)就不懂,被忽悠了還不認錯,讓格力當接盤俠。」對於格力鈦這次股權轉讓,真鋰研究創始人墨柯向汽車商業評論直截了當地表達了他的看法。

格力鈦的前身是銀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說起來,董明珠和銀隆的糾纏已經是一樁陳年舊事了。

銀隆新能源自2008年進軍新能源汽車產業,通過控股美國奧鈦納米技術有限公司掌握了鈦酸鋰材料的生產技術,又通過收購珠海廣通汽車、石家莊中博汽車等車企拿到整車製造資質,靠收購藍海科技掌握電機、電控等技術。

就是這樣一家公司,當時被急於進軍汽車界的董小姐看上了。

2016年,董明珠先是力主格力電器以130億元收購銀隆100%股權,被董事會否決之後,她決定個人出資投資銀隆。當時,董明珠直言銀隆是「埋在沙子裡的金子」。

2016年12月,董明珠個人出資10億元,還拉上了王健林、劉強東等圈內大佬,共計30億元入股,共持有銀隆22.388%股份。

隨後,董明珠個人又有兩次增持,增資至1.93億股,最終持股達到17.46%,成了銀隆的第二大股東。

2017年3月,格力和銀隆200億元關聯交易以98.7398%的得票率獲格力股東大會通過。雙方預計以一個年度為一個周期,相互購買對方的產品和服務,涉及總金額不超過200億元,其中格力預計向銀隆銷售產品190億元,銀隆預計向格力銷售新能源車輛及儲能系統10億元。

銀隆創始人魏銀倉

哪曾想,到了2018年11月,銀隆就曝出醜聞,銀隆創始人魏銀倉、總經理孫國華等被控侵占公司利益。

2019年4月,銀隆發布聲明,稱查明魏銀倉等人侵占公司利益金額總計超過14億元,涉及四起刑事控告和三起民事訴訟。事發之後,魏銀倉逃往美國,孫國華等人被刑拘。

後來,銀隆被法院列為被執行人。2021年8月,格力電器通過參與司法拍賣公開競拍方式出資18.28億元競得銀隆30.47%的股權,銀隆就此成了格力的控股子公司。

同時,董明珠將持有銀隆17.46%的股權對應的表決權委託格力行使。至此,格力擁有銀隆47.93%的表決權,成為其第一大股東,且在董事會中占半數以上席位,實現對銀隆的絕對控制。

2021年11月,銀隆正式更名為格力鈦。

收歸格力之後,格力鈦的營收雖然有起色,但始終差強人意。

根據公告披露的財務數據,2022年,格力鈦營業收入為25.87億元,同比增長27.69%;毛利潤為4.13億元,同比增長230.20%;凈利潤為-19.05億元。2022年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0.45億元。

2023年1-6月,格力鈦營收為14.40億元,同比增長23.31%;凈利潤為-1.71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2.09億元。

截至2023年6月30日,格力鈦資產總額為243.11億元,負債總額為242.45億元,凈資產僅為0.66億元。

此次交易退出的12名交易對方為北京普潤、北京紅航、杭州普潤、珠海冷泉、汽廣行、普潤壹號、珠海拓金、創智聯誠、橫琴永恆潤、金石灝汭、遠澈泉峰、橫琴子彈。其中,北京紅航持股3.73%,控股股東為萬達集團;汽廣行持股2.24%,背後則是京東集團。

也就是說,王健林和劉強東等通過本次交易已經解套。但是,此次交易發生時格力鈦估值計為41.38億元,相較2016年超130億元的估值縮水近70%。當時力挺董明珠的朋友圈實屬割肉離場。

受讓12名交易對方的股份之後,格力電器將控制格力鈦79959.26萬股股份對應的表決權,占格力鈦總股本的72.47%,包括直接持有格力鈦55.01%的股份,以及董明珠持有的格力鈦17.46%股份對應的表決權。

此外,格力電器還計劃在未來12個月內,協議受讓格力鈦不超過30374.28萬股股份。這部分股份占總股本的27.53%。

由此可以推測,經過多次股份轉讓,未來格力鈦將只剩下兩個股東——格力電器和董明珠。

鈦酸鋰,寶貝or雞肋

回過頭看,董明珠之所以收購格力鈦,也是希望把格力電器的產業鏈拉得更長一些,至少打開汽車空調的銷售。她表示:「我們曾經跟汽車行業打過交道,想把汽車空調賣出去是難上加難,這個平台,我認為非常重要。」

官方信息顯示,目前格力鈦業務涵蓋鈦酸鋰核心材料、電池、電機電控、充電設備、智能儲能系統、新能源汽車以及動力電池回收梯次利用等,旗下擁有廣通汽車、奧鈦儲能兩大品牌。

在整車板塊,格力鈦生產的新能源汽車(商用車、專用車)已在全國230多個城市運營。由於所在的市場空間不大、競爭激烈,加之國補退坡,格力鈦汽車近年來銷量逐年下滑。

2022年,格力鈦新能源客車在6米以上新能源客車銷量榜單中排名第12位,全年售出1736輛,同比下滑14.27%,市場份額為2.82%。2023年上半年,格力鈦新能源客車在6米以上新能源客車銷量榜單中排名第8位,銷售697輛,同比下降23.91%。

在鋰電池板塊,格力鈦以鋰電池技術為基礎,搭配電池管理系統(BMS)及熱管理系統,擁有電池模組、貨櫃式儲能系統、機架式儲能系統、光伏並離網儲能系統等多種儲能產品。

魏銀倉最初就是拿鈦酸鋰電池技術引董明珠入局的,這個鈦酸鋰究竟是什麼技術?

鈦酸鋰電池是以鈦酸鋰為負極材料的一種鋰離子電池,而目前鋰離子電池主要採用石墨作負極。

(圖片來源:格力鈦官網)

2022年,格力鈦的「一種鈦酸鋰復合材料及其製備方法、負極片及鋰離子電池」發明專利獲得第二十三屆中國專利獎金獎。根據格力鈦的描述,這項專利技術首創了一種新型的高導電率鈦酸鋰復合材料,「其所製備電池具備6分鐘滿電能力,在4C倍率條件下循環充放電16000次以上,倍率循環壽命是傳統鋰離子電池的6~8倍」。

墨柯告訴汽車商業評論:「鈦酸鋰電池優劣勢都非常明顯。優勢是高安全性、超長循環壽命、高功率,缺點就是能量密度低、成本高。」

這種特性決定了它在乘用車上無用武之地,相比三元鋰和磷酸鐵鋰電池在商用車上也不會有什麼優勢。那麼,在儲能上呢?

墨柯表示:「儲能電池最大的要求就是成本低。現在儲能用的鐵鋰電池的循環壽命也在往一萬次走了,鈦酸鋰電池現在也沒有明顯優勢了,唯一可說的優勢是低溫特性好。」

(圖片來源:格力鈦官方微信)

格力鈦的確也在努力開發鈦酸鋰電池市場。

今年11月,格力鈦在陝煤電力運城有限公司的鈦酸鋰電化學儲能系統主設備採購招標中被選中,中標金額為3359.58萬元。

12月26日,格力鈦官方透露,搭載格力鈦動力電池系統的中車時代大功率純電新能源調車機車在山西大同順利完成裝車驗證。這是中車首次使用大容量方形鈦酸鋰電芯構建高壓液冷鈦酸鋰動力電池系統方案。

目前,僅有格力鈦、微宏動力等少數企業在研發生產鈦酸鋰電池。

「鈦酸鋰電池很少有企業做,是由鈦酸鋰電池本身的特性決定的。」不願具名的電池專家告訴汽車商業評論,「企業家一定是看市場上需要什麼東西,才會去生產。目前市場上需要用鈦酸鋰電池的地方比較少。」

墨柯認為,鈦酸鋰電池在軍用等一些特定的小眾市場還會有需求。

與三元鋰電池、磷酸鐵鋰電池相比,鈦酸鋰電池顯得過於非主流了。

根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的數據,在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市場,今年1-11月,三元材料和磷酸鐵鋰材料合計占比為99.8%。包含鈷酸鋰電池、鈦酸鋰電池等在內的其他類型電池占比僅為0.2%。

截至2023年10月,格力鈦累計申請專利3652件,授權專利2645件,涵蓋鋰電池材料、電動汽車動力總成、智能儲能等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新增的專利中,除了鈦酸鋰電池相關的技術專利,格力鈦還有一項發明是「磷酸鐵鋰錳鋰電池及其製備方法」。

而格力鈦官網列出的電池產品除了鈦酸鋰軟包、方殼、圓柱電池之外,還有磷酸鐵鋰方殼電池。很顯然,格力鈦在鈦酸鋰電池之外也在嘗試其他電池技術路線。

在今年6月舉辦的格力電器2022年年度股東大會上,董明珠表示,希望大家給格力鈦一點時間,「這個坑太大了,填平需要一定時間。我覺得是非常有希望的,曙光就在前面。」

董小姐早就大夢已醒,只是倔強的她堅信,自己將錯就錯也能最終扳回局面,一雪前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38295cff53de3e147f871c10d25bf9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