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保費超瑪莎拉蒂?新能源車險「費改」將落地,提高保險公司自主定價權

2024-05-25     金融界

近日,小米SU7保費高於瑪莎拉蒂油車的話題引起廣泛關注。小米汽車回應稱,SU7的保費符合市場主銷新能源電動轎車的整體保費定價水平。

業內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消費者對保費的感知可能並不完全基於市場平均水平,而是更多地與車輛的售價、性能等因素進行對比,因此相對於瑪莎拉蒂油車而言,消費者認為小米SU7的保費偏高。這不僅反映新能源車和傳統燃油車的保費差異,更揭示了新能源車險市場存在的深層次問題。

當下,新能源車存在保費高、出險率高、賠付率高等問題,陷入「車主喊貴、險企喊虧」的怪圈中,市場呼籲加快優化新能源車保險費率。目前,新能源車險首次「費改」落地在即,這些難題有望迎來新轉機。

日前,國家金融監管總局下發《關於推進新能源車險高質量發展有關工作的通知(徵求意見稿)》(下稱《徵求意見稿》),擬放寬保險公司新能源商業車險自主定價係數範圍,由原來的[0.65-1.35]調整為[0.5-1.5]。《徵求意見稿》明確提出政策實施的時間節點,原則上要求不晚於2024年6月1日。

某財經大學保險精算系教授對時代周報記者分析稱,對於保險公司而言,提高自主定價權,有助於其根據車輛的具體風險狀況、車主的駕駛習慣、車輛用途等因素進行更精細化的定價,減少承保虧損,提高承保積極性。對於車主而言,更靈活的定價機制意味著保費將更加個性化,風險與保費對等,有利於維護市場的公平性。

新能源車險定價普遍高於燃油車,「三高難題」待解

近日,有消息稱,售價20多萬元的小米SU7,年保費約為6000~8000元,而售價68萬元的瑪莎拉蒂新車(燃油車),首年保費只要6000元。一時間,「小米SU7保費超瑪莎拉蒂」的話題在網絡上引起廣泛關注。

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到,小米汽車合作的保險方分別是中國人保、中國平安、太平洋保險和陽光保險,提供了基礎版和尊享版兩種保險方案。各地小米SU7的保費價格有所差異,小米SU7標準版的首年保費在6000元左右,小米SU7Max版本尊享保費更高些,可高達9000元左右。

小米汽車回應稱,保費由合作保險公司進行定價,按照新能源車險專屬條款進行承保,主要圍繞「三電」系統提供保障,同一車型和承保方案在不同省市地區的保費定價不同,符合目前售價區間為20萬元~30萬元的市場主銷新能源電動轎車的整體保費定價水平。

「車險保費在地域之間會有價格浮動,當然我們也不會捆綁銷售保險,如消費者有更好的投保渠道也可自行購買車輛保險。」小米汽車廣州交付中心工作人員對時代周報記者稱。

事實上,新車首年保費普遍偏高,這主要由於新車在購買保險時還沒有享受無賠款優待的資格。在不出險的情況下,後期的保費有望下降。

「無賠款優待是指保險車輛在上一年保險期限內無賠款,續保時可享受無賠款減收保險費優待。由於新車在第一年尚未有任何保險記錄,因此無法享受這一優惠。」資深精算師徐昱琛對時代周報記者分析稱。

時代周報記者採訪了不同品牌新能源車車主獲悉,包括智界S7、阿維塔12、極氪001、小鵬P7、蔚來ET5等在內的多款價位與小米su7相似的新能源汽車,新車首年保費普遍也在6000元到9000元之間(車損險保額在22萬元至30萬元之間)。由此看來,小米SU7的保費處於新能源車整體保費定價水平。

不過,與相似價位的燃油車相比,新能源汽車的保費確實較高。據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凱迪拉克CT5 、奧迪A4L、沃爾沃S60等燃油車的首年保費普遍在4000元到6000元之間(車損險保額在22萬元至30萬元之間)。

據近期新能源汽車國家大數據聯盟報道,有數據顯示,2023年新能源汽車的車均保費超過4000元,而傳統燃油車的車均保費僅為2000多元。同時,據新能源汽車國家監測與管理平台數據,2022年新能源汽車的總體保費規模約650億元,新能源車險單均保費為4139元,比燃油車單均保費高81%。

近日,瑞士再保險中國原總裁陳東輝在接受採訪時稱,通過財險公司發布的數據推算,目前燃油車綜合成本率在96%左右,而新能源車險綜合成本率在120%左右;新能源車險與燃油車相比面臨嚴重虧損。

業內認為,「車主喊貴、險企喊虧」與保費高、出險率高、賠付率高問題密切相關,且新能源汽車存在登記使用性質與實際用途偏差較大的情況。據北京保險服務中心統計,新能源汽車實際從事營運占比或超50%,但僅有20%車輛按營業性質登記,營運車按家庭自用車投保,造成保費標準不足。

前述財經大學保險精算系教授對時代周報記者稱,車險保費定價是一個涉及眾多因素的複雜過程,除了車輛類型和保險險種外,車輛價值、駕駛記錄、駕駛人群以及出險率等都是影響保費的關鍵因素。

該教授表示,對於新能源汽車,由於其獨特的動力系統和技術特點,保費定價可能更加複雜。例如,電池組、電機等核心部件的維修和更換成本可能較高,這可能會影響到保費水平。此外,新能源汽車的出險率、維修站點數量、維修技術、駕駛人群年輕化等因素也可能對保費產生影響。

相比之下,傳統燃油車的保費定價則更多側重於車輛的價值、車齡、駕駛記錄等因素。同時,由於燃油車的技術相對成熟,維修和更換部件的成本也可能相對較低,因此保費水平也相對較低。

新能源車險「費改」落地在即,提高保險公司自主定價權

在新能源車險市場供需雙方困局下,市場呼籲優化新能源車險定價機制,新能源車險新規也落地在即。

近期,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下發《徵求意見稿》,旨在深化車險綜合改革,促進新能源車險降本增效,提升保障水平,更好地維護消費者權益。

中華聯合財險廣東分公司業務員對時代周報記者稱,目前接到的通知是調整後的準則將在今年6月開始實施,但具體細則和實施時間仍待上級部門進一步通知。

據了解,車險主要分為交強險和商業車險,此次《徵求意見稿》主要聚焦於商業險部分,針對車險價格相關問題提出多項規定。在定價機制方面,《徵求意見稿》指出,將推進新能源商業車險的自主定價係數從當前[0.65,1.35]擴張至[0.5,1.5],提升市場經營主體的定價能力。

同時,《徵求意見稿》還強調了純風險保費在新能源車險定價中的作用,要求動態優化調整基準費率。這意味著在定價過程中,保險公司會更加注重車輛的實際風險情況,而非僅僅依據車輛類型或品牌進行定價。

此外,對於新能源汽車用於網約車等營運用途情況,新規也明確要求保險公司進行承保,研究出「基礎+變動」組合保險產品,明確將推動行業研究建立高風險車輛兜底保障機制,以解決投保難的問題。

業內認為,提高保險公司的自主定價權,使其可以根據不同車輛的風險特徵進行更精準的定價,或能有效從根源上緩解車主投保難、投保貴,以及保險公司承保虧損的問題。

上述保險精算系教授對時代周報記者稱,提高保險公司自主定價權,有助於其根據車輛的具體風險狀況、車主的駕駛習慣、車輛用途等因素進行更精細化的定價。通過這種方式,保險公司可以更好地評估風險,為低風險客戶提供更優惠的保費,同時對於高風險客戶也能通過提高保費來覆蓋潛在損失。這有望激發保險公司參與新能源商業車險市場的積極性。

「從車主的角度來看,更靈活的定價機制意味著保費將更加個性化。低風險車主有望享受到更低的保費,從而降低投保成本。高風險車主雖然可能需要支付更高的保費,但這也體現了風險與保費的對等原則,有助於維護市場的公平性和可持續性。」該教授坦言。

來源:時代周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32bdcea16a757e74a0673cc807a1d5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