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棉價大幅下挫 粘膠短纖價格上漲 魏橋紡織上半年營收約79.51億元 蘇州700台織布機項目開工

2023-08-21     中國紗線網

原標題:國內外棉價大幅下挫 粘膠短纖價格上漲 魏橋紡織上半年營收約79.51億元 蘇州700台織布機項目開工

一、市場行情

1、國內棉價大幅度下挫

上周,儲備棉掛牌數量增加滿足企業用棉需求,及紡織市場訂單啟動不明顯,市場追漲情緒明顯降溫,周一至周四國內棉價持續下跌,鄭棉交易重心大幅度下挫,盤中一度跌至16500元/噸附近;周五在央行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等因素的利好推動下,商品市場情緒轉暖,國內棉價小幅反彈。8月18日,代表內地標準級皮棉銷售的國家棉花價格B指數18012元/噸,較上周下跌106元/噸,跌幅0.59%。鄭棉主力合約結算價16800元/噸,較上周下跌410元/噸,跌幅2.38%。

2、國際棉花價格大幅回落

上周,美棉出口數據沒有起色,美元指數進一步走強,美股及多數大宗商品價格普遍下跌,國際棉價跟隨大幅度回落。8月18日,ICE棉花主力合約收盤價84.13美分/磅,較上周下跌漲1.72美分/磅,跌幅2%。

3、滌綸短纖價格堅挺

上周,滌短價格震盪走強,價格堅挺,近期原料端支撐穩固,帶動滌短價格堅挺運行,工廠產銷有所好轉,但秋冬訂單未見明顯提升下,滌短市場或跟隨成本端震盪運行。8月18日滌綸短纖價格7430元/噸,較上周上漲10元/噸。

4、粘膠短纖價格小幅提升

上周,下遊人棉紗渦流紡等局部出現回暖跡象,下遊人棉紗廠簽單積極性略有提高,粘膠短纖價格小幅提升,粘膠廠家總體在前期訂單發貨基礎上,部分限量出貨並將價格重心小幅提升。8月18日,粘膠短纖價格為12850元/噸,較上周上漲150元/噸。

5、國內棉紗價格持續小幅報漲

上周,紡織市場詢單略顯活躍,企業試探性繼續小幅提高棉紗報價。同時,受印巴國內棉價上漲及越南等東南亞國家電費提高、工人工資上調等因素推動,外紗價格持續反彈。8月18日,純棉32S報價24370元/噸,較上周上漲65元/噸;人棉30S報價16900元/噸,較上周上漲200元/噸;滌綸32S報價11725元/噸,較上周上漲25元/噸。

6、後市展望

近日,國家發改委稱,下半年政策效應繼續顯現,系列決策部署加快落地見效,擴內需、強實體、防風險等政策接續推出,存量措施與增量政策協同發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合力進一步增強,下半年我國經濟將在上半年持續恢復的基礎上保持穩定向好態勢。棉花市場方面,新疆高溫天氣持續,部分地區棉花花鈴有所脫落,目前看對產量影響整體不大,天氣炒作有所降溫。隨著下游企業陸續啟動原料補庫計劃,儲備棉輪出成交火熱,現貨市場中新疆棉詢價也有所回暖,但成交仍顯謹慎。從短期看,市場供應量增加及紡織消費恢復緩慢的現實情況將令棉價上漲高度受限,棉紡織產業鏈整體承壓運行。

二、行業運行情況

1、儲備棉持續全部成交 周均價再次下滑(8.14-8.17)

8月18日,因技術故障導致當日儲備棉競價交易無效。8月14日-8月17日儲備棉銷售第三周,合計上市儲備棉資源4.8萬噸,總成交4.8萬噸,成交率100%。平均成交價格17549元/噸,較上周下降152元/噸;折3128價格18091元/噸,較上周下降132元/噸。

2、美棉棄耕率處於偏高位置 但較上年度明顯下降

據美國農業部(USDA)消息,2023/24年度全美種植面積在6729.8萬畝,同比(8352.9萬畝)下降19.4%;收穫面積在5234.5萬畝,同比(4436.1萬畝)上升18.0%,棄耕率在22.2%。美棉單產在58.2公斤/畝,同比(71.0公斤/畝)減少18.0%。基於上述數據,總產預期在304.6萬噸,同比(315萬噸)減少3.3%;其中,陸地棉總產298.8萬噸,同比(304.8萬噸)減少2.0%,皮馬棉總產5.8萬噸,同比(10.2)萬噸減少43.0%。

從得州數據來看,陸地棉播種面積在3702.7萬畝,同比(4765.0萬畝)下降22.3%,收穫面積在2367.3萬畝,(同比1214.0)上升95.0%,本年度棄耕率在36.1%,較上一年度的74.5%已明顯下降。得州陸地棉單產預期在38.6公斤/畝,基於此,總產預期在91.4萬噸,同比(66.6萬噸)增加37.3%。

3、全國主流地區紡企開機負荷持續下降

據Mysteel農產品數據監測,截至8月18日,主流地區紡企開機負荷為74.9%,周環比減幅0.53%,同比增幅34.23%。從市場運行情況來看,隨著傳統淡季持續深入,下游整體開機和成交難見好轉,目前紗廠開機持穩略降,其中內地和新疆大型紗廠開機仍可維持在7-8成,但中小型紗廠開機則降至6成左右,且由純棉轉棉混企業有所增加;後道織造企業開機維持低位,在三成左右。整體來看,因淡季訂單轉差疊加紡企利潤維持虧損,產業鏈運行壓力持續難以緩解,貿易商高庫存也將使得產業鏈去庫周期有所拉長。

4、7月份,我國棉花進口11萬噸 棉紗進口16萬噸

據海關統計數據,2023年7月我國棉花進口量11萬噸,環比增加3萬噸,增幅37.5%;同比減少1萬噸,減幅6.7%。2023年我國累計進口棉花69萬噸,同比減少45.6%。2022/23年度(2022.9-2023.7)累計進口棉花125萬噸,同比減少23.3%。

據海關統計數據,2023年7月我國棉紗進口量16萬噸,同比增加144.6%,環比增加2萬噸,增幅為14.29%。2023年1-7月累計進口棉紗84萬噸,同比增加5.7%。2022/23年度(2022.9-2023.7)累計進口棉紗115萬噸,同比下降19.01%。

5、7月我國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2.3%

據國家統計局消息,2023年7月份,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761億元,同比增長2.5%,環比下降7.98%;其中我國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商品零售額為961億元,同比增長2.3%,環比下降22.37%。2023年1-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4348億元,同比增長7.3%;其中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商品累計零售額為7776億元,同比增長11.4%。

6、7月我國紡織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0.3%

據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7月份,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3.7%(扣除價格因素的實際增長率),環比上月增長0.01%。1—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8%。分行業看,7月份,41個大類行業中有23個行業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長;其中,紡織業同比下降0.3%,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同比增長9.8%。分產品看,7月份,620種產品中有303種產品產量同比增長;其中布產量為26億米,同比下降5.9%,化學纖維產量為632萬噸,同比增長17.1%。

7、市場走訪調查:紡織品服裝消費正在恢復,但仍不及疫情前近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上海辦事處聯合上海紡織品商業行業協會和東華大學共同進行了紡織品服裝終端消費情況抽樣調查。此次調查組對「徐家匯」、「中山公園」、「五角場」、「大陸家嘴」、「南京東路」、「淮海路」、「靜安寺」、「大寧」、「西藏路」這9個上海主要商圈的26家商場進行了走訪調查。

從客流量情況來看,58.23%的商家反饋今年的客流量與去年同比有所增加。這主要是因為去年還處於疫情期間,大家的出行都比較謹慎。有69.86%的商家表示現在的客流量還不及疫情前,僅有19.18%的商家表示現在的客流量超過了疫情前。這說明,疫情告一段落後,商場的客流正在恢復,但是,還沒有恢復到疫情前的狀態。

從銷售情況來看,有55.67%的商家反饋今年的銷售與去年同比有所增加。但是與2019年疫情前相比,有69.86%的商家表示銷售下降。說明目前商家的經營狀況還沒有完全恢復。

三、行業動態和政策

1、中棉行協擬定114個產品入圍《2022/2023年度中國棉織行業創新產品目錄》

日,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科技創新引領作用,積極響應紡織服裝優供給促升級活動,中棉行協在行業內組織開展了2022/2023年度中國棉織行業創新產品徵集交流活動,最終擬定114個產品入圍《2022/2023年度中國棉織行業創新產品目錄》,部分名單如下:

2、魏橋紡織上半年營收約79.51億元人民幣 同比減少約4.1%

8月11日,魏橋紡織發布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中期業績報告,報告期內收入約79.51億元人民幣,同比減少約4.1%;股東應占虧損5.04億元,同比收窄22.41%。公司解釋業績變化原因主要是由於皮棉價格震盪上漲,導致集團紡織產品的生產成本上漲。雖然集團紡織產品的銷售價格有所提高,但產品價格上漲的幅度不及生產成本的上漲幅度;集團的電力業務儘管維持盈利,但電力銷售量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致使毛利同比減少;同時,集團根據電力資產運行情況,對部分電力資產計提減值。

3、浙江健盛集團上半年賺1.24億元 同比下降34.22%

8月14日,浙江健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布2023年半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08億元,較2022上年同期下降11.68%,實現凈利潤1.24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34.22%,其中,棉襪業務實現銷售收入約7.32億元,同比下降9.82%,實現凈利潤0.95億元,同比下降33.72%;無縫業務實現銷售收入約3.76億元,同比下降15.09%,實現凈利潤約2921萬元,同比下降35.79%。對於營業收入變動的主要原因,健盛集團解釋稱,主要系歐美市場終端消費者需求有所下降疊加客戶庫存較多等因素導致客戶下單量減少。

4、際華集團上半年凈利潤6662.79萬元 同比下降61.30%

8月17日,際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披露2023年半年報,報告期內,際華集團實現營業收入53.14億元,同比下降39.2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662.79萬元,同比下降61.30%。對於營業收入變動的原因,際華集團解釋稱,系公司關停國內大宗貿易業務,導致貿易業務收入同比降低;部分重點客戶採購延期或規模降低導致收入下降。報告期內,際華集團圍繞「443」業務結構,持續鞏固職業裝、職業鞋靴、紡織印染、防護裝具等傳統業務,拓展軍需裝備、應急防護、特種新材料及橡膠製品等戰略業務,布局電商、高級定製及海外市場等新業態,同時,以智能化、數字化轉型為方向,全面推進管理流程優化,公司圍繞功能性防護性材料等多個領域開展強鏈延鏈補鏈,提升全產業鏈競爭力。

5、總投資2.4億元 蘇州簇錦閣高科技紡織項目擬新增噴水織布機500台 噴氣織布機200台

8月15日,河南省第九期「三個一批」項目建設集中開工活動淮濱分會場在河南省淮濱縣盛大舉行。此次開工活動現場是總投資2.4億元的蘇州簇錦閣高科技紡織項目,總用地120畝,項目新上噴水織布機500台,噴氣織布機200台,主要生產戶外、工業、醫療等功能性面料。項目建成投產後,預計年產值2億元。據了解,本次該縣新增納入省第九期「三個一批」項目9個(其中開工4個,簽約5個),總投資69.8億元。這些項目的建設,將為淮濱高質量跨越發展注入更為強勁的動力、提供更為有力的支撐、蓄積更為強大的潛能。

6、清遠市政府與新疆簽訂構建棉紡織產業全面合作夥伴關係協議

8月17日,2023新疆紡織服裝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在新疆烏魯木齊市召開。會上,清遠市政府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發改委、工信廳、商務廳、供銷社簽訂構建棉紡織產業全面合作夥伴關係框架協議。根據框架協議,清遠市政府以廣清紡織服裝產業有序轉移園「中國快時尚智造基地」建設為牽引,全力打造千億級時尚產業集群,通過需求端的驅動作用帶動新疆棉紡織前端產業的快速發展,與新疆工信廳等4部門共同努力推動「清遠設計打版、新疆生產、清遠銷售」產業合作模式,通過強鏈、補鏈進一步打造極具競爭力的棉紡織產業鏈。

7、盛泰集團擬投7億收購天虹貿易42.81%股份,成為控股股東

8月15日,浙江盛泰服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嵊州盛泰針織有限公司擬以自有資金及銀行貸款合計7億元人民幣向姚愛君、姚穎、姜亞東、曾麗、姜雅麗、彭永康和胡建鋼收購其合計持有的佛山市三水區天虹貿易投資有限公司42.8120%股權。本次交易前,盛泰針織持有天虹貿易的股權比例為15.6580%。本次交易完成後,公司將持有天虹貿易58.4700%股權,成為天虹貿易的控股股東。

8、肯亞將對進口服裝徵收25%的關稅以重振紡織業

肯亞最近宣布計劃對進口服裝徵收25%的關稅,以重振國內紡織業。該國貿易內閣秘書長摩西·庫里亞表示,這一舉措從長遠來看將使國內棉農、紡織品製造商和貿易商受益。紡織行業已經支離破碎,只僱傭了5萬名員工,而實際上它有潛力僱傭數百萬人。摩西·庫里亞在埃爾多雷特舉行的紡織品利益相關者論壇上宣布了這一消息,他表示新稅將阻止肯亞人依賴進口服裝,並鼓勵他們購買本土生產的服裝。

四、國內外要聞回顧

1、國家統計局:當前中國經濟不存在通縮,下階段也不會出現通縮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表示,當前中國經濟不存在通縮,下階段也不會出現通縮。從整個經濟運行的情況看,經濟運行整體上在恢復,從貨幣條件看,廣義貨幣增長、市場流動性總體充裕。從價格看,這個月CPI同比有所下降,但是從環比來看,由上月的下降轉為上漲,7月份CPI由上月同比持平轉為同比下降0.3%。下階段,隨著經濟恢復向好,市場需求持續擴大,供求關係有望逐步改善,加之上年同期高基數的影響逐步消除,CPI同比漲幅將逐步回到合理水平。

2、深圳力挺民營經濟發展

深圳印發《關於促進民營經濟做大做優做強的若干措施》,提出設立50億元中小微企業銀行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適當降低資金池入池門檻、提高補償比例,降低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小微企業融資擔保費率至1%以下;支持民營企業拓展海外業務,有序參與境外項目;在新能源汽車、人工智慧、新型儲能等新興領域大力培育一批民營領軍企業。

3、美國30年期抵押貸款利率升至7.16% 創下2001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美國30年期抵押貸款利率上周升至7.16%,創下2001年以來最高水平,銷售和再融資活動雙雙受挫。美國抵押貸款銀行家協會(MBA)周三公布的數據顯示,在截至8月11日當周,30年期定息抵押貸款的合約利率上揚7個基點至7.16%。購房抵押貸款申請指數連續第五周下滑至1995年以來的第二低水平。

4、高盛再預測後50年:2075年印度股市占全球市值將升4倍 中國升3成

高盛研究部再發超遠預測,認為到2075年,新興市場在全球股市市值中的占比將從當前的約27%升至55%。其中,以印度股市在全球市值中的占比升幅最大,從2022年的略低於3%升至2075年的12%。而中國股市市值將從目前的全球10%升至2075年的13%左右,主要考慮為人口因素可能導致潛在增速放緩。今年初,高盛曾預測2075年時,中國、美國和印度將成為世界前三大經濟體。

5、穆迪:中國2023年底將取代日本成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

穆迪報告指出,中國在2021年超越了韓國,2022年超越德國,並成為全球第二大汽車出口國。目前,中國的汽車出口量正在逼近日本,今年第二季度平均每月的汽車出口量只比日本少約7萬輛汽車,而去年同期兩國間的差距為近17.1萬輛。「按照這種速度,中國有望在今年年底超過日本,」穆迪的經濟學家指出。這將是日本自2019年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以來,首次被其他國家超越。

6、專家預測越南仍是2023年保持強勁增長率的少數國家之一

據越南通訊社,2023年上半年,越南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3.72%,越南貿易順差達122.5億美元,農林漁業和服務業呈現積極增長趨勢等。專家預測,2023年第三季度,越南經濟增速將出現積極態勢,企業和投資者信心得到增強。越南仍是2023年保持強勁增長率的少數國家之一。

部分來源:中國棉花網、中棉行協、棉花展望、上海國際棉花交易中心、生意社、海關總署、國家統計局、格隆匯、中國紗線網

編輯:中國紗線網新媒體團隊

(文章轉載、來源、刪稿、宣傳合作,請添加小紗微信newyarn888888)

想第一時間了解行業重大消息嗎?關注中國紗線網公眾號,發送「行情」,了解最新行情;發送「招聘」,查看最新崗位信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25c6da099244657308cc6a382cc7b1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