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無念
還有半個月,5月份就要結束了。而一旦6月一到,暑期檔(6-8月)就算是正式開始了。
從今年開年的時候,大家就在說,今年將會是電影市場復甦的一年。是的,從回歸的好萊塢進口片、重新回到正軌的新片定檔和宣發節奏,以及表現出色的春節檔等一系列現象,都證明了大家對於今年的信心和期待。然而,越往後,各個中外影片表現均不及預期、冷檔期市場熱度不斷下滑,以及五一檔的不溫不火,這些又讓人對於今年電影市場的表現不那麼有把握了。
雖然從現階段來看,暑期檔已經定了不少值得期待的影片,可以說60%以上的格局已經定了,但是大多數仍只集中在6、7月,8月還是比較空的。對於暑期檔這樣一個包含了兒童節檔期、端午檔、七夕檔等多個小檔期在內的超大超長檔期來說,沒取到120億,甚至150億以上的大盤成績,就可以看作是失敗的。過去疫情的幾年,暑期檔連100億的成績都沒有達到。那麼今年,在疫情已經基本宣告結束了的當下,今年的目標又應該定在什麼水平比較合適呢?
依情報君來看的話,就目前這樣的情況的話,要想達到疫情前的150億+的水平,只能說難度不小。
目前的暑期檔格局
我們整理了目前已經定檔的部分具備體量的暑期檔影片,得到了下面的表格。我們也不妨根據現有的檔期情況,簡單算一筆帳。
首先,從6月剛開始的兒童節檔期,到整個6月中旬,基本上是進口片的天下。
兒童節那一周,三部動畫齊上陣,且口碑理論上都比較有保障,基本上都是1-3億左右的體量。第二周雖然只有一部《變形金剛7》,但憑藉這個昔日的超大IP,在內地拿到8億左右的成績估計並不難。不出意外,這應該也是整個6月票房最高的進口片了。第三周有DC超英片+皮克斯動畫片,兩部影片都有望憑著好口碑沖一衝,但是上限也都比較明顯。
6月下旬,最重要的首先是有三天小長假的端午檔,但目前定的片子不多,《消失的她》是頭號種子,《我愛你!》有黑馬賣相,此外至少還能再來3、4部中小體量的片子。然後就到了月底6.30那一周,目前只有一部體量較小的《透明俠侶》,勢必還有新片會進駐。目前尚不確定該檔期是不是要留給《奪寶奇兵5》,畢竟北美檔期是這個時候。如果能順利同步的話,那6月的格局基本就是這樣;如果要推遲一陣子的話,那麼這個周末還有空餘留給其他的新片補位。
來到7月,也是國產片,甚至是國產大片集中發揮的一個月。
第一周有《八角籠中》跟《長安三萬里》,兩部都是需要看口碑再評判的片子,光靠現有影響力並不能撬動路人盤。7.14的一周目前沒有什麼片子,而到了下旬,連續兩部《超能一家人》跟《掃毒3》,都是10億+的選手。另外還有一部《熱烈》,如果在口碑靠譜的情況下,取得《保你平安》的水平不難。
除此之外,還有兩部影片仍在未定檔的狀態。一部是進口片《碟中諜7》,另一部則是國產奇幻大片《封神第一部》。
參考過去《碟中諜5》和《碟中諜6》在暑期的引進情況,基本上相比北美檔期都空出了一個多月的窗口期,所以這一部可能也有很大機率被推遲公映。《碟中諜7》的北美檔期是7.12,如果順利的話能在8月中下旬被引進,依舊也還能為暑期檔做出不小的貢獻。畢竟這個系列也始終保持很高的可看性,這一部拿到7、8億左右的成績,也還是比較有希望的。
至於《封神》,雖然此前已經從不同渠道傳出了各種小道消息,但是仍然沒有正式的官宣。當然了,對於這樣一部體量龐大、製作耗時耗力的超級古裝奇幻大片而言,宣發自然也是一個很難的點。但不管怎樣,可以確定的是,今年暑假《封神》一定是會與觀眾見面的。只是相比此前業內外對其的高期待,我們還是稍微調整一下預期比較現實。
8月目前已經定檔的片子比較少,除了一部8.4的《巨齒鯊2》比較有賣相之外,8.18定檔的三部片子,體量都不是特別大。另外,8月還有一個七夕檔(8.22),時值周二工作日,可能也有個別愛情片有望進駐,比如《念念相忘》,但估計單片票房基本也就在2億上下左右浮動。
剩下的還沒有定檔的片子裡,進口片還剩下一個《奧本海默》。雖然目前影片發布了中文海報,但是究竟能不能順利引進,依舊還是個謎。本片的檔期是7.21,那天國內有《超能一家人》,所以就算是要引進,兩部大片勢必也會錯開。至於北美跟《奧本海默》同檔期的另一部《芭比》,雖然也是華納今年的重點項目,但是國內有沒有可能上映,也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覺得,好像暑期檔看起來還挺熱鬧的,已經定檔的,加上還沒定檔但是有望引進的,七七八八加一起,看點不少。
確實,這麼說沒錯,但如果我們按照票房體量算一筆帳的話,這裡只考慮已經定檔的影片。首先,10億+的體量基本只有《超能一家人》《掃毒3》《巨齒鯊2》,這三部差不多在最好的情況下,能拿到40億吧。然後,6-8億左右的片子,也就《變形金剛7》《消失的她》《熱烈》這幾部比較有戲。我們都按照8億成績來算,三部加一起差不多25億。再然後,3-5億左右的片子,《閃電俠》《我愛你!》《蜘蛛俠:縱橫宇宙》,勉強再加一個《瘋狂元素城》吧,前提是後者能有《心靈奇旅》那樣的紮實口碑和長線效應。這樣其實也就不到20億。至於剩下的,在沒有真正釋出更多信息之前,可能都不太好說,大部分也只是億元出頭的體量。
所以,綜合估算,所有這些片子加在一起,可能也才80-100億左右的水平。當然了,這只是情報君非常粗略的估算,而且還不加那些尚未定檔的《封神》《碟中諜7》等大片。或許暑期檔的大體量能讓很多之前不被看好的片子成為黑馬跑出來,我們當然也非常樂於見到此景。但至少就目前暑期檔已經排兵布陣的現狀來看,距離150億的宏大目標,還是有不小的差距的。
暑期檔的大片效應
其實,要想看暑期檔是否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大熱,有一個很簡單的參考的標準,那就是看頭部影片的帶動效應。其實也就是我們過去常常提到的,頭部大片的重要性。
我們可以看一下2017-2019這三年暑期檔的數據,這三年暑期檔票房都在160億以上,且連年攀升,有一個很重要的標準,那就是頭部大片占整個大盤的比重,是相當可觀的。
2017年,暑期檔票房163.57億,一部《戰狼2》就砍下了55億+,票房占比達到1/3,這是很恐怖的,剩下雖然只有兩部10億+,《變形金剛5》和《神偷奶爸3》,還都是進口片,但光這三部影片,就已經占據了差不多暑期檔一半的份額了。那剩下的影片,其實跟在大片後面,總歸是能喝到湯的。
2018年,暑期檔票房173.77億,這一年出現了兩部頭部大片,《我不是藥神》和《西虹市首富》,兩部影片加在一起也有差不多55億多,發揮了一部《戰狼2》的作用,票房占比也有接近1/3。再加上,還有三部10億+,頭部影片的數量多,也能把整個大盤給托上去。
2019年,暑期檔票房再創新高,同時也再度誕生了一部現象級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檔期票房47億+,占比超大盤的1/4。雖然這單部影片的票房不及《戰狼2》那麼強,但是那一年誕生的10億+影片數量是最多的,達到了四部,這樣子加在一起,也有很大的貢獻了。
然而到了疫情期間,這樣的情況就消失了。當然存在所謂的客觀外部因素,但本質上頭部大片也不那麼「能打」了,這是不爭的事實。2021年整個暑期檔只有兩部10億+,再往後第三名就只有5億的體量了。頭部大片占比上不去,整個大盤也不會特別高。2022年,要感謝《獨行月球》憑一己之力,還是拿到了接近1/3的大盤占比,還有像《人生大事》這樣的黑馬選手。但是,由於上映片子數量較少,且腰部影片極度缺乏,導致整個檔期大盤還是止步於100億的門檻。
所以,回到2023年的當下,之所以說今年暑期檔其實不能過於樂觀,主要在於目前的電影市場跟疫情前,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一方面,疫情前除了有頭部國產片的力量,還有進口好萊塢大片來撐一撐,但是如今,好萊塢大片在國內基本可以用「氣數已盡」來形容了,指望它們來補足昔日的缺口,基本上是沒戲。另一方面,就現階段來看,次頭部、乃至腰部影片還是很缺的,尤其是5億+、8億+的影片。這已經不是暑期檔這一個檔期的問題了,整個市場上放眼望去,不管是庫存片,還是待映片,這樣體量的影片數量都已經大不如前了,仔細想想這其實是很值得警惕的一件事,這說明整個市場的金字塔結構是不穩的。更何況,過去暑期檔還有40億+、50億+的片子,今年呢,能出一部30億+嗎?
歸根結底的問題在於,既然目前的市場情況已經無法跟疫情前同日而語,那麼我們是不是應該也要相應地調整對於市場的預期和判斷。或者說,不應該再拿曾經的標準來要求如今的現實情形呢?
當然了,制定一個高的目標,其實更多的也表達了人們樂觀的期待。而今年的市場環境,至少相比過去幾年,也確實是在不斷好轉的。即將到來的暑期檔,或許就是一個真正意義上能夠看到今年的市場水平恢復了幾成的好機會。文章里提到的票房預測還有分析,僅代表情報君個人的看法,我們當然希望今年暑期檔能夠取得一個相當出色的好成績,也能夠有更多更具備體量的好電影能夠儘快落位。但事實上,距離市場完全意義上的恢復,以及觀眾們心態上的完全轉變,恐怕還有一段不算短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