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看常新的《千與千尋》,值得一再看一再品

2023-04-20     邑人電影院

原標題:常看常新的《千與千尋》,值得一再看一再品

本文作者:胡二

我一向都愛宮崎駿先生的作品,從個人偏好講,我更愛《龍貓》、《熊貓家族》和《側耳傾聽》。但從作品本身來講,我最愛的還是《千與千尋》。

為什麼喜歡?用知乎的標題來回答: 千與千尋:常看常新

2017年,我在 隨筆︱這些年我看過的宮崎駿 中寫道:

做真正的自己——荻野千尋

我個人最喜歡的動畫是2001年上映的 《千與千尋》,於我,這是一部 找自己的內心,告訴自己如何面對慾望,如何面對的動畫。

因為爸爸媽媽對於食物的貪慾變成豬的緣故,千尋為救出爸媽而進入湯屋工作。在湯屋裡她為湯屋主人湯婆婆工作,並被湯婆婆奪去名字中的一個字而改名叫千。但是在湯屋她遇見了對她很好的白龍,還有同事小姐姐小玲,以及外表冷酷內心善良的鍋爐爺爺,還有湯婆婆的孩子寶寶以及被慾望吞噬的無臉男。

工作中面對別人都避而遠之的「腐爛神」,而實際是尊貴的河川主人,她能夠勇敢的迎上去,最後令客人滿意而歸。即便寶寶無理取鬧,但她依然耐心對待,最後變成一隻小胖鼠,她還是一如既往。看見白龍受傷,她把河川主人贈給自己的珍貴丸子給白龍吃。為了救白龍一個人踏上前往尋找錢婆婆的道路。最後,她不僅想起了自己的名字叫荻野千尋,連白龍也想起了自己的名字琥珀川。在大家的幫助下,最終從湯婆婆手裡救回了爸媽,並且重返人類世界。

很多時候,成人在面對選擇時,還不如一個孩童。為什麼孩童在面對抉擇時反而更真實更勇敢更能真誠面對自己的內心呢?越是有力量,就越是有想要獲取更多力量的慾望,越是知曉更多,就越是想擁有更多。而孩童的快樂,應該也是限於慾望吧?慾望還真是生生不息啊。

我當時看到的更多是人的慾望,尤其是成年人類的慾望,被食慾支配的父母,被物慾(金錢和魔法)支配的湯婆婆和白龍,人人都在被慾望誘惑之時,唯有千尋更能真實坦然的面對自己的內心,清楚的明白自己需要什麼。

果然常看常新,一千個人心目中有一千零一哈姆雷特,這次在大熒幕上,我看到的是人生,是一個青春期女孩在成長過程中經歷的華麗冒險

三聯生活周刊 在6月21日發布的夏至,重回《千與千尋》那場夢 中提到:

"

宮崎駿在一次採訪中提起當時創作《千與千尋》的初衷,他說,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很難找到專門為10歲左右女孩創作的影片,他朋友10歲左右的女兒每逢夏季都會到他山邊的小屋裡來,在觀察了朋友女兒後,他發現處於「前青春期」的女孩開始有許多對成人世界的想像,也有成長的困惑和迷茫。

宮崎駿說,「我想做的是告訴孩子們怎樣好好地生活在這現實中」。

"

準確的說,宮崎駿先生做到了,並且做得很好。

父母的好奇心牽引著一家人誤入了神明的世界,對於物質慾望的追逐使得父母變成了豬,於是荻野千尋踏上了營救父母的道路。與其說是營救父母,不如說是離開了父母獨自一人面對成長。

與他人間的情感

一個女孩在成長的過程中,遇見的第一件讓她困惑又好奇的事情是什麼?

當千尋無法叫醒還在專心吃食的父母時,她決心去四處看看。

油屋無論是建築風格還是氣勢的別具一格吸引了千尋前往。在通往油屋入口的橋廊上,荻野千尋在神明的異幻世界中第一次遇到賑早見琥珀主,白龍。

所以你看,好看的、特別的對於青春期的女孩子來說,是有強烈的吸引力的。而背後所隱藏的是青春期特有的情愫。

可以把白龍看成是帶給千尋的青春期情愫的異性,但從荻野千尋幼時被白龍救起至在油屋中的種種幫助行為來看,亦可把白龍看成是保護並給予幫助千尋的成人。

千尋的幸運在於,當失去父母的庇護後,她遇見的依舊是一個如同父母般的人。假如她在神明的世界中遇到的第一個人不是白龍,這個故事將會是何種走向?

白龍和千尋之間有沒有愛情並不能確定,因為千尋曾經說道,白龍是她很重要的朋友,後來鍋爐爺爺在白龍受傷後也說過「這是愛的力量」,而並非是愛情的力量。

所以能確定的是,他們之間有愛的情感,這種愛並不一定全然都是異性之間的愛慕情感,我更願意去看成或理解成為人類世界中的大愛。

起初是白龍幫助千尋,拖延時間,告訴她怎麼去找鍋爐爺爺,怎麼從湯婆婆那裡獲得工作,帶她去看父母,帶給她安心的食物。

但當白龍受傷跌落在油屋頂層也就是湯婆婆住處時,她不顧生命危險的攀爬到頂層拚死護住白龍,一同跌入最底層鍋爐爺爺的住處時,她又將河川主人贈予的珍貴丸子給了一半給白龍,原本是計劃給到父母的,然後踏上前往錢婆婆的住處去代白龍道歉並期望能錢婆婆能救助白龍。但是當時的小千,最最重要的其實拯救自己的爸媽。

人與人之間更長久的感情是如何建立起來的?是一起經歷過、面對過、戰勝過很多以後的相互依靠和扶持,是你來我往的付出與懂得,而不是基於費洛蒙產生的人類原始慾望。

無法判斷小千是否會有這樣的想法:因為白龍是唯一能幫助自己營救爸媽的關鍵人物,所以要就爸媽一定要先救白龍。

但我更願意從白龍被紙片人攻擊和受傷後小千的焦急和擔憂中判斷,那是出自於對自己重要朋友的情感,而絕非功利性的目的情感。

但是很可惜,這個世界似乎在變得越來越功利,我們越來越難有好運氣去遇見那些真正的朋友,尤其是在複雜的成人世界裡,甚至有時候所謂的雪中送炭都演變成一種技巧性的人際交往。物慾橫流甚至都使我們可能無法辨別出感情或者對感情越來越缺乏勇氣和耐心。

當所有人向右走而你選擇其它道路時,需要的不僅僅是勇氣,還有實力,走得越遠,你遇到同路人的可能性才會越大。

與他人間的摩擦

除了白龍、湯婆婆和無臉男,鍋爐爺爺、小玲、寶寶一開始對小千都不友好,但想來他們都心底善良本質並不壞,鍋爐爺爺嘴上說著拒絕,但是還是拜託了小玲,小玲雖然兇巴巴,但還是熱心給小千找衣服,帶她幹活,還送她去坐電車,寶寶就更不用說了,變成小胖鼠後更願意跟著小千踏上去錢婆婆家的旅程。

當我們逐漸長大脫離原生家庭,不得不融入一個陌生群體時,我們會與他人發生摩擦,發生不愉快。為什麼與有些人發生摩擦後,關係會越來越好,而有些人發生摩擦後,關係卻越來越惡?

成長的過程,學會好,接受好並變成好。但如果遭遇了惡,遭遇了不好,要如何面對?還有介於好與惡之間的?

千尋是如何讓他人改變態度的?我想最重要的是她堅定的目標,無論鍋爐爺爺如何拒絕,無論湯婆婆如何誘惑,她始終是堅定自己的目標,得到一份工作。

無臉男兩次給到千尋金子,都被她殘酷果斷的拒絕,於她而言,白龍的安危更重要。而且當她要去找錢婆婆時,她也帶上了無臉男,她甚至對小玲說,無臉男是來到油屋後才變壞的,而無臉男之所以進入油屋,是因為自己讓他進來的。

成長是一場華麗的冒險,但是對於荻野千尋來說,卻是一次幸運的模擬人生。說幸運,是因為在《千與千尋》中,我並沒有感受到現實生活中成人世界的複雜與惡。

如果說湯婆婆是最壞的角色,可是她是油屋的老闆,在利益的驅動下做著資本家該做的事情,甚至每一項都是交易。當被誤認為成腐爛神的河神來油屋時,她是親自接待親自並指揮小千和油屋的其它員工工作。

在現實生活,試問當企業遇到危機時,最先出來直面問題的企業負責人有多少?腦海里第一個冒出來只有任正非。

無臉男吃掉了油屋的很多工作人員,但在小千將剩下的另一半丸子丟給他後,被他吃掉的工作人員又都被他活生生的吐出來了。

所以其實仔細深究,這部動畫片里是沒有真正的殺戮的,這也是荻野千尋成長過程中最幸運的地方。有恐懼、有害怕,但這些情緒最終變成了堅強和勇敢,而且經歷了這場冒險,她遇見了白龍,並沒有失去爸媽,這是何等的幸運。有多少人的成長是沒有付出失去、疼痛就那樣突兀的長大?

成長是人一生都在面對的課題,感謝宮崎駿先生讓我重溫了一次女孩的成長,也讓我明白了,人只有不斷成長,才能抵達真正的自己,並遇見他人。

最後,貢獻兩個彩蛋:

1.故事的主人公明明叫荻野千尋,為什麼電影名字叫《千與千尋》,直到昨天我才發現,「與」是連詞。千是誤入神明世界的被湯婆婆奪取名字的「小千」,而千尋正是歷經種種後走出神明世界回到現實生活中的荻野千尋。

2.《千與千尋》上映後,知乎上一個熱點問題:千尋如何在最後的部分認出那些豬裡面沒有她的父母?

目前的高票回答是一位父親回答的兒子的答案:

孩子的世界,還真是和大人不一樣啊!

投稿、合作、加入讀者群

我們在百家號、頭條號、搜狐、知乎、簡書亦有入駐,敬請關注。

我們的作者來自山川河海,因對電影共同的熱愛而聚在一起,在業餘時間堅持原創寫作,堅持每天更新。希望你喜歡我們的文字,喜歡我們分享的一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1f46c9e40ff30c6b75ee8e9d4f69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