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一視障小伙被清華錄取!清華的這句回復令人感動

2022-07-12   蚌埠論壇

原標題:蚌埠一視障小伙被清華錄取!清華的這句回復令人感動

患有先天性視力障礙的梁江波

近日收到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

,時長

02:50

單科考卷接近5厘米高

考試中中指指腹磨出了血

與一般考生不同的是

梁江波的考研試卷是由

盲文考卷和電子考卷配合組成的

盲文試卷是按照保密流程

進行翻譯並單獨印製

專業課機考試題提前封裝在保密U盤中

電子答卷以光碟刻錄的形式備份提交

要做完所有題目

意味著他的盲文摸讀速度

必須達到每分鐘300字以上

原本單科不足3毫米厚的試卷

變成了接近5厘米高的「盲文書」

機考大多是長材料閱讀分析

迅速聽完題目相當於「瀏覽」文本

更重要的在於鎖定關鍵語句

成功定位後

他需要通過光標移動進行文本重訪問

再仔細精「讀」

答卷輸入也需如此

首場思想政治理論考試還沒結束

他的中指指腹就被盲文筆磨出了血

機考需要讀屏軟體的協助

類似於電流的聲音

語速是正常說話速度的20倍以上

清華大學的這句回復

令人感動

梁江波關注過很多資訊

有高校以「設施條件不允許」的理由

將視障人士拒之門外

2021年10月

當梁江波第一次聯繫清華大學

諮詢是否可以接收視障人士

報考碩士研究生時

研究生招生辦公室的老師回復

「符合條件即可報名」

2017年教育部和中國殘聯聯合印發《殘疾人參加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管理規定》,文件中提到:

教育考試機構應在保證考試安全和考場秩序的前提下,根據殘疾考生的殘疾情況和需要以及各地實際,提供以下一種或幾種必要條件和合理便利:
為視力殘疾考生提供現行盲文試卷、大字號試卷(含大字號答題卡)或普通試卷;使用盲文試卷的視力殘疾考生的考試時間,在該科目規定考試總時長的基礎上延長50%;優先進入考點、考場;設立環境整潔安靜、採光適宜、便於出入的單獨標準化考場......
殘疾人參加其他國家教育考試需要提供合理便利的,可參照本規定執行。

記者了解到

在充分了解考生的請求後

清華大學研究生招生辦公室

與市教育考試院

社科學院等單位多方溝通

確定考試方案‍

研招辦的工作人員

按照《規定》的文件內容

提前半個月在考試專用電腦設備上

安裝了讀屏和辦公軟體

並聯繫梁江波

預先測試機器性能後封存起來

清華研招辦配備兩台保密電腦,考生測試兩台電腦的考試環境

學校為他設置獨立考場

在考試當天

專門開通了入校綠色通道

初試考場上

學校選派兩名監考教師

其中一名監考教師具有較高盲文水平

考試時長也從3個小時

延長至4個半小時

「監考老師特別細心

連空調聲的大小都要詢問我的感受」

梁江波感慨

學校還配備了專業計算機老師

以應對電腦出現故障的情況

小時候沒學校接收

父母就自己教

1985年

梁江波出生在安徽省蚌埠一個普通家庭

從小患有先天性視力障礙

城裡沒有學校願意接收他

但是讓孩子接受教育的事

一直在父母心頭惦念

家裡掛起舊黑板

「老師」成了夫妻倆的第二職業

父親借來課本

逐字逐句把內容抄在黑板上

「字很大,寫一行空一行

我就比對爸爸的筆跡

一邊模仿一邊念」

文章太長寫不下

母親就帶著他背誦

「她讀一句,我重複一句

一直到完全背下來

媽媽性子急,我得快點背

不能讓她一直念」

梁江波和童年學習的小黑板

直到11歲

梁江波才有機會接受正式的學校教育

父母為他和同樣視力殘疾的弟弟

爭取到隨班就讀的名額

13歲時,梁江波徹底失明

一次偶然的機會

有大學生暑期來家裡給他和弟弟上課

梁江波第一次聽到大學

在他幼小的心裡已經立志

長大要上清華大學

2003年

梁江波進入盲校學習

為了跟上學習進度

他反覆聽錄音、記筆記、背書、做題

高中生活和正常學生一樣緊湊

教材也幾乎是同步內容翻譯的

2006年

梁江波通過考試進入北京聯合大學

在校期間

他依然刻苦學習

手抄英語單詞

他抄了厚厚的6本

希望今後能為盲人群體做更多事

畢業後

梁江波來到中國盲文出版社工作

隨後他擔任主持人策劃節目

幫助更多盲人

梁江波就一邊工作

一邊備考研究生

梁江波上班路上乘坐地鐵

梁江波主持電台節目

梁江波使用電腦辦公

如今

他將前往清華大學

攻讀社會學系社會工作專業碩士項目

談及對於社會工作的理解

梁江波說:

「我的夢想可以用兩個詞概括

——平等

編輯

患有先天性視力障礙的梁江波

近日收到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

編輯

,時長

02:50

單科考卷接近5厘米高

考試中中指指腹磨出了血

與一般考生不同的是

梁江波的考研試卷是由

盲文考卷和電子考卷配合組成的

盲文試卷是按照保密流程

進行翻譯並單獨印製

專業課機考試題提前封裝在保密U盤中

電子答卷以光碟刻錄的形式備份提交

要做完所有題目

意味著他的盲文摸讀速度

必須達到每分鐘300字以上

原本單科不足3毫米厚的試卷

變成了接近5厘米高的「盲文書」

機考大多是長材料閱讀分析

迅速聽完題目相當於「瀏覽」文本

更重要的在於鎖定關鍵語句

成功定位後

他需要通過光標移動進行文本重訪問

再仔細精「讀」

答卷輸入也需如此

首場思想政治理論考試還沒結束

他的中指指腹就被盲文筆磨出了血

機考需要讀屏軟體的協助

類似於電流的聲音

語速是正常說話速度的20倍以上

清華大學的這句回復

令人感動

梁江波關注過很多資訊

有高校以「設施條件不允許」的理由

將視障人士拒之門外

2021年10月

當梁江波第一次聯繫清華大學

諮詢是否可以接收視障人士

報考碩士研究生時

研究生招生辦公室的老師回復

「符合條件即可報名」

2017年教育部和中國殘聯聯合印發《殘疾人參加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管理規定》,文件中提到:

教育考試機構應在保證考試安全和考場秩序的前提下,根據殘疾考生的殘疾情況和需要以及各地實際,提供以下一種或幾種必要條件和合理便利:
為視力殘疾考生提供現行盲文試卷、大字號試卷(含大字號答題卡)或普通試卷;使用盲文試卷的視力殘疾考生的考試時間,在該科目規定考試總時長的基礎上延長50%;優先進入考點、考場;設立環境整潔安靜、採光適宜、便於出入的單獨標準化考場......
殘疾人參加其他國家教育考試需要提供合理便利的,可參照本規定執行。

編輯

記者了解到

在充分了解考生的請求後

清華大學研究生招生辦公室

與市教育考試院

社科學院等單位多方溝通

確定考試方案‍

研招辦的工作人員

按照《規定》的文件內容

提前半個月在考試專用電腦設備上

安裝了讀屏和辦公軟體

並聯繫梁江波

預先測試機器性能後封存起來

編輯

清華研招辦配備兩台保密電腦,考生測試兩台電腦的考試環境

學校為他設置獨立考場

在考試當天

專門開通了入校綠色通道

初試考場上

學校選派兩名監考教師

其中一名監考教師具有較高盲文水平

考試時長也從3個小時

延長至4個半小時

「監考老師特別細心

連空調聲的大小都要詢問我的感受」

梁江波感慨

學校還配備了專業計算機老師

以應對電腦出現故障的情況

小時候沒學校接收

父母就自己教

1985年

梁江波出生在安徽省蚌埠一個普通家庭

從小患有先天性視力障礙

城裡沒有學校願意接收他

但是讓孩子接受教育的事

一直在父母心頭惦念

編輯

家裡掛起舊黑板

「老師」成了夫妻倆的第二職業

父親借來課本

逐字逐句把內容抄在黑板上

「字很大,寫一行空一行

我就比對爸爸的筆跡

一邊模仿一邊念」

文章太長寫不下

母親就帶著他背誦

「她讀一句,我重複一句

一直到完全背下來

媽媽性子急,我得快點背

不能讓她一直念」

梁江波和童年學習的小黑板

直到11歲

梁江波才有機會接受正式的學校教育

父母為他和同樣視力殘疾的弟弟

爭取到隨班就讀的名額

13歲時,梁江波徹底失明

一次偶然的機會

有大學生暑期來家裡給他和弟弟上課

梁江波第一次聽到大學

在他幼小的心裡已經立志

長大要上清華大學

2003年

梁江波進入盲校學習

為了跟上學習進度

他反覆聽錄音、記筆記、背書、做題

高中生活和正常學生一樣緊湊

教材也幾乎是同步內容翻譯的

編輯

2006年

梁江波通過考試進入北京聯合大學

在校期間

他依然刻苦學習

手抄英語單詞

他抄了厚厚的6本

編輯

希望今後能為盲人群體做更多事

畢業後

梁江波來到中國盲文出版社工作

隨後他擔任主持人策劃節目

幫助更多盲人

梁江波就一邊工作

一邊備考研究生

梁江波上班路上乘坐地鐵

編輯

梁江波主持電台節目

梁江波使用電腦辦公

如今

他將前往清華大學

攻讀社會學系社會工作專業碩士項目

談及對於社會工作的理解

梁江波說:

「我的夢想可以用兩個詞概括

——平等、融合

保障殘疾人的平等權利

促進殘疾人融合發展

是殘疾人共同的心聲

更是實現社會和諧、文明的應有之義

這是一種社會多樣性的兼容

和對生命最廣博深沉的接納

這也是我期待的社會工作的價值」

梁江波說

希望今後能為盲人群體做更多事

也希望通過努力

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

編輯

編輯

編輯

追隨光,成為光,散發光

梁江波,請繼續加油!、融合

保障殘疾人的平等權利

促進殘疾人融合發展

是殘疾人共同的心聲

更是實現社會和諧、文明的應有之義

這是一種社會多樣性的兼容

和對生命最廣博深沉的接納

這也是我期待的社會工作的價值」

梁江波說

希望今後能為盲人群體做更多事

也希望通過努力

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

追隨光,成為光,散發光

梁江波,請繼續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