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讀明代沈德符撰寫的筆記《萬曆野獲編》,覺得有趣的段落很多,挑出一些來,供大家消遣一二,以後我會定期從史書中總結這些碎片歷史,這篇就姑且稱為第一期吧。
明建文帝
明朝最大的八卦是啥?建文帝的下落肯定是其中之一。這八卦,不光今天的人有興趣,當年萬曆皇帝也有興趣。有次師生對談,萬曆就問張居正:你說這建文帝當年到底逃出去沒有?張居正回答說,正史是查不著了,但傳說明英宗的時候,有個雲南老僧,在牆壁上寫了一句「流落江湖數十秋」,被人一問,老僧自稱他就是建文帝,於是皇室趕緊把他迎回宮養了起來,再後來這老僧怎麼樣,我也不知道了。張居正是首輔,對宮裡邊典故熟的要命,也只能稀里糊塗說點傳言,所以這事兒看來只能是個謎了。
影視中的萬曆皇帝
萬曆皇帝比較恨亂跳槽的人。有一次他跟閣臣申時行聊到唐代名臣魏徵,申時行說,魏徵能勸諫皇上,是個賢臣。萬曆覺得不是,他說魏徵這人先跟著李密,再跟著李建成,後來又跟著唐太宗,就一個三姓家奴,怎麼能是賢臣呢?萬曆對唐太宗也沒好評價,說這人殺害兄弟,脅迫父親,把倫理綱常都搞亂了,越說越氣,最後下令,今後《貞觀政要》的課不許再講了。於是,萬曆的課業負擔輕鬆了不少。
羅應斗像
一般來說,場面上的人都得有點自制力,古人也一樣,比如明憲宗有口吃,但一上朝宣旨,說話就行雲流水。明代名臣許國,平時腦袋總是脹痛難忍,但一進宮面見皇上,就沒事了,出來了繼續疼的嗷嗷叫。也有比較悲催的,明代最窩囊的一個官員估計是羅應斗,這哥們一向身體健康,但每次往公堂上一坐,就頭暈目眩,出來當了兩次官,都改不掉這毛病,最後只能辭職不幹了,這下場真是男默女淚。啥叫福薄,這就是。
嘉靖皇帝登極時,身上的袍子有點長,嘉靖可能也有點強迫症,總是附身去看,很不爽。這時候閣臣楊新都跳出來,來了一句:陛下您這是「垂衣裳而天下治」啊!把嘉靖比作「垂衣而治」的黃帝、堯帝和舜帝,嘉靖龍顏大悅。以後大家看到領導衣服號碼大,記得用這句來拍馬屁。
大明王朝1566中的嘉靖皇帝
嘉靖晚年,奏章和諭旨上只要寫到「夷」和「狄」字,一定都是極小極小的,據說是為了表示天朝很偉大,外夷很渺小。然後八十年都不到明朝就沒了。
古代的障扇
古代皇帝身後總有人舉著把大扇子,那東西不是用來扇風的,是擋風擋光的,又叫障扇。明代嘉靖朝的「障扇」升級了,也是長柄,舉在皇帝身後,但始終用黃布蒙著,從來沒露出來過,據說是外國進宮的祥瑞之物,名字叫「卓影」,可以辟邪。所以拍電視劇的話道具師肯定高興,準備倆晾衣杆就行。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