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1年!尼泊爾遜科西馬林引水隧道主體貫通

2024-05-08     中國基建報

原標題:提前1年!尼泊爾遜科西馬林引水隧道主體貫通

當地時間5月8日上午,中鐵二局承建的尼泊爾遜科西馬林引水隧道主體順利貫通,較合同工期提前1年。尼泊爾總理普拉昌達,中國駐尼泊爾大使陳松、經濟商務參贊謝宇,中鐵二局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張兵等出席貫通儀式。

隧道貫通

隨著普拉昌達按下啟動按鈕,「挖山神器」——雙護盾隧道掘進機(TBM)在轟鳴聲中開始最後的施工作業。11點15分,TBM順利打通最後一段隧道,徐徐駛入接收井。「中國方案」搭載「中國技術」,又一次在喜馬拉雅山展現了當之無愧的「中國速度」。

普拉昌達致辭

普拉昌達在致辭中指出,農業貢獻了尼泊爾三分之一國內生產總值,但占尼泊爾60%可耕地的德賴平原地區冬春季缺水,遜科西馬林引水隧道工程不僅將助力尼泊爾經濟發展,而且有助於減少尼泊爾大量進口農產品導致的貿易逆差。

張兵代表建設者領取感謝信

普拉昌達稱讚該工程是有助於提升尼泊爾經濟、生產率和實現繁榮的「變革性國家驕傲工程」。他相信,工程實施過程中的技能和技術轉讓有助於加強尼泊爾機構的能力,並向建設者代表頒發感謝信。

陳松致辭

中國駐尼泊爾大使陳松在致辭中提到,中企在項目施工過程中發揮自身優勢,貢獻了中國智庫和中國方案。建設人員與尼泊爾技術人員合作,克服地質條件、物流問題和雨季時間長等所有困難,提前一年貫通隧道主體,展示了「高質量高標準的中國速度」

當地村民到場觀禮

長期以來,更加有效地利用水資源一直是尼泊爾人民渴望已久的夢想。為此,尼泊爾能源、水資源和灌溉部規劃了跨流域「外水內調」項目——尼泊爾遜科西馬林引水隧道項目。

該項目旨在通過修建一條13.3公里的TBM引水隧道,將水量豐沛的遜科西河水引入水資源匱乏的馬林河,為馬林河下游巴拉、塔哈特、薩拉希等地區12.2萬公頃土地提供農業灌溉用水。引水產生的落差還可為當地提供28.62兆瓦的水力發電清潔能源,不僅能為所在地區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還能減少耕地荒漠化,對促進區域內生態環境恢復以及社會發展極為重要。

喜馬拉雅山的西瓦里克地層時軟時硬,「既像豆腐又像鐵」,而加德滿都旋捲地質構造所包含的沉積岩、岩漿岩、變質岩分布結構極為複雜。作為全球首條穿越「西瓦里克+加德滿都旋卷」地層的雙護盾TBM隧道,尼泊爾遜科西馬林引水隧道施工難度較大。

為確保隧道安全順利貫通,項目團隊通過自建全套「微型供應鏈」、TBM設備針對性設計、自主設備安裝維保、實施全面自營等措施,有序推進施工生產:僅用時13個月完成項目整體設計、設備安裝調試、TBM改造翻新、關鍵土建工程及管片預生產等關鍵工序,TBM提前2個月順利始發;攻克了高埋深、高地熱、高地應力、高滲水、軟硬不均、地質斷裂帶、軟岩大變形等不良地質難題,TBM順利穿越了2段大涌水、3條破碎斷裂帶、近4公里高埋岩爆區以及500米軟岩大變形區域

變幻莫測的地質,加之物流受阻、超長雨季等諸多不利因素影響,給項目的施工組織和安全管控提出了更高要求。

為最大限度提高施工生產效率及工程質量,項目團隊反覆優化、創新工藝,推動工序循環,成功將隧道掘進單個工序循環耗時由先前的平均45分鐘縮減到平均24分鐘,最快單循環作業提升到17分鐘,隧道單月掘進不斷突破新紀錄:從最初的月進尺600米到月進尺1000米、1100米、1200米、1300米、1500米……創造了30天內完成500米試掘進的世界紀錄,取得單日最高進尺72.68米、單月最高進尺1503.3米的行業領先業績,以721米/月的生產速度躋身於世界領先水平。項目取得的優異進展,獲得尼泊爾政府6次來函表揚,尼泊爾多方政要及行業研究學者到項目現場考察學習8次

建設過程中,項目團隊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秉持「先惠人、後惠己」的原則,參與當地公路交通事故救援3次,為當地學校、紅十字基金會捐贈砂石骨料約2000立方米、書包教具60套,幫助周邊村落疏通灌溉水渠10公里,為當地村民提供就業機會超2000人次,累計培養維修工、電工、龍門吊、叉車操作手等當地技術人才260餘人,獲得了尼泊爾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認可。(葛金、孔含秀、何澤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13b8718087638edf9ffb4e65db66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