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建新大學,李嘉誠打折賣樓,都與它有關

2023-08-09   抱朴財經

原標題:停建新大學,李嘉誠打折賣樓,都與它有關

逆流而行,終其一生將是一個悲劇。順流而下,擁抱的將是燦爛明天和財富增長。

作者:李一年(抱朴智庫研究員)

曾經有一段時間,有些自媒體喜歡吹某省某市「瘋狂建大學」。

剛吹了沒多久,打臉的消息就來了,一些省份開始陸續停建大學。而且,今年的出生人口會繼續創新低。

這對當下意味著什麼?

李嘉誠和碧桂園也有新消息,到底發生了什麼?

01 李嘉誠在全力出貨

先說說李嘉誠。

李嘉誠家族以及旗下企業這幾天做了兩件事,頗為耐人尋味。

8月3日,長江實業旗下新樓盤「親海駅II」公布了首張價單,其中,最便宜的開放式單位實用面積210平方呎(約合19.5平米),扣除18%折扣後,折實售價為290萬港元,折實呎價13810港元(約合14.87萬港元/平方米)。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售價較周邊二手房便宜了三成,甚至回到了7年前的水平。有業內人士表示,「親海駅II」價單猶如「炸彈」擊穿二手房業主心理防線。

由於「驚爆價」,長江實業集團旗下新樓盤「親海駅II」被瘋搶,該項目開啟認購後前2日收票逾5000張,超額認購達18.6倍。長江實業集團於8月6日宣布,按原價再加推122套公寓。

你覺得是搶房子的人聰明,還是李嘉誠聰明?

還有一件事和李家也有關係。

來自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消息,近日,受颱風「杜蘇芮」影響,京津冀地區出現持續強降雨,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8月7日,盈科拓展集團主席李澤楷以個人名義,通過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向中華慈善總會捐款2000萬港元,以助力當地賑災工作。

要注意這句話——「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對李澤楷先生的善舉表示感謝,讚賞香港同胞對遭遇困難的內地群眾展現出的深厚情誼」。

所以,李嘉誠家族在多件事情上確實是考慮很周到的,力求做得圓順、穩妥。

打折賣樓是商業行為,捐款救災顯示李家也願意為國分憂。

另外,請注意一個官方確認的消息:

「中新經緯6月15日電 14日晚間,李嘉誠旗下公司長和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長和、和記、CKHGTH、沃達豐(Vodafone)、VodafoneTopCo與合併公司當天訂立注入協議,各方有條件同意進行交易,合併沃達豐及和記各自英國電訊業務至合併公司。

交割後,合併公司已發行股本將由沃達豐及和記分別擁有51%及49%」。

來源:長和公告

注意,沃達豐占股51%。

大家都知道房地產和人口有關,那麼,香港的人口現狀如何呢?

根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2月16日發表的數字顯示,2022年年底的香港人口的臨時數字為7333200人。與2021年年底人口7401500人比較,減少68300人,跌幅為0.9%。

毫無疑問,人口是負增長的。

香港街頭

所以,李嘉誠的一系列動作從商業上就可以完全解釋了。

再看內地另外一個巨頭。

8月8日,碧桂園旗下境內債集體下跌,同日,市場有消息稱,碧桂園的兩筆美元債票息未付,雖然有碧桂園內部人士回應「仍有30天付息寬限期」,但卻也證實了碧桂園出現階段性流動壓力的懷疑。

有人戲稱碧桂園是「恆二」,同時也認為「恆三」、「恆四」也很快要浮出水面了。

碧桂園此前押錯寶,認為三四五線城市依然有樓市潛力,殊不知,三四五線城市急劇減少的人口以及其他因素,讓「高周轉」的碧桂園也轉不動了。

雖然碧桂園陷入困境的因素很多,但毫無疑問,人口減少是其中重要的一個。

02 教師崗位將大面積持續減少

值此關鍵時刻,專業人士又發言了。

2023年8月8日,據第一財經報道,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醫學部主任喬傑在醫藥創新和科技前沿論壇上表示,中國新生兒人口數量近5年內下滑約40%,2022年全國出生人口共956萬人,「預計2023年出生人口數約為700萬-800多萬。」

也就是說,2023年出生人口數將跌破900萬,甚至跌破800萬。

2023年5月,《中國慈善家》雜誌報道,有消息稱今年的產婦建檔基本已經完成,大致可以根據建檔情況估算出全年出生人數,結論是今年新出生人口不足800萬。記者從多個基層醫院了解到,今年建檔孕婦數量確實在下降,有醫生表示建檔數量減少了三分之一。

總之,出生人口會繼續下跌,具體數據要等今年過完就清楚了。

2017年,原公布的出生人口數據是1723萬人,修訂後為1765萬人,增加42萬人。(2021年《中國統計摘要》)

2017年出生的孩子正好今年上小學一年級,所以,部分城市今年學位緊張是正常的。

6年之後(即2029年),2023年出生的孩子上小學一年級了,人數只有今年一年級小學生的一半,即800萬左右。

也就意味著一年級的老師、教室都會多出來一半,而且後面一年再來報到的一年級學生會更少……

如此推算,12年之後(即2035年),在校小學生的人數至少比現在少一半,我說的是至少。

那麼,圍繞小學生服務的機構、餐飲店、玩具公司、小學教師、小學的場地、桌椅將何去何從?

大量小學教師下崗再就業是不可避免的,而且絕對不會有逆轉。

接下來是中學、大學。

後面幾十年都是教師、學校的需求持續減少的時段,請報考師範專業的朋友們,以及有志於從事教師專業的朋友們做好準備。

03 「瘋狂建大學」已經被叫停

所以,清醒的省份、城市已經出手,有些項目真沒有必要建了,有些大學真應該停建了。

今年7月,廣東省江門市人民政府發布《江門市教育發展「十四五」規劃》。通過與2021年發布的《江門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對比發現,此前提到「籌建廣東華僑職業學院」,並未在本次教育發展「十四五」規劃中提及

2022年8月,揭陽市教育局回復網友關於「籌建職教本科院校」的建議時稱,經請示省教育廳,粵東粵西粵北地市已實現公辦本科高校(校區)、高職(高專)院校全覆蓋。後續除省委省政府重大發展戰略統籌謀劃部署外,原則上不受理粵東粵西粵北地市政府提出的公辦高等學校設置事項。

此前被列入建設計劃的普寧大學、湛江大學、汕頭健康護理職業學院、揭陽衛生健康職業學院等許多新大學,估計都懸了。

在2023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教育部長懷進鵬說了一句很重要的話:「要深刻認識人口和社會結構變化對教育布局結構和資源配置調整的緊迫要求」

注意,他提到了人口和社會結構變化。

河南省、廣東省、山西省、山東省、黑龍江省等眾多省市明確:原則上不再增設新的普通高等學校。

所以,自媒體吹噓熱捧的「瘋狂建大學」再也不會瘋狂了,而是涼涼了。

這才是理性的選擇,否則幾十億幾百億就打了水漂。

人口負增長對原有的經濟增長模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戰,當堆規模、堆數量不能產生相應經濟效益的時候,我們就需要重新審視增長模型,同時策動教育以及相應機制去推動科技創新,如此才有可能在複雜的國際形勢下找到自己新的定位。

但是,這樣的改變也是非常艱難的,猶如一人在戰場上冒著遮天蔽日的箭矢衝鋒陷陣。

作為個體而言,改變不了大局可以改變自己:

除非已經徹底解決財務自由的問題,否則一定要打醒精神,在職場中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真正的「鐵飯碗」是自己被社會需要,是自己能創造價值。有這種核心競爭力的人在人口下跌的時代,依然是人生贏家。

無論如何,巨變時代已來,重新構建我們的思維方式,放大格局與眼光,看到更為遼闊的疆界,讀懂時代的趨勢,已經是一項基本生存技能。

逆流而行,終其一生將是一個悲劇。順流而下,擁抱的將是燦爛明天和財富增長。

關鍵時刻,不要踏錯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