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絲變白髮!空軍退役女大校,大涼山支教10年

2023-11-29     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青絲變白髮!空軍退役女大校,大涼山支教10年

日前,重慶市民族中學

舉辦了軍訓彙報表演活動

彝族學生切吉惹伍

被評為優秀學員

第一個上台領獎

台下一位兩鬢斑白的女性

欣慰地替孩子鼓掌

她叫謝彬蓉

這次,她是以切吉惹伍家長的身份

參加軍訓彙報表演儀式

不止切吉惹伍一個人

有一群在重慶上學的大涼山孩子

都把她視作親密而尊敬的家長

這些都是她曾經教過的

走出大涼山的學生

……

謝彬蓉(右五)看望那些她曾經教過、走出大涼山在重慶上學的孩子們

謝彬蓉是重慶人

1971年出生

1993年入伍

技術七級,大校軍銜

2013年自主擇業

她選擇只身前往大涼山支教

對此,謝彬蓉這樣解釋:

「我曾經是一名軍人

自主擇業回來之後

我更應該回報人民」

2014年初

謝彬蓉來到了西昌市的

一所民辦彝族學校

起初,她只打算完成

一個學期的志願服務

沒想到,首個學期期末

她在鄉中心學校監考時發現

許多學生的試卷都出現大片空白

有的學生甚至不會寫自己的名字

謝彬蓉當即決定

「我要留下來!」

謝彬蓉決定不僅要留下來

還要求到師資最匱乏的大山深處去

2015年,她來到了

美姑縣的扎甘洛村教學點

當年的美姑縣十分貧困

村裡不通公路

上山的道路雨後泥濘難行

車子旁邊是數百丈的懸崖

心驚膽戰地顛簸了好幾個小時

謝彬蓉才從山下來到山上的寨里

楊鴻 攝

教學點是一間土坯房

只有謝彬蓉一個老師

她住的另一間土坯房

既是宿舍,又是辦公室,還是廚房

偶爾還會有毒蛇和老鼠出沒

起初,她整夜開著燈都不敢睡去

村支書擔心她受不了會走

謝彬蓉卻堅定地留了下來

學校里孩子只有十來個

謝彬蓉白天上課

傍晚挨家挨戶走訪勸學

把放羊喂豬的孩子一個個拉回課堂

謝彬蓉(左一)給孩子們改善生活

在謝彬蓉看來

只要能讓孩子們多學知識

將來能夠改變命運、改變家鄉

哪怕付出和犧牲再多都值得

支教期間

謝彬蓉不僅沒有一分錢的工資

反而自掏腰包

給孩子們購買文具、書籍

以及生活用品、節日禮品

除此之外,謝彬蓉還督促孩子們

每天刷牙、洗臉和洗衣服

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和文明行為

為了這群孩子

她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情感

2021年寒假期間

謝彬蓉在重慶家中摔折了左腳

還未痊癒就迫不及待回到大涼山

拄著拐杖照常上課、家訪

腳傷未愈的謝彬蓉迫不及待返回課堂給孩子們上課

10年來,青絲變成了白髮

謝彬蓉說,要說不苦肯定是假的

但自己是軍人出身

那些苦不算什麼

「我去支教,不為什麼

就是想教孩子

我能做多少就努力做多少

看到孩子們成長進步

我感到特別開心」

在她的精心培育下

這個全縣最簡陋的教學點上

孩子們的平均單科成績和總成績

在縣裡名列前茅

這10年

謝彬蓉與村民為鄰,和諧相處

不僅把一個又一個孩子

拉回課堂送出大山

而且在她的感召和影響下

當地村民的思維觀念和生活風貌

也潛移默化地發生了轉變

大家越來越支持孩子上學接受教育

更讓謝彬蓉感到欣慰的是

得益於

國家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政策

大涼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村子裡的道路變好了

老學校那邊土坯房的住戶

都遷到彝民新村集中點去了

那裡通水、通電,非常方便」

對此,謝彬蓉深感自豪

因為她不僅是這些變化的見證者

也是衝鋒在最前線的參與者

今年彝族新年時,謝彬蓉(左一)回到大涼山和鄉親們一起合影留念

今年9月份

扎甘洛村教學點撤點並校

學生都集中到了新建的中心校上學

謝彬蓉結束了駐點支教任務

她暫時告別大涼山,回到重慶

未來的日子裡

謝彬蓉將開啟定期送教的模式

為孩子們輔導功課

對於那些走出大山

來重慶上學的孩子

一到周末和節假日

謝彬蓉就把他們接到家中

為他們做飯,輔導他們學習

一如當初在扎甘洛支教時那樣

在高海拔的大涼山

一些喬木無法生長的地方

唯有杜鵑花能耐受冬季的嚴寒

彝族人稱呼杜鵑花為索瑪花

在扎甘洛的彝族鄉親們看來

謝彬蓉就是傲霜綻放的索瑪花

即使兩鬢斑白

你也是最美的索瑪花

謝彬蓉,向你致敬!

來源 | 央廣軍事

作者 | 楊鴻 朱東陽 胡鋮鋮,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轉自 | 人民日報,內容有刪減

更多精彩資訊,請點擊下方圖片,下載中國教育報APP、中國教育報好老師APP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0ef51a6d07c9c5ffae31961b5daf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