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下午好,我是絕影。這一期的素材是因為桃園沒有威謀,又想玩桃園,所以用了縱兵來替補。
所以這一期就給大家看看縱兵桃園的實測效果,希望能給各位參考參考。
武將戰法兵書搭配:
劉備:暫避其鋒 陷陣營
【兵書:援其必攻 勵軍 掩虛】
張飛:剛勇無前 擊其惰歸
【兵書:勝而益強 勝戰 執銳】
關羽:箕形陣 縱兵劫掠
【兵書:後發先至 鬼謀 將威】
這隊桃園就是把威謀靡亢換成縱兵劫掠,至於為什麼選擇縱兵劫掠,因為縱兵劫掠震懾控制和瞬發,震懾優於技窮和繳械,所以才會選擇縱兵劫掠。
但也不是說縱兵沒有缺點,縱兵短板就是傷害低、控制量少、發動機率低。
實測打的白板隊伍較多,但是也有打輸的(並沒有諷刺白板隊伍的意思),滿紅打白板會輸那麼幾局可以理解,因為三戰是有小機率事件的。
但並不影響我在這隊縱兵桃園裡發現一個問題:輸出不夠。
上面我也說過,縱兵的缺點,就是縱兵的傷害低,控制少。
桃園的輸出主力是張飛,而張飛攜帶的擊其惰歸是一個較為特別的戰法,在對面輸出過高時會轉化為防禦戰法,這時候就沒輸出了。
這兩個之間有什麼關聯?
假設縱兵換成威謀,威謀對兩個人虛弱兩回合,給張飛的擊其惰歸創造了很有利的輸出環境;
而換成縱兵之後,縱兵每回合只能震懾一個人,接著還會被兩個人打,這時候張飛的擊其惰歸就很容易變成防禦戰法,導致隊伍的輸出不夠。
最後造成三種結果:優平,劣平,輸。
威謀這個戰法很強,工具人必帶(最好選擇有後發先至兵書的工具人)。
這一期發出來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夠參考參考,而不是單純地過一遍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