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標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當前瀏覽器不支持播放音樂或語音,請在微信或其他瀏覽器中播放 教育是一首詩 音樂: 曹芙嘉 - 教育是一首詩
一種幸福的教育生活
原創|李艷玲
來源|新網師
遇見是一種幸福
與新網師相遇是在2020年秋季,這一年我已經教了兩屆畢業班了,休完產假後非常迷茫。
首先,離開一線教學已有一年,再次回到教學崗位有點無所適從。其次,有了兩屆教學經驗,我知道如果自己依然按照之前的教學經驗繼續教學也是可以的,但是我並不想一直重複自己。即使教了兩屆,但自己的教學設計總有別人的影子,我無法獨立完成教學設計,這讓我有一種挫敗感。這6年,我也嘗試做出改變,學習一些名師做法,很遺憾沒有出現理想的效果,我也沒有成長。而那時作為新手媽媽,對於如何養育孩子,也有一種騰空落不到實地的感覺。因此在「鎮西茶館」看到新網師的招生簡章,就決定試一試。
在新網師的前兩年,我並沒有選擇具體的專業學科課程,基本上都是學習教育教學通識理論課程,包括「發展心理學」、「積極心理學」、「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學」、「教育學經典解讀」,學習關於教育教學的理論和相關心理學,這些理論重塑了我對教育的認知。
博爾諾夫的《教育人類學》曾撫平我的育兒焦慮。在書中他是這樣說的:「耐心意味著更多地留意兒童發展,在他們發育成熟之前絕不揠苗助長。教育者必須有耐心,他必須按部就班,而不要對兒童的發展匆忙行事,但是也不要錯失良機。這種耐心自然要求有高度的自制力。有耐心的人必須懂得放棄他自身的意願,使發展順其自然。」
新手媽媽,對孩子成長的焦慮有增無減,孩子沒有在規定時間發展大動作,沒有達到相應年齡的發展水平都會引起我的焦慮。此時博爾諾夫所說的耐心讓我對教育規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耐心,就是要遵循孩子的自然發展規律。這既指不能超前但也不能延後而錯失黃金髮展期,需要教育者熟悉孩子的自然發展規律,並利用規律促進孩子的生長。對此我記憶猶新,孩子在本該爬行的年齡沒有任何的爬行意願,我試過很多方法依舊不奏效,我也知道有些小孩就不會爬行,但我依然希望她學會爬行。直到有一次在上早教課時,孩子看到別的小朋友在爬行,並表現出非常想爬的意願,我嘗試引導她在墊子上爬行,沒想到一下子就成功了。經過這件事,我對博爾諾夫所說的「耐心」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作為家長,教育孩子需要耐心;作為老師,教育學生更需要耐心。
《教育目的》中對教育目的理解:「學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和引導他們的自我發展之路。」 在過往的學習和工作中,我很少去思考我的教育的目的是什麼。甚至在各種壓力下,目的就變成了提高學生的分數,根本忘記了去尋找教育的初心。懷特海的論述把我從教育的懸崖中拉回來,重新思考我工作的意義。
「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學」中干國祥老師提煉的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循環」:「生命在勞動/學習過程中克服困難、取得成功,進而獲得高度的自我感受(自信自尊),以及責任感與意志力,和渴望再度通過學習、通過克服勞動/學習中的困難而獲得幸福的動機。」當我對後進生沒有辦法時,我總是拿出這句話來激勵自己,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自尊自信,我相信這也將成為我以後解決此類問題的總原則。
「積極心理學」中關於優勢性格特徵研究:「聚焦於人們的積極面,充分發現人才的優勢,並努力發展這些優勢特徵。」「積極的個人特質對一個人的成長發展來說,是基礎、關鍵,也是優勢,在此基礎上發展自己的才能,是走向成功的重要途徑。」在我們具體的教育教學中,遇到的都是具體的學生,他們性格各異,擅長的也都不盡相同,我們不能用同一標準去要求所有的學生。因此發掘不同學生的優勢特徵,發揮他們的優勢特徵,讓他們在自己的優勢特徵領域成長發展,這應是教師工作的應有之義。
在新網師公眾號中讀到李海林老師的關於教師的兩次成長,其中提到教師一般在經歷六七年之後就會進入高原期,而要實現第二次成長要反思,要用理論來反思,會有思維方式的變化,要靠專家的指導。當我選擇新網師時其實已經進入了高原期,我有改變的願望,但是當時卻沒有好的改變的出路,因此,我一直認為,自己遇到新網師是幸運的、幸福的。在新網師,閱讀教育經典著作,讓我的教育教學理論有了厚度;在新網師,學習不同方面的知識,讓我的思維方式有了寬度;在新網師,跟隨不同專家徜徉其中,讓我的教學行為有了高度。
與新網師相遇,是一種幸福!
「被看見」是一種幸福
新網師提倡儘可能讓每位老師都「被看見」。「被看見」是一種期待,期待他人對自己的關注;「被看見」是一種認可,希望自己的努力與付出能得到他人的鼓勵;「被看見」是一種幸福,它可以讓自己在鼓勵中繼續前行。
在新網師,每取得一次小小的成績都會「被看見」。每次看到自己名字上了優秀預習作業榜單,總是有種我的努力沒有被忽視的感動。新網師的每門課程選修人數都很多,但是講師們和義工們總能準時地把預習作業批改完,在下一次授課前進行表揚。
對我來說,在自己不熟悉的課程中作業得到優秀是一種鼓勵,某一學期我選修了「現代極簡移動微課」,在教育技術上我是一個菜鳥,每次涉及動手操作,都是非常費力才能完成預習作業。在講師王子老師的精準講授和同伴們的引領和合作後,也有幾次預習作業取得了優秀,當看到自己的名字在表揚的榜單上,這種「被看見」的幸福不言而喻。
在自己熟悉的課程中作業得到優秀是一種鞭策,鞭策自己不能懈怠,要不斷地追求精進,追求卓越。上半年選修的「中小學詩詞鑑賞」,因上個學期跟隨劉廣文學習《高中語文新課程理念與實踐》,對一些概念比第一次接觸的學友們要熟悉些,8次作業中有7次獲得了優秀,劉老師非常不吝惜自己的稱讚。
我依然還記得第二次作業交上去後非常忐忑地等待自己的成績,因此當我打開釘釘,看到自己的作業成績和劉老師的批語,心中是驚喜和受之有愧。這次作業劉老師打了95分,評語是:「不用再聽課了,已經理解得很透徹了,看到如此優秀的賞心悅目的作業,心情愉快一整天。」這個評語真是讓我受之有愧,我知道自己遠沒有達到這個水平,但「被」劉老師看見,被肯定,內心也是「愉快一整天」,「被看見」促使我不斷地努力。因此在之後的幾次作業中,我都不斷地挑戰自己,就像劉老師所說的,不重複自己,不斷地進步,這門課程8次作業,我有2次得到95分,一次90分。
在新網師,只要有閃光點,只要有努力,只要有行動,就會「被看見」。除了預習作業,新網師還有專業的日常交往學習,會有日常打卡,日常打卡會有義工老師們和其他老師的點評點贊,只要你行動,你就會「被看見」。
之前的學習中,說實話沒有堅持打卡,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這個學期,在課程講師、課程助教和課程學友們的感染下,我一有時間就會加入打卡的隊伍中。在打卡過程中,每一次打卡都會有組內老師的點贊、評論,特別是組內的張秋華老師、丁秀華老師、王彩虹老師,他們非常熱情,有時我剛發表打卡內容,不一會就會收到他們的點贊、評論,這種「被看見」是一種專業上的回應。每天課程組還會有點評員進行點評,對優秀的打卡點評置頂,這學期,我有12次打卡被置頂。每次打完卡,看到學友們的點贊,看到自己的打卡文章被置頂,幸福不言而喻。
「被看見」的人是幸福的!
「看見」也是一種幸福
「看見」他人,這是我加入到義工的團隊的初衷。之前,我只做過一次義工,這個學期,我希望能深度參與課程,能「看見」更多的學友。因此,申報了一次優秀作業的編輯工作,後來邸雅琴老師邀請我加入每周的打卡點評,劉老師邀請我參與作業批改。打卡點評是日常學習,在這裡我「看見」了許多認真、堅持打卡的老師,黃陳娣老師、孫世峰老師、王彩紅老師、丁秀華老師、王樂樂老師等等,非常多的老師不僅堅持打卡,而且打卡質量也很高,我「看見」他們的堅持認真;批改預習作業,總能在老師們的預習作業中學習很多,很多老師的教學方法靈活多變,我「看見」他們對教育教學的執著和超越。
這種「看見」,我想就是承擔義工工作的意義,「看見」別人,需要付出,需要不計回報,需要承擔。承擔即成長,「看見」其他老師的優秀,能促使自己成長。每一次打卡點評,我都非常佩服堅持打卡的老師,因此,雖然工作繁重,一有時間,我也會啃讀資料,梳理觀點,形成打卡;點評時優秀的打卡總能啟發我,有時是久思而不得其解的問題,有時是自己思考偏的問題。
每次付出,都會收穫成長。主持第五次分享活動時,雖然出現了些問題,但還是完成了。這是我第一次主持活動,從前期的準備工作,資料的整理,聯繫分享嘉賓,在這個過程中,我積累了些主持活動的經驗。特別是在資料整理過程中,閱讀了大量的理論資料,這個問題也是我在日常教學中沒有弄得很清楚的,通過這次的分享,剛好彌補上了。這樣的工作確實很費時費力,但是成長卻又那麼的無聲無息,在你付出的同時它就如期而至。
義工工作雖然繁重,雖然需要占用自己的課餘時間,但是每當自己得到鍛鍊,得到成長,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
202457李艷玲,中小學一級教師。2020年秋季加入新網師,已修9門課程,「積極心理學」、「高中語文新課程理念與實踐」優秀學員,「中小學語文詩詞鑑賞與教學」榜樣學員。
尋找尺碼相同者 | 新網師2023年秋季招生簡章
「教育界的諾貝爾獎」——為什麼是朱永新和新教育實驗?
中國教育報:「新教育實驗」給教師帶來了什麼?——給教師有跡可循的成長路徑,讓教師的成長清晰可見!
如何營造書香校園?——沒有書香充溢的校園,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學校
程介明:從朱永新「新教育」看到的——創造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朱永新:新教育實驗的「長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新教育分會:關於發展團體會員、個人會員的通知
分享美好,致敬原創!【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約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麥田裡的守望者》有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陳東強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謂盛德。惟進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貴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無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種子,相信歲月。埋下種子,以日以年;守望歲月,靜待花開。——陳東強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幫助師生 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聆聽大師的教育智慧,分享智者的教育心得,匯聚田野的教育創造,助力同道的教育夢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實驗, 是一個以教師專業發展為起點,以通過「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建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推進每月一事、締造完美教室、研發卓越課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動為途徑,以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
新教育新在何處? 對於我來說,當一些理念漸被遺忘,復又提起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只被人說,今被人做的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貧乏走向豐富的時候,它就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舊時的背景運用到現在的背景去繼承,去發揚,去創新的時候,它就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