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號法律顧問:李小亮律師(前記者),免費為讀者提供法律諮詢。
點擊關注
這是一個令人悲傷的事件。
在故事中,我們甚至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裡面有太多的細節好像就在自己的身上發生過,甚至此刻正在發生....
早上一上班,原老師告訴我的一個消息簡直比驚雷還可怕:我班一個家長昨天跳樓自殺!而導致其走極端的直接原因就是因為孩子!
孩子!又是孩子!孩子面前,我們家長到底要怎樣扮演自己的角色,才能讓孩子、自己及家庭的每個成員都有比較健康的生活和成長空間呢?
對於逝者,我沒有也不想去指責,但總覺得說點什麼才覺得對得起我的職業和這個家長朋友的情分。
她姓李,在山西一醫院生殖中心工作。她是這屆學生里我最早也最想結識的家長之一。
原因不止一個:剛入學時,校長就告訴我本班有個很優秀的賈姓學生(是女孩兒)。建X小學的第二名,有個很了得的媽媽。
我心生好奇,特想認識這位家長。教學開始後,我發覺這個女孩兒基礎的確很紮實,學習習慣也很好,但思維並不靈活,離我想像中的優秀生還有些距離。
最吸引我的是,每次收繳的作業和隨筆等,都有她媽媽的評語(據說其它各科也是這樣),字很秀氣,基本都是在我看到之前已經先期進行了評判。
原因不止一個:剛入學時,校長就告訴我本班有個很優秀的賈姓學生(是女孩兒)。建X小學的第二名,有個很了得的媽媽。
我心生好奇,特想認識這位家長。教學開始後,我發覺這個女孩兒基礎的確很紮實,學習習慣也很好,但思維並不靈活,離我想像中的優秀生還有些距離。
最吸引我的是,每次收繳的作業和隨筆等,都有她媽媽的評語(據說其它各科也是這樣),字很秀氣,基本都是在我看到之前已經先期進行了評判。
我並不贊同家長這樣做,第一次家長會後,我跟她有過短暫的交流,肯定了她的用心,同時告訴她,初中以後,無論如何要儘量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學習,去思考,用學習上的獨立帶動生活等方面的獨立,家長要逐步從台前走到幕後。這之後似乎少看到她的批語了。
第二次接觸是我班的「和你一起讀」活動,我邀請她來分享讀書體驗。這也是我們真正交往的開始,她戴著眼鏡,留剪髮頭,高高的個子,衣著樸素,很乾練,很知性。
站在講台上,她娓娓道來,把自己對《狼圖騰》的體會深入淺出講給學生聽,課堂效果很好。
不久,學校搞親子閱讀時也讓她作為家長代表發言,依然端莊大方,依然思維縝密。
我倆真正的交流是在今年上半年,學校要搞周六小班補課,賈同學因為成績不達標沒能進入補課名單。
她聯繫我見面,我倆在辦公室談了很久,也就是那次,我知道了她的職業,知道了她的認真,據說她寫的病歷在全科甚至全醫院都是標杆兒。
當時主要探討的是作業量太大,孩子休息不好,影響課堂效率的問題,我也有支招給她,雖略微感覺她在孩子的問題上有些焦慮,但相聊甚歡。
最終的緣分還要是我娘生病起,那段時間,她隔三差五到病房去看望老人,很主動找出娘的病歷和醫生溝通,並不時安慰我。
有兩次休息日,我們坐在神外的病房外暢談,她問我孩子初三了,她該怎麼辦,我開玩笑說「涼辦」。
她說孩子最近有些逆反,聽不進去她的話,讓我做做孩子的工作。
我請假回來上班,面臨月考,發現賈同學時常不來學校,她說孩子有些小情緒。
我也曾簡短的和孩子溝通過。月考成績下來賈同學年級70多名,這是他們娘倆都不能接受的結果。
國慶節後,孩子就幾乎不怎麼來學校了,我聯繫過她,說現正帶孩子在外地,過兩天就去上課。一直到上個月底,原老師告訴我他聯繫過賈同學,孩子就是不想上學了。
我又聯繫了李大夫,希望能幫助孩子能去家訪,她回信說孩子暫時不想見我。我們約好等時機成熟再見面。
我請假回來上班,面臨月考,發現賈同學時常不來學校,她說孩子有些小情緒。
我也曾簡短的和孩子溝通過。月考成績下來賈同學年級70多名,這是他們娘倆都不能接受的結果。
國慶節後,孩子就幾乎不怎麼來學校了,我聯繫過她,說現正帶孩子在外地,過兩天就去上課。一直到上個月底,原老師告訴我他聯繫過賈同學,孩子就是不想上學了。
我又聯繫了李大夫,希望能幫助孩子能去家訪,她回信說孩子暫時不想見我。我們約好等時機成熟再見面。
6號那天,她微信要和我見面,大概6:30左右,她到和濟娘的病房找到我。我們在走廊聊了近兩個小時,期間主要是她在訴說。
這段時間孩子身上的確發生了一些事情。孩子不想上學,她們之間有過激烈的衝突,孩子因此離家出走過;也曾帶孩子到太原看過心理醫生,結論是有焦慮症和輕微的抑鬱。
孩子提出要上學的條件是先出去玩幾天,她都一一接受,結果一回家,孩子就反悔,依舊不上學。
她也就變得比孩子更焦灼,甚至要決定讓孩子休學。原因是落下很多課,怕趕不上。
她徵求我的意見:休學是不是一種選擇。
我認為目前要解決的是孩子學習上的畏難情緒,學業好壞不是重點,所以休學不算是最好的決定,也把利害都講給她。
最後建議,先冷靜幾天,等孩子情緒穩定下來老師和同學介入,或許事情會有轉機。她說:學校介入會不會讓孩子壓力更大呀?那種矛盾焦躁無助讓我有些擔心。
她徵求我的意見:休學是不是一種選擇。
我認為目前要解決的是孩子學習上的畏難情緒,學業好壞不是重點,所以休學不算是最好的決定,也把利害都講給她。
最後建議,先冷靜幾天,等孩子情緒穩定下來老師和同學介入,或許事情會有轉機。她說:學校介入會不會讓孩子壓力更大呀?那種矛盾焦躁無助讓我有些擔心。
就在前天晚上,因為要不要上學的問題,她跟孩子又一次激烈的爭吵,愛人調解之後擔心孩子出問題,就在孩子房間睡下。
凌晨5:00,她的鬧鈴響過一直沒反應,丈夫起床後發現她已經跳樓身亡。
驚聞這一消息,我心情很沉痛。為李大夫痛,更為賈同學而痛。
我不知道這個孩子以後的人生會因她媽媽的這一衝動作為要付出多大的代價。
我們一直在擔心孩子的脆弱,不曾想家長才是家庭教育中不可忽視的方面。
這無疑是家庭教育的一大悲劇,痛定思痛,還是想說一些話:
一痛:家長和孩子沒有界限感
尤其是負責任的媽媽們,把她自己一生的命運都押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更優秀,希望孩子出人頭地。
這個願望本身無可厚非,但這背後有沒有希望孩子幫自己完成夙願,希望把孩子作為炫耀的資本這一動機呢?
於是孩子的事兒就變成了媽媽們自己的事兒;
孩子的成績就變成了自己的成績;
孩子人在學校,媽媽的心在學校;
孩子不優秀,自己就無顏示人;
孩子就是自己的附屬品,也恨不得自己附體在孩子身上。
於是孩子的事兒就變成了媽媽們自己的事兒;
孩子的成績就變成了自己的成績;
孩子人在學校,媽媽的心在學校;
孩子不優秀,自己就無顏示人;
孩子就是自己的附屬品,也恨不得自己附體在孩子身上。
當孩子的發展不達預期時,第一個不能接受的就是最辛苦的媽媽們。
殊不知,這種沒有界限的母子(母女)關係本身就是套在孩子身上的枷鎖,一旦孩子想要掙脫,必定導致親子關係的徹底崩盤。
像李大夫所說:「這麼多年我就是罩在孩子身上的穹頂,她很想衝破,現在她不想上學,我妥協了,她衝破了我,她贏了,我失敗了。」
二痛:父親角色的缺失
很多家庭中,母親是全能的,尤其是對孩子學習關注度更是超過父親。
賈同學就基本是由母親一手帶大的,一方面父親工作忙(好像是在公安局),另一方面,父母兩個人及兩個家庭「別說三觀了,連0.01觀都不同」。
(李大夫說)父親是放養式教育,母親則是嚴謹苛責式。即使在這一段時間母女關係緊張時,也基本是母親在獨自面對,父親似乎是人微言輕的存在,或者父親壓根都不認為自己有什麼責任。
這種喪偶式家庭教育模式和「空氣老公」是悲劇的必然。
一個女人,當她對子女滿懷所有希望,用盡全部心血而不能如願,卻又得不到來自愛人的相偕相助,除了絕望,她又能作何選擇呢?
三痛:夫妻關係的疏離
從李大夫言語中,已經流露出,他們夫妻關係並不很好,經常在孩子面前爭吵,這讓孩子安全感嚴重缺失,導致她的畏難心裡與日俱增。
賈同學曾經是學校前10名,升入初三後,學習負擔重,壓力大,每個孩子都很疲乏,這也是普遍現象。
當她的成績離家長和自己的期望越來越遠時,她無法接受自己的不優秀,更接受不了自己付出的比別人多,卻考不出別人的成績,於是就採取逃避的手段。
此時父母又沒有形成合力,和孩子共同面對,反而背向而馳。
所以當母親要求孩子上學時,孩子才有底氣不執行,因為她有父親做後盾。
四痛:逝者的自私
孩子的問題歸根結底是家長的問題,這也是李大夫跟我說過的話。
孩子不想上學或許是暫時的叛逆,假以時日還有可能挽回,但它卻像把刀插在媽媽的心上,以至於直接刺到生命的終結。
李大夫之前的掙扎或許是在自責,當她縱身一跳時,就變成了自私。
她讓一個未成年的孩子負罪終生,她沒能用耐心和信心去贏得孩子,卻用極端完全占有了孩子。
最終她贏了!贏得鮮血淋漓,大有「你不讓我好活,你也別想活好」的慷慨!
這也作罷。年邁的父母怎麼辦?
為什麼要讓他們為你的自私埋單?
把他們交給姐姐一人,你於心何忍?
這也作罷。年邁的父母怎麼辦?
為什麼要讓他們為你的自私埋單?
把他們交給姐姐一人,你於心何忍?
這不難看出,家長的脆弱於孩子有過之而無不及。當然,孩子的出現問題的根源也就顯而易見了。
五痛:學校教育現狀
這是一個不願多說的話題。
身為一線教師,我常因我的學生而心疼,我疼他們起早貪黑,大多數人卻勞而無功,為了幾個才能到達金字塔頂的孩子,很多孩子都在默默無聞承擔基座的角色,他們對於學校和老師,就是個分母的存在。
我疼他們壞了眼睛,彎了脊背,毀了身體,卻怎麼也達不到父母老師要求的高度。
我更疼考完試後孩子們惶恐的眼神兒。
教育天天喊改革,孩子們卻越改越累,老師們像無頭蒼蠅,越改越亂。
全社會功利化的讀書目的,也早已讓家長和家庭教育進入了一個攀比的怪圈。
作為家長,如何做好孩子的領路人,也就任重而道遠了。
斯人已去!撰寫此文,一為悼念,二為正在為孩子苦苦掙扎的家庭和為夢想拼搏的孩子們!
願逝者安息,生者如斯。
今日推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