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了這麼久國畫,這些「染法」的詳細流程你還記得嗎?

2019-05-09     輕鬆自學畫畫

在傳統中國畫繪畫創作中,有多種傳統繪畫技法比如勾、皴、擦、染、點、撞水、撞色、撞墨、積墨、積色等仍為現代畫家所用。其中勾、皴、擦、染、點等可以說是最為基礎的技法。

「染」則是同時用色筆和水筆,先著色筆,再用水筆把顏色烘染開,使其色調漸淡或漸濃的筆法,常有一種說法稱為十八染,其實裡面有的染法基本相近,歸納起來一般有八種最常用的染法:填色、平塗、套染、點染、罩染、接染,碰染、烘染,具體介紹如下。

填色

填色是在白描的墨線輪廓中填入顏色,填色時顏色不可超出墨線,所以一般方法是先用小筆圍著墨線四周填好顏色,之後再用大筆把中間部分填滿。

平塗

平塗是在上色時不分顏色的深淺,用色調統一的顏色均勻的塗在畫面上。

套染

是將不同的顏色,分先後進行漫染,也就是當第一種顏色染完,待干後,再染另一種顏色,這樣逐步加染,所以稱為套染。

套染時,一定要按前次染時方向一致,並由濃到淡,由面積小到面積大,染出物象的立體感來。套染的結果,可以得到由所染的幾種顏色調配而成的色彩,如用靛藍與槐花可套染成官綠或油綠;靛藍與黃粟套染可得到青色;靛藍與蘆木、楊梅樹皮可套染成玄色等等。

點染

即是先用毛筆蘸好一些較為淡些的色彩(甚至僅蘸些清水),而後再在筆尖上蘸些深色,然後在紙上一筆點拓而成。人們就稱這種技法叫「點染」。這樣點染,其結果是一筆中就會出現明暗濃淡的自然變化。如繪花瓣,先用筆蘸上粉色,再用筆尖蘸些洋紅,點出的花瓣由濃到淡,鮮嫩如生。

罩染

在著色時,先鋪底,後罩色,這種方法就叫罩染。一般是先用渲染法鋪上底色,顏色應厚重一些,可以層層復加。由深到淡,要表現出其明暗、層次。再根據需要再平塗一二次翠色,顏色要淡薄。底色和罩色的選擇要根據所繪物體本身的特點,目的是使二者相得益彰,產生厚重、鮮明、複雜、豐富的色彩效果。這種染法遠比用兩種顏色加以調和後所產生的新色要純凈明亮得多。如用花青鋪底,可翠以石青;用草綠鋪底,可罩以石綠;畫山水用水墨皴染,可罩染花青和赭石等。

接染

中國畫在染色過程中,當染完一種顏色,趁濕接著染另外一種顏色,使兩種顏色在連接的部位相互滲接在一起,這種就叫接染。這種方法適合處理在同一體面中包括有幾種不同顏色的情況,尤其是色澤比較鮮艷、厚致又暈色的物象,如花卉、衣裙等等。特點是省力、效果活,有流動感。一種顏色,最好是一次性染完。又採用這種方法的顏色,多應同類色或類似色。如雁來紅的葉子,其顏色是由紫變紅,又由紅變黃,便可采接染的方法,即先染紫的部分,接著染紅的部分,再染黃的部分。

染時要用偏乾的清水筆,先豎後橫,使銜接部位不露筆痕,色暈較勻和。


碰染

是兩種不同的顏色,從兩端同時分別分染,最後碰在一起,使其自然銜接,相互過渡形成自然銜接。如粉紅花瓣,可先以一支筆蘸深紅由瓣根向外分染,再用另一支筆蘸粉水由瓣尖向內分染,在瓣的中部兩色相遇碰接,使其互相滲化,過渡為粉紅的中間色。

烘染

是在物象四周的空間進行較大面積的渲染,以色彩對比來使畫面上的形象更加突出,如在白色花鳥的周圍用淡青、淡綠烘托背景。使白色更加突出鮮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WcDWwBmyVoG_1ZqOc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