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於運動」,運動是維護身心健康的必要條件之一,但無論什麼運動,都應有節有度、適可而止。若運動過度(運動時間過長、運動強度過於激烈),也會對人帶來各種傷害,造成負面影響,利未見而弊先顯。科學證明,「輕量運動」、運動適量才最能收到強身健體良效。
運動員平均壽命50歲
美國學者希爾指出,過度運動會加速體內消耗,使壽命降低40%~60%。根據國外一家保險公司對6000名已故運動員的資料統計,這些職業運動員在退役時,大多傷病累累,其平均壽命只有50歲,而其原因大多數都是運動過量造成的。
一項對參加1998年洛杉磯馬拉松比賽的約2 300運動員的研究發現,賽後病倒的運動員人數約14%,比接受過訓練但沒有參賽者的有病人數高出近5倍。這項研究還發現,每星期訓練強度超過100千米的運動員,與每星期訓練強度低於32千米的賽跑運動員相比,其患病的可能性增加1倍。
過多劇烈運動降低抗病能力
發明「增氧健身法」的法國健美專家肯庫伯說,運動一旦超過「收益遞減」的極限,人體免疫系統將受損,抵抗各種傳染病和非傳染病的能力也會降低。他認為,大量訓練可能會抑制白血球生長,而白血球正是預防疾病的第一道防線。美國醫學家對北歐一些滑雪運動員進行調查發現,比賽後運動員唾液中的一種免疫抗體的含量立即下降,使人易患呼吸道感染,能抗癌的一種細胞也明顯減少。
西澳大利亞大學研究人員研究發現,劇烈運動會大幅度減少人體內谷氨醯胺的含量,而谷氨醯胺對於人體的免疫系統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研究小組負責人、微生物學家基斯特說:「谷氨醯胺數量的減少,會削弱免疫反應,從而使人體器官處於受感染的危險境地」。
激烈運動加體器官「磨損」,易使人受傷
德國、美國等生理學家最新研究表明,每個人都有一定的「生存能」,它的釋放越慢則壽命越長,反之則越短。因為運動會促使機體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增強,機體內耗氧量急劇增加,若運動過多或過於激烈,會使機體內各器官供血供氧失去平衡,產生大量「活性氧」,導致大腦早衰,使內分泌系統功能失調,使人容易衰老。
運動劇烈的體育項目如快跑、舉重和健身房裡各式各樣使人汗流浹背、超越自身能力的運動,會加速身體某些重要器官的「磨損」和「創傷」,不但會引起各種運動性疾病,導致一些器官功能失調,抵抗傳染性疾病的能力也隨之下降,這無疑加快了生命進程,導致早衰。這是因為,舉凡充滿著爆發力的劇烈運動,例如舉重、50米或100米的短程賽跑等,由於運動時會使肌肉的「需氧量」急劇增加,使大腦、肝臟等器官的血管「應激收縮」,以便使血液供應給四肢肌肉之用,結果造成這些器官在這個過程中完全處於「缺氧狀態」,因而對健康有害。
如果進行劇烈運動的時間太長,不但會迫使四肢肌肉與大腦和五臟六腑「爭氧」,也造成人體新陳代謝長期處於旺盛狀態,縮短了人體細胞的分裂周期,從而導致生命提早結束。
特別是一些崇拜形體健美而長期進行健身活動的一些人,他們希望將脂肪變為肌肉,常一連幾個小時進行鍛鍊。這些有鍛鍊癖好的人,有時還會形成對健身活動的依賴性,甚至一天不進行鍛鍊都感到不舒服,其症狀表現為:易發怒,好鬥,顫抖,神經質和情緒不好。就像一個癮君子沒有毒品時的反應一樣。這種健身活動的癖好被稱為強迫性身體活動。巴西《這就是》周刊報道,巴西參加健身班的學員中10%到20%的人有這種依賴性,而且大部分與厭食或食慾過盛之類的心理疾病有關,對身心健康造成極大損害。
「輕量運動」、運動適量最有益健康
針對過度運動有害健康的狀態,目前已有「中量程度運動」、「輕量運動」、「輕體育」等概念。對一般人、特別是對中老年人而言,若能經常參加「輕量運動」最能收到強身健體之效。那麼多大運動量才恰到好處呢?目前一般主張170減去年齡的差數為合理的運動心率,認為步行、慢跑、林間散步、悠閒的游泳、太極拳、健身操等,對健康最有益。
1.可延緩隨年齡增加而帶來的生理機能衰退。
2.能有效地放鬆情緒、減輕壓力、恢復體力、消除疲勞。
3.可加速機體內脂肪、糖、蛋白質的分解,提高心肺功能,減少外用循環的阻力,減輕心臟負擔,可有效地預防與減少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4.加強機體的免疫功能,以抵抗對病毒、細菌的感染。增強抑制機體癌細胞的突變作用,減少癌症的發生。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主管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 主辦
中醫藥知識 健康養生資訊
零售價:RMB16元
郵發代號:82-654
文章版權歸《家庭中醫藥》雜誌所有,未經授權謝絕轉載、摘錄。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所載方藥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本文作者:孫清廉
本文編輯:桔梗
投稿郵箱:jtzyy@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