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奶的媽媽,不要錯過這18條追奶寶典

2019-07-18     辣梅子母嬰

1、 母乳喂養三要素:寶寶、大腦、乳房。寶寶吮吸乳房,將信號傳給大腦,製造乳汁的荷爾蒙又作用於乳房,促使乳腺擠壓分泌出乳汁。

2、奶水的分泌遵循著供需平衡的原理:透過寶寶吸吮的刺激,母親的身體會接受訊息決定分泌多少乳汁;當孩子吸吮的越多,奶水就分泌的越多。

3、乳房是工廠不是倉庫,儲奶,攢奶的做法是無法增加產奶量的。

4、延長喂奶時間:吃空一側(15分鐘左右)之後再吃另一側。如果太快換到另一邊,寶寶吃到的將會是兩側乳房的前奶,雖然能吃飽,但是脂肪含量,熱量會不夠。

5、左右交替喂奶:左右兩側喂完之後,讓寶寶再吃一輪。

6、加倍喂奶:寶寶吃飽喝足後,不要立即放下睡覺,而是再抱一會兒,用10-15分鐘時間,抱著或直立背著他,讓他保持清醒,並把肚子裡的氣排出來,這樣寶寶肚子又有空間了,可以再來一輪喂奶。

7、脫光寶寶喂奶:肌膚之親有助於喚醒貪睡的寶寶,刺激不太投入的寶寶去積極的吃奶。怕寶寶著涼的話,在他背上披上小毯子。

8、午睡及夜間喂奶:帶寶寶上床喂奶,媽媽和寶寶都能放鬆下來,也能刺激更長時間,更為頻繁的哺乳。同時,泌乳荷爾蒙水平也會提高。媽媽體內的催乳素水平在睡眠中會提升,生長荷爾蒙在睡眠時也會提升,並和催乳素協作,提高泌乳量。

9、充分休息:身心放鬆可以降低體內的壓力荷爾蒙,讓泌乳荷爾蒙更有效的運作。

10、喂養。媽媽喂奶後比喂奶前乳房軟些。喂奶前後乳房柔軟程度的差別隨著寶寶長大會逐漸減小,直到媽媽達到供需平衡的狀態。

11、體重。第一個月內,體重「平均」周增長112-200克,6個月內,每月「平均」增長500-700克(註:摺合每周116-233克,但已經不適合按周稱量體重了)。

12、正確的銜乳姿勢:寶寶的嘴巴夠大、下唇外翻、舌頭超過下牙齦,下巴抵住媽媽乳房,頭向後仰著,身體貼緊媽媽的身體,他擠壓的是媽媽的乳房,而不是嘬著一點點的乳頭。

13、混喂的媽媽在追奶過程中慢慢循序漸進減掉配方奶最好。 要知道,一旦混喂持續,乳頭混淆很難矯正,必然走向全奶粉。

14、母乳里的營養並非完全受媽媽飲食的影響,但是媽媽在哺乳期的飲食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寶寶是純母乳喂養的情況,只要寶寶沒有不適和疾病,一般情況下就不用特殊忌口,注意飲食多樣化,防止營養不良。如果寶寶有腹瀉、濕疹等病症,媽媽需要注意忌異種蛋白,生冷和辛辣刺激性食物的。

15、不要以為要奶脹了才能喂,不然就是沒奶。其實很多媽媽產後從來不脹奶的。母乳是寶寶吸吮的時候,刺激了泌乳素和催產素的分泌,泌乳素指導乳泡泌乳,催產素指導輸乳管把乳汁擠壓向乳頭方向。然後寶寶才能吃到嘴裡。

16、不要以為不脹奶就是沒奶。在脹奶不脹奶這個問題上,媽媽體質有區別。很多媽媽產後初期喂不喂都泌乳,於是經常脹奶。這樣的媽媽通常要經過幾個月甚至半年以上,乳房才能「學會」;孩子 吃的時候泌乳,不吃的時候不「瞎泌乳」。

17、不要以為必須喝湯才能奶多起來。有的媽媽喝湯容易脹奶,或者吃某種食物容易脹奶。但脹奶不等於奶多,不過是在孩子不吃的時候,乳房也泌乳了而已,是泌乳時間上的錯位,是奶多的假象。

18、不要成為追奶器材發燒友,吸奶器使用不當會損傷乳頭,造成奶結;喝湯猛吃讓媽媽自己貼一身肥膘,奶水油膩孩子拉稀,最鬱悶是追奶沒用,打擊媽媽自信倒是有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_xbY62wBJleJMoPMyWh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