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菲李看武俠電視劇,
就發現了這樣一個規律:
但凡是厲害的人物,
一定有個響亮的稱號!
什麼南慕容,北喬峰啦,
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呀,
紫氣東來卓東來……
總而言之,實力強不強先不提,
名號一定要夠響夠逼格,
不然就逢人弱三分!
想當年,趙麗蓉老師的小品《打工奇遇》,
在春晚的舞台上告訴世人:
一個好的菜名,是能讓普通菜迅速鍍金的。
比如一道蘿蔔拼盤,
一聽就是個小餐館的下酒菜,
但鞏漢林老師卻管它叫「群英薈萃」,
一下就成了酒店的高檔菜!
再比如一杯普通的二鍋頭,
取了個「宮廷玉液酒」的名號,
我的天吶,一百八一杯呢!
當然小品里的老闆改菜名是為了騙錢,
但不得不說,取菜名真的是門學問,
比如朱元璋的青菜豆腐湯,
一般人怎麼也想不到「珍珠翡翠白玉湯」,
這樣高端上檔次的名字吧?
年幼的菲李那時還不知道,
怎麼稱呼這種隨口就能叫出好聽菜名的人,
後來知道了一個詞,覺得好貼切,
那就是「文化人」。
什麼「在天願作比翼鳥」、
「紅嘴綠鸚哥」、「秦桑低綠枝」、
「陌陌水田飛白鷺」、「嚶嚶夏木轉黃鸝」,
要不是看他們在吃飯,
還以為是在哪裡吟詩作賦。
說真的,咱也聽不懂,咱也不敢問,
但那會有人就問了:
「這紅嘴綠鸚哥,不就是盤菠菜麼?」
粗俗!紫薇卻不管,繼續給乾隆爺報菜,
又端出一道「鳳凰台上鳳凰游」。
聽的菲李直流口水,渾然忘記了,
那只是一盤烤鴨!
這樣普通菜取個高逼格菜名的事情,
其實生活中可是不少的。
一根蔥加湯,
取個名叫「青龍過江」,
瞬間霸氣側漏。
一條黃瓜蘸白糖,
喚作「蒼龍臥雪」,
剛柔並濟,簡直完美!
青椒紅椒混合小炒,
稱作「絕代雙驕」,
著實是酷炫。
但要說到高逼格菜名的巔峰,
那一定是「心痛的感覺」,
一百塊賣一杯白水……
當然這些是極端的個例,
實際上古人一直都很注重菜名的選取,
一來想要文藝些,二來也想吉利點,
因此也有不少名菜,本身滋味出眾,
再加上好菜名的加持,堪稱中國菜的經典。
有些菜因為名字而瞬間逼格滿滿,
有些食物卻因為名字讓人誤解甚至勸退,
比如初次聽到絲襪奶茶的人,
往往一臉黑人問號:
實際上,絲襪奶茶的絲襪,
是指煮紅茶時用來過濾茶葉的過濾網,
這樣過濾後的茶口感會更加絲滑哦。
絲襪奶茶的存在證明了:
有人取菜名可以陽春白雪,
有人取菜名卻可以無比狂野,
而要說全中國取菜名最狂野的群體,
那一定是廣東人。
其他地方偶爾也有驚人之作,
但名字一般只是聽起來讓人有點好奇,
比如螞蟻上樹,其實就是粉絲炒肉末,
炒蒼蠅頭就是韭菜炒豆豉。
但這些菜名在廣東人面前還是有點弱的,
明明是全中國最會吃的群體之一,
但看看他們的不少食物,
光聽名字簡直一頭霧水。
什麼煲仔飯、油炸鬼、
雞屎餅、鼻屎糖、老鼠粄……
似乎一聽就不是什麼正經菜,
甚至覺得只要吃過這些,
自己是不是走不出廣東省?
但如果親眼見過並且吃過這些食物,
不少人都會有這樣的想法:
來看看它們的真面目:
廣東人稱砂鍋為煲仔,
所以煲仔飯可不是煲小孩哦。
雞屎餅也叫雞屎藤餅,
用雞屎藤葉製成,
口感清香,味道出眾。
其實是用陳皮、無花果、
話梅等製成的糖果。
用粘米製成的美食,
因為兩頭尖尖的像老鼠,
就有了這麼個名字。
其實,不論是好聽的菜名,
還是有點奇怪的菜名,都是古往今來,
人們根據自己的生活所做出的最貼切的選擇。
這些菜名往往都反應了中國飲食文化的內涵,
既能陽春白雪走國際,也能下里巴人接地氣,
因此吃中國美食,不僅僅是口舌之快,
更是一種文化語言之旅哦。
來自:菲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