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乙方的冬天來了?到底該怪誰?

2019-09-29   明源地產研究院

中秋節的時候,攸克君居然接到了借錢的電話,而且數目還不小,起初以為是詐騙電話,最後核實身份,居然是黃君。

黃君是一位在北京地產圈子里做得風生水起的乙方。這位仁兄業務精進,屢有斬獲,聽到他來借錢的消息,攸克君的第一反應是,他又有新項目要投資了?

答案大跌眼鏡,他給出的答案居然是發工資。黃君,攸克君是了解的,論業務規模,每年大幾千萬的流水是十分輕鬆的,而且,今年雖然市場年景不好,但他的業務仍然精進增長,多簽了三個大客戶,每個都是幾百萬級的。這樣的畫風,明顯和借錢發工資的電話不符。刨根問底之下,他不情願地說:

流水都是泡沫,越大越危險。

黃君說的是實話。他的公司,雖然流水增長喜人,但很大一部分是帳面數字。回款的周期,從過去幾年的3~4個月,一路飆漲到一年以上,其中一家甲方300多萬的應收款,拖延已近三年,仍然未付。

做這樣的乙方,遇到這樣的情況,是很痛苦的。起先,黃君那寶貴的回款,是有使用次序的,先是發員工的工資、辦公場地的租金、合作方的帳款,然後是繳稅,最後,才是自己能賺到的錢。最近兩年,這些寶貴的回款,在優先支付上述款項之後,已所剩無幾。

於是乎,看著大幾千萬的流水,自己一年忙到頭卻幾乎是白乾。黃君感慨說:

深刻體會了什麼是社會責任,創造就業、養活員工,向國家納稅,最後剩下的利潤,都在應收帳款里。

到了今年,帳期變得更長了,於是就有了文章開頭的那一幕,黃君想借上一筆錢,完成公司資金周轉,給員工發工資。說這事兒的時候,攸克君能感受到他是十分無奈的。

更讓他無奈且煎熬的是,因為業務名聲在外,還有甲方不斷慕名而來。其中也包括那些關係相熟並且還欠帳未付的甲方們。黃君十分煎熬:這些夾雜著人情、信任的業務,他接還是不接,不接,辜負這個江湖;接,欠的錢還沒追回來,這就還要繼續墊錢。

乙方什麼時候成了甲方的銀行?還沒有利息。

更讓黃君作難的事情是追帳。對於那些拖欠一兩年甚至幾年的款項,真正能夠通過訴訟追討的,少之又少。這是一個江湖,走上法庭意味和江湖的規矩說再見,進而意味著失去整個江湖的信任。這就像武俠小說里,江湖恩怨的決鬥,最令人不齒的,便是引入官家介入。攸克君勸慰過黃君這是一個法治社會,但黃君說了一個非常務實的話:

我如果告了他,那麼即便他跳槽到了其他公司,我也再難從他那裡獲得業務。於是,面子還有,票子沒了。

所以,欠著幾年的錢,就繼續欠著,當還錢全憑甲方良心的時候,黃君就開始對這筆錢不抱期望。他說,從來都不抱期望,人生就全是驚喜。但現在,沒有驚喜,只有驚嚇。

攸克君勸他跟房地產其他的乙方們吐吐槽,於是,把一位房地產業內非常有名的大型活動公司的項目負責人拉在一起,吃了個吐槽飯,聽過他的經歷,黃君釋然了1%。

那年秋天,這位大型活動公司項目負責人(暫且稱他為高君吧)的一位業內摯友忽然來電,語氣甚是緊急。以高君的經驗看,這個在外地的項目,一定是當地的活動公司出了問題,或者能力不達標,被老闆槍斃了——往下聽電話,果然如此。

距離活動日期只有一周多的時間了,商務合同指定是走不完的。這位開發商與高君是多年故交,值得信任,於是,雙方商定,先把活兒乾了,然後再補合同。基於高君和這位開發商摯友的情分,他覺得沒有問題,開發商朋友激動地說:

「上陣還得父子兵,你是我爹」。

高君大笑而過,真是把活動當兒子婚事操辦,前前後後自己墊進去了400多萬,原來說好的,是他的摯友去運作,邊干、邊付款,再補合同,但分期付的錢,卻一直沒到位。基於前面已經墊款,況且人家喊了自己爹——畢竟能稱呼乙方為爹的甲方不多——高君覺得,那就幹下去,補了合同一併給錢。

然而,最具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活動結束後,或者說,在高君累積墊入了數百萬的現金辦完了這個活動之後,管高君叫「爹」的摯友——離!職!了!

多年的江湖經驗告訴他,可以考慮五雷轟頂了。果不其然,當他找到後任的負責人那裡時,一切都不認帳了。那意思大體是,誰讓你當時不簽合同的?本公司一概不補簽合同。高君之「子」不能說沒盡力協調,但無奈,人已去職,能發揮的作用幾乎為零。

一句「爹」,扔出去400多萬。高君覺得,自己的兒子雖然也算得上是「富養」,但至今也還沒花到400多萬。於是,一氣之下,高君把開發商告上法庭,但法院問:合同呢?證據呢?高君想要那位開發商朋友出庭作證,但顯而易見,這位朋友「頹」了。

於是,已為人父的高君,不得不重新構建他對於「朋友」兩個字的認知,並且謹防自己日後還有其他人「叫爹」,並被「叫爹沖昏頭腦」。免費的爹,事後看來很貴。非常非常貴,非常貴。這一點,高君是謹記於胸了。

再說一句,免費當爹最貴。

被欠帳數目更大的,是代理公司。駐場費用、人員成本、團隊激勵等等,攸克君曾經聽一位代理公司老闆算過這筆帳,這些投入,在攸克君聽來不算個天文級別的數字,也算得上是個「國家級別」的數字,但現在,他面臨的狀況也是,從甲方那裡收不回錢。

開發商也有自己的苦衷,由於北京這樣的市場特殊,各種原因疊加,開發商拿不到預售證。拿不到預售證就沒法兒賣,沒法兒賣就沒法兒回款,沒法兒回款就沒法結佣金,開發商不結算佣金,攸克君摯友的代理公司,就拿不到錢來覆蓋前期的投入,這是個一環套一環的問題。

更何況,代理公司是賣掉房子然後結算佣金的盈利模式。但是,什麼算「賣掉」房子,現在都是個問題。比如,最標準的「賣掉」房子,應該是以網簽為準,但如今在北京這樣的市場,網簽受到各方面的影響,很多時候,如果不能網簽,客戶資金就不能到位,開發商就沒有辦法實際回款,甲方沒回款,自然沒法結算佣金,但是,代理公司的活兒一樣也不能少,這些錢,只能代理公司先墊著。又一個循環。

他所經歷的代理項目,最早從一年以前介入,組建團隊,開發客戶,跟蹤追訪,電開,等等等等,花費頗大。但一年多以後,仍未能領到預售證。曾有開發商跟他開玩笑,「要不你也跑跑前期?要不你的錢也收不回來。」他的回答是:「我要能跑下前期,我還掙代理銷售的辛苦錢?」一問一答,兩人相視而笑,他心中難受的是,一次要錢行動,就真的是這樣以失敗告終。關鍵是,隊伍不能散,人心不能散。所以,他回去即找了自己的老婆,自己拿錢給大家發了點過節費。

「等能開盤了,好好賣房,好好賺錢,實現夢想。」發完過節費,他給團隊打了雞血。但這個雞血,對他太太的心情,是毫無作用的。

開發商的「帳期」意識,已經越來越強了。如今,即便是那些在外界看來,資金實力十分充沛的排在前三、前五的開發商,分供服務合同上寫的付款時間,也都「6個月起」。這6個月,指的是簽訂合同起的6個月,完全不算來回走合同的時間,也不算在各種複雜而嚴謹的OA系統流程上發起審批的時間。

但即便如此,很多乙方還都說,合同上寫6個月付款的,都是良心開發商,因為這意味著,如果不出意外,10個月左右,就有希望拿到錢了。

更多的開發商有著各種各樣儘可能延長帳期的「合法手段」。比如,分拆合同。一項價值100萬的服務,不能用一個合同體現,而是要拆成多個合同。告訴乙方的理由很簡單,超過50萬的合同,要XX級別以上的審批,流程就會拉得很長,變數也會很大。

這是一個標準的「站在乙方角度考慮問題」的話術。如果乙方一旦順著這個話術走下去,並被這種甲方的換位思考感激涕零的時候,那麼,乙方就很快會發現一個接一個的「驚喜」。

到最後,往往是要致命的「驚喜」。

朋友的公司,承攬了一家排名前五的大型開發商的服務項目,商務合作的總價值,在200萬元左右,前期談得很順利,雙方相見恨晚,甲方評價乙方業務難得,乙方痛陳甲方價值觀優秀,一拍即合,業務做起,合同同步發起審批。

半個月後,驚喜來了。因為合同一直簽不下來,朋友一直追問甲方爸爸,這時,甲方的一位爸爸站出來語重心長地說,因為公司規定,50萬以上的合同要總經理簽字,所以耗時費力,而且還有變數,他建議,拆成4個50萬的合同簽,這樣流程要快上很多。

連環的驚喜來了。朋友的公司最後發現,拆成5個合同之後,每個合同上的支付首筆款項的時間,都是8個月,而且,還是多次分期、分批次付款。

如果200萬的只簽約一個合同,首次付款付一半,那麼便是100萬;如果分成4個50萬合同簽的話,由於4個合同並非是同一時間簽訂,短的隔著十幾天,長的隔著1個月,那麼,在當期開發商按單一合同履約,實際上很可能就只要支付50萬元合同的一半,只有25萬元。

這樣,要想全部拿回200萬的款項,那麼就要完全履行完4個合同才行,這顯然是遙遙無期,而且,每一個單一合同的簽訂時間,甲方實際上是可以通過各種手段施加影響的。

最後,朋友只能硬著頭皮簽了這樣的合同,頗具諷刺意味的是,當他的合同全部簽訂完之後,他該做的業務基本都已經做完了,無一例外都是自己墊錢。而直到此時,他才收到了第一個合同里的第一筆一半款項,大概25萬元。

對於開發商而言,這就是從100萬到25萬的方法。當然,這是開發商甲方平衡自己的現金流的辦法所在,不管乙方的接受是否出於無奈,但這就是現實所在。即便如此,不拖延付款,或者拖延的時間比較短,乙方就已經阿彌陀佛了。

帳期能夠長到什麼程度?攸克君的另外一位摯友,曾經赴任某開發商主管市場投放的崗位,到崗之後,一年之內,他簽字支付的大部分款項,幾乎都是前任應該支付的款項,短的帳期一年,長的兩到三年,最長一筆有三年半的,金額方面,小的10~20萬,大的百萬,過了幾天,財務來提醒他,控制一下付款進度。

這便是關於帳期的玄機所在。從側面,看得更清楚。資金難,資金貴——開發商自有他的苦衷。攸克君十分理解,在整個乙方的支付鏈條上,推廣端的乙方,往往是開發商付款次序上的最後一位。甲方固然得罪不起施工總包方和渠道,但小乙方們很多20萬左右的欠款,數額不大,卻都難以得到清償。

凡事皆有理由,但最終承擔成本的,多數都是處在房地產下游鏈條上的「小乙方」們。開發商不敢把工程款欠得太久,即便拋開農民工工資引發的問題,這些大型施工企業自身的融資能力,也是開發企業不敢得罪的,請諸君想想,自帶武器和軍費來打仗的僱傭兵,誰不喜歡?

開發商也不敢把渠道的錢有什麼拖欠。以如今房地產項目銷售對於渠道的依賴,不給渠道結款,渠道降低支持力度,或者撤出的話,對項目回款的打擊恐怕是致命的。

於是,甲方敢欠的下游,也就在那幾個領域了。攸克君一位經營廣告公司的朋友,手中拿著北京一半以上的優質路牌廣告資源,每年流水驚人,但很大一部分都是應收帳款。他曾對攸克君說,自己外面飛著2000多萬的應收帳款收不回來,現在接單子就只能做那些能及時付款的。

戶外廣告公司日常運營成本相對可控,其他乙方呢,其境遇,可想而知。攸克君的另一位摯友說,與其這樣,還不如自己到房地產公司當個顧問划算。

當老闆不如打工,起碼不用想養人和追債的事兒。

這一切,能靠降准解決麼?顯然這不是正確答案。思想比行動重要,乙方們該提前催款了。畢竟,2019年的冬天來得更早一些。

來源:攸克地產(youkedichan),本文已獲得授權,對原作者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