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人喜歡買房,而日本人卻喜歡租房?看完這些你就懂了

2019-08-22   房拉拉i筍盤

日本導演說,日本人買房的少,租房的多,其實不光是日本,其他已開發國家買房的也少,租房的也多。

樓市的一個現象:房價在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快速向城市集中,城市化沒有完成以前,房價會快速上漲,並且會維持很長一段時間,而城市化完成後,房價上漲的動力會明顯的衰減。

城市化完成後,一個城市的住房供給量和需求量處於比較平衡的狀態,房價上漲的慢,購房就沒有那麼迫切了,租房也能解決居住問題,自然租房的人就會很多。

中國目前想購買自己住房的人多,想租房的人少,一個特別重要的原因是房價處於上漲的大周期內,房價在上漲,手中的貨幣購買力在樓市上是縮減的,「年初不買房,一年又白忙」,無數這種慘痛的教訓讓大家知道,早買房是對的,恐慌性購買是一直存在的,也讓很多人面對樓市表現出巨大的焦慮。

從1955年到1990年,日本樓市在這35年時間,房價總體向上的趨勢特別明顯,房價是長期上漲的,在1985年前,什麼時間買入都是對的,因為房價雖然有時下跌了,可短期調整後,房價繼續上漲了。日本樓市的這個表現也造成了日本後期全民投資房產的盛況,後來日本城市化完成了,經濟進入低速增長了,日本樓市泡沫崩潰,房價掉頭向下。

日本樓市長期盤整,房價不上漲的一個根本原因還是日本的經濟出了問題,日美貿易戰中日本慘敗,新興的半導體行業被絞殺,日本經濟轉型失敗,長期依靠傳統製造業,使得日本經歷了失去的二十年,國民經濟增長緩慢,人均收入增長緩慢,日本經濟陷入高等收入陷阱,長期維持的結果自然是購買力無法增長,房價無法上漲,買房的人看到房價不上漲,買房的意願就會低,新房的成交量就會少。

中國的城市化目前是55%,完成城市化還需要十五年以上的時間,經濟還處於中高速增長,居民的收入還在快速的增加,購買力也在快速積累,大城市還在不斷的擴張增長,城市居民對於住房的需求量還很大。核心大城市的房子,總體上是供不應求的,所以房價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還會繼續上漲。

在房價上漲的大周期內,你能做的就是買入,因為你今天不買,明天的價格會更高,房價是由供求關係決定的。

核心大城市樓市限購的實質是供不應求,在供給量不能有效擴大的情況下,只能通過限購縮小需求來使得供求關係處於一個比較平衡的狀態,延緩房價上漲的幅度。

需要說明的是:解決居住問題,既可以通過買房解決,也可以通過租房解決,租房和買房是兩種不同的行為。租房是消費,和你買手機,買衣服一樣,錢花了,滿足你的需求了。而買房是投資,是購入一個能升值的資產。

短時間內,租房和買房的不同選擇不會表現出什麼差異,而5年或者10年後,你會發現租房者和買房者之間出現了財富的巨大鴻溝,為啥,因為一個是純消費,而一個是在投資,他投資的資產升值了,帶來了財富的巨大增長。

所以租房是民生,政府有責任滿足市民的居住需求,會有各種廉租房出來,可買房是投資,政府沒有義務幫你購入資產,沒有義務幫你投資。政府讓你買入各種政策性住房的目的為了滿足你的居住需求,而不是投資需求,所以會在產權比例,在賣出時間,在交易對象上進行限制,目的就是減少房子的資產屬性,增加房子的居住屬性。

中日兩國,同屬於東亞文明圈,同樣是人口眾多,土地資源少,各類礦產資源和能源稀缺,同樣是製造業立國,經濟發展的路徑很類似。日本的經濟發展的早,日本經濟發展走過的道路,日本房地產發展走過的道路對中國有很強的借鑑意義。

橫向比較,就經濟發展階段來說,我們今天和日本1970年代中期類似,同樣是和美國展開貿易戰,同樣是進行產業升級,同樣是各種產品開始全面走向世界。

中國商品房市場開始於1998年,從1998年到現在,房價的總體趨勢是上漲的。日本房價從1955年進入牛市,一直持續到1990年後樓市開始崩盤。就房地產市場來說,中國現階段相當於日本的1975年,和經濟發展階段類似,也是1970年代中期。

除了頂級富豪和底層赤貧,買房是大多數人一生最大的花費,也是最大的投資,網絡上充斥著關於房地產的各種知識,很多說法都是錯誤的。你需要早點明白真正的房地產是什麼,這不僅關係到你的居住需求,也關係到你的財富增長和生活幸福,值得你花點時間搞清楚。

房價見頂的幾個現象:

1.城市化75%了。

2. 經濟增速3%以下了

2.核心大城市不再新建地鐵了,城市中塔吊的數量少了,不再是隨處可見的風景了。

4.電影電視劇的拍攝數量明顯減少了。

文/鵬程蛇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