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工智慧到人工創能 微軟小冰又給AI領域帶來了哪些啟發?

2019-05-17   快公司雜誌中文版

人工智慧助理現在已經隨著智能終端設備的普及走入了我們的生活。無論是蘋果手機上的Siri、亞馬遜Echo音箱裡的Alexa還是小米的小愛同學都無一例外地給我們帶來了便利。 但在眾多的智能語音助理中,有一個異類,她始於微軟(亞洲)網際網路工程院,走入美國、日本、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等四個國家,希望強調AI的情感屬性而並非技術唯一,曾因在網際網路上創造了一系列AI互動而備受關注,一度被人詬病研究院產品商業化程度不強,在團隊多年克制的摸索下已經在文本創作和語音創作上產生商業化成績,並且在2019年開始涉及視覺創作從畫畫到服裝面料設計……

相信你已經知道我提及的這個人工智慧助理就是2014年5月由微軟(亞洲)網際網路工程院研發推出的智能語音助理——微軟小冰。就其最新官方數據顯示,僅在對話式人工智慧領域,微軟小冰就已擁有1.2 億月活躍用戶,累計對話超過500億次,平均對話輪數達到23輪。2017年5月,微軟(亞洲)網際網路工程院提出「人工智慧創造(AI Creation)」概念,並通過人工智慧技術,學習優秀的人類創造者的能力,進行基於文本、語音和視覺的內容生成。

就在昨天,微軟小冰-人工智慧創造媒體說明會在微軟亞太研發集團成功召開。會上透露了小冰今年的最新進展及商業化方向。微軟亞洲)網際網路工程院副院長李笛(號稱「小冰之父」)特別提及了微軟小冰人工智慧框架的差異性:新一代人工智慧系統不僅要有智商,更要具備情商;要避免AI僅僅是管道的情況。

警惕只有IQ的人工智慧

會上,李笛首先總結了迄今為止的四大類人工智慧:

助理-協作者,完成任務、獲取知識,比如智能語音助理、智能銷售助手等;

替身-代為行使權力,某種程度上人類可以授權人工智慧完成一件事;

參與者-人工智慧在某個特性環境中參與、關注、甚至處理需求,比如某個微信群里的機器人小助手;

創造者-外界的新增的內容和知識可能有一部分可以通過人工智慧完成;

但在李笛看來,一個行業問題是,「絕大多數行業的基礎框架都是圍繞著所謂的智商的。」比如人工智慧系統幫助人類完成任務或將非結構化的知識結構化後提供給有需要的人類。「某種程度上更關注的是人工智慧如何對人類有價值,這種價值一定程度上被物化了。」李笛說道。

作為行業從業者,李笛和他的小冰團隊近期意識到:僅僅依靠IQ構建人工智慧是不夠的,還應給人工智慧帶來EQ。

李笛打了個形象的比方:EQ像大地,而不同的IQ是建立在大地上的一棵棵樹木。如果沒有大地土壤關注人工智慧和人類之間的關聯,單一的IQ增效沒法產生量變的價值。

李笛

因此,對於微軟小冰而言,情感計算框架是其底層框架之一。微軟在有意識地給小冰鮮明個性。「在情感計算框架的設計中,我們一直努力避免讓人工智慧僅僅成為人類和這個時間之間的傳輸管道,我們在讓人工智慧更多地具備自己的價值。」

從人工智慧到人工創能

一直以來,微軟小冰主打的差異化在於創造。微軟小冰團隊一直在有意識地讓小冰參與創造性工作,比如2017年5月,微軟與湛廬文化公司合作,授權出版了歷史上第一部由人工智慧創作的詩集《陽光失了玻璃窗》;小冰的有聲讀物框架自2015年12月至今,已經為59家中國電視台及廣播電台、4家日本廣播電台持續提供由人工智慧技術生成的電視及廣播內容。

在李笛看來,人工智慧創造對框架的價值可以類比為人類創造者在人群中的意義。「我們認為這種創造能力大概有三種,新觀點、新知識、新內容。」

在今年小冰人工智慧升級之後,小冰的新能力主要在繪畫及圖像創作中。

在繪畫領域,通過對藝術史上236位著名人類畫家畫作的學習,微軟小冰可在受到文本或其它創作源激發時,獨立完成100%原創的繪畫作品。這種原創性不僅體現在構圖,也體現在用色、表現力和作品中包含的細節元素,接近專業人類畫家水準。

與其他現有技術相比,這一繪畫模型不同於隨機畫面生成,也不同於對已有畫面的風格遷移變換或濾鏡效果處理。2019年5月,微軟小冰以「夏語冰」的化名,在中央美術學院2019屆研究生畢業作品展上首次展出。在中國美術學院和杭州萬科大屋頂文化的支持下,小冰的首次個人作品展將於6月舉行。

在紡織服裝面料設計領域,微軟小冰為廣大中國服裝企業提供了基於人工智慧的紡織面料設計平台,旨在協助改善服裝企業在面料紋樣設計方面的短缺。目前,該平台能夠穩定設計十餘種主流風格,並實現按需創作。此外,由微軟小冰設計的第一批絲綢產品,已經被中國絲綢博物館永久收藏。

在人類討厭你之前就消失

隱形設計是設計界的一個共識,指的是好的設計應當「潤物細無聲」,無處不在但又潛移默化。

在微軟小冰的設計要求中,有一個硬性指標是「在人類討厭你之前就消失」。所以我們能看到如今小冰的語音應用領域多在兒童讀物、新聞故事等無需長時間播放的領域。

早期,小冰踏足有聲讀物領域時,曾做過多次試驗,用來判斷人類對AI聲音的耐受性。結果顯示,在播放小冰聲音時,人類的舒適時長最多不超過21.5分鐘,雖然比早期同類產品的2.6分鐘已經有近十倍的時間延長,但微軟依然希望能將設計隱形貫穿於產品線當中。

除了設計隱形,AI也要隱形。

為了在不受人類偏見地影響下探索人和人工智慧之間的關聯,微軟小冰在各領域擁有多個化名。

2019屆中央美院的畢業生夏語冰、河南交通廣播電台實習主持人欣小然、萬得資訊萬小冰、華爾街見聞華小冰……諸多嘗試下,小冰團隊希望能夠收穫到關於創意真實有效的人類反饋。

關於作畫的夏語冰,中央美院教授邱志傑評價道:

「構圖很好,靜物抽象的塗抹,動物造型表現能力,藝術的感覺很準,假裝不經意的表現。看起來極其不經意,但是該到的點都到了,又非常都是點到即止,隨意與靈動。敢於大虛大實,敢於讓很多東西淹沒於黑暗之中。」

小冰畫作

在微軟看來,如此大力氣地執著於AI的創造性的背後原因是:人工智慧創造並不是以擊敗人類為目標,而是著眼於在達到與相應人類創造者同等質量水準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人工智慧快速學習、高並發與穩定性等特點,從而開啟「高度定製化」的內容產業未來。

在技術的加持下,一個「高度定製化」內容的時代正在到來,從內容的推薦,到內容的呈現形式,甚至是內容本身,都在面對「高度定製化」的用戶需求。當人工智慧達到一定的創作水平,將可能協助彌補這一供需關係上的短板。在金融、媒體、服裝等領域,小冰的創作能力已經逐步凸顯,並有可能在更廣闊的空間中展開探索。

文 | 和星星

編輯 | 林日升

圖片 | 微軟小冰

挖掘創新是《快公司》一以貫之的行事方法論,然而,關於「創新是什麼」,「創新在哪兒」的議論往往莫衷一是。其實,創新本就是一場沒有邊界和限制的頭腦風暴,每一次刷新都是顛覆。我們一直在尋找創新路上的並肩者,他們與眾不同,不墨守成規,他們是這場風暴的中心。如果您身邊有這樣不懈嘗試的「風暴發起者」,歡迎報名2019中國商業最具創意人物100榜單。

掃碼報名,進入創新直通車

創意改變世界,點擊閱讀原文,購買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