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值多少錢,真的會迎來爆炒?

2019-07-21   人人都是交易員

哈羅,丁丁上線啦!


從周五下午開始,科創板對標概念空中加油,也許這正是在為資本市場催熱半年有餘,並在7月22日(下周一)正式開市的科創板的提前預熱造勢。科創板值多少錢,真的會迎來爆炒?

為何需要造勢?意圖很明顯,只許成功,不許失敗。我的觀點很明確:跌破發行價這種事,大機率不會發生,唱空的朋友,洗洗睡吧!

成功打新後,漲停板打開賣出策略會失效。

以目前主板市場投資者打新中籤後的實際操作方式看,比較集中的交易方式是「等待新股開板」,當漲停被打開後拋出。對科創板而言,由於前5個交易日沒有漲跌停限制,這一傳統策略將不再適用。

那麼成功打新後,開市該如何兌現利潤呢?我們用創業板對比的看一下。

創業板:2009年10月30日,首發28隻股票正式上市,雖然有漲幅過大會被臨時停牌的限制(50%漲幅而受到臨時停牌半小時的處理),也擋不住投資者的熱情。以當時發行價計算流通市值是120億,由於上市首日漲幅受限,收盤後總流通市值上升至250億,平均漲幅106%,首日創業板成交額超200億!


科創板:25隻科創板批量上市,以發行價計算的可流通市值是370億,如果平均漲幅50%則收盤總市值是555億,如果平均漲幅是100%則收盤總市值是740億,換手率按照70%左右,股票被炒高到發行價的2倍,需要700億資金去承接。

所以,丁丁的建議是,利潤有個30-50%就可以離場了。另外,還有一個原因是科創板設置的門檻太高,這就造成了散戶資金無法進入的局面。而高門檻也意味著科創板的參與者多是理性的投資機構,開市後馬上退出,也是他們慣用的手段。

科創板從提出到開市,只經歷了不到一年的時間。而成功打新的投資者就像相親一樣,在選到心儀的媳婦前介紹人都是先誇讚一番,真正見面才是令人激動的時刻。那麼這些打新的投資者在下周開市後,該如何選擇合適的價格離場兌現利潤呢?

這次科創板的開戶總數大概在320萬左右,參與首批新股打新的用戶數大概是310萬。從這個數據,我們看到,基本上大部分符合科創開戶條件的投資人都參與了打新。

而以往的主板或中小創的新股,中籤投資人也就幾萬,而場外接盤的投資人可能背後有幾千萬,這兩個數據,對比一下,我們就會明白:在科創板上市首日,去接盤的風險非常大,這是承接籌碼的強弱所決定的根本原因。

那麼,是不是,所有的科創板股票上市首日買入後,都會沖高回落,或者高開低走呢?如果7月22日,全是這種噁心的走法,科創板的人氣,會受到巨大的打擊,後市就不好愉快地玩耍了。

有一種可能:在這些上市首日的股票中,有1-2隻會脫離承接籌碼走弱的宿命,被資金搶籌爆炒。如果沒有1-2隻的爆炒案例,後續,散戶投資人進場的意願會更低,主流資金也割不到韭菜。

所以說,上市首日的股票,如果在開盤之後的高點買入,大部分都是「當日紙上富貴」,次日被嚴重套牢,只有極少數股票,次日能賺錢兌現。

如果非要在首日參與科創板,相對來說,最大的機會是在開盤價附近買入,這個結論,是根據十年前的創業板數據得來的。

在10年前的創業板首日上市過程中,以開盤價買入的票,共有17隻股票,次日是有機會獲利出逃的,剩下的11隻,次日開盤的價格,都低於首日的開盤價。

但是,又有不同的是,創業板當年只有一天不設漲跌幅限制,所以這個數據,只能是參考數據,不能當做是法則數據。

總之,科創板開市首日大機率是漲,但是爆炒之後,可能會是一地雞毛。未來科創板走勢高度,拼的必須是基本面。註冊制在美國已經為我們做出成功典範,但在中國是否會出現水土不服的情形還需時間來印證。

改革是一個複雜的系統性工程,科創板改革也不會再走回頭路。從行政管制下「打新投機」的慣性思維,過渡到市場機制下理性的價值投資思維是一個漸進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下周一,科創板將正式開通,首批25家公司正式上市交易。

幾年前,新股嘗試過上市首日,不設漲跌幅限制,這回科創板,從1天變成了5天,還加上了「臨停」制度,以及盤後固定價格交易制度,玩法變得錯綜複雜。

那麼,重點來了,科創板公司到底值多少錢?

上交所盤後放話了:投資者在對科創企業進行投資價值判斷的時候也應脫離此前單一的「唯市盈率論」,根據企業的不同模式尋找到最適合的價值判斷指標,進行多維度審視,做多角度驗證,理性投資、進階投資。

丁丁整理了這25家公司的情況,除了行業&主營產品、發行價格與發行市盈率、流通市值、最近的中報業績(包括已經正式公告和預告的)。

既然官方說不要「唯市盈率論」,丁丁就用衡量成長股常用的PEG指標,這25家公司中,只有少數公司公布了過去三年(2016-2018年)的財務數據,大量的公司只有過去兩年的,整統計了這些公司過去兩年的復合增長率。

如果你有任何疑問可隨時聯繫丁丁,丁丁會在第一時間給你答覆,堅持原創不容易,你的關注和分享就是丁丁創作的最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