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闊斧改編原著,最黑暗的部分全部刪掉,播出後卻好評如潮,對改編結果推崇備至,這樣的情況,在國產影視劇中,著實少見。這部劇,就是最近熱度居高不下的《隱秘的角落》。
原著作者紫金陳寫《壞小孩》的初衷,就是想要推出一個未成年人犯罪懸疑題材,再加上自己童年親身經歷的陰暗而痛苦的回憶,讓《壞小孩》成為一部黑暗墮落到底的犯罪故事。
然而為了更好地影視化、打造更多的層次感和人物成長弧線,劇集主創團隊對原著做了大刀闊斧的改編,原著中一黑到底、純惡風格的故事被改編的更加貼近現實,每個人物都在以自己的三觀詮釋著愛與恨的搖擺,因為存在內心的糾結搖擺,所以相比於單純的善和惡更能貼近普通觀眾的心理,也產生了更大的解讀空間。
《隱秘的角落》完結後,網友對劇集的解讀興趣達到一個高潮,大到朱朝陽推沒推晶晶、普普/嚴良/老警察死沒死、王瑤是被張東升殺的還是被朱朝陽補刀的,小到日記本上的血跡、牆上的日曆、朱朝陽的年齡等,都成為大家解讀的焦點。
說心裡話,看到一部國產劇能被大家樂此不疲地解讀討論、分享心得,我心裡還是有種幸福感的,因為這至少說明國產劇水平是能達到被討論伏筆、細節、暗示、彩蛋的地步,這是一個不小的進步。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朱朝陽,他是保持善心,還是深藏城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就像劇中所說,有人願意相信現實,有人願意相信童話。
當然,看到大家如此熱衷於解讀探討《隱秘的角落》,導演辛爽還是非常開心的,在最近的採訪中,辛爽稱:「有些觀眾的解讀我特別喜歡,比如有人說同樣是爬山,這邊三個人,那邊三個人,這邊爬山帶來死亡,那邊爬山帶來溫暖和友情,這邊有個相機,那邊也有相機,這邊的相機是謀殺的道具,那邊相機拍下謀殺證據。這樣的解讀,在我們做劇本和拍的時候,沒那麼深入去想。但這也是客觀存在的。」
但有些解讀還是遠離了他們的創作意圖,比如「朱朝陽補刀後媽王瑤」。
網友的解讀版是這樣說的:在水產庫房中,張東升用鐵棍勒倒了王瑤,張東升離開時,王瑤的身體是橫在過道上的:
而嚴良進庫房後,看到王瑤的腳是順著過道的:
因此,有網友推測:張東升只是勒暈了王瑤,後來張朝陽補刀,才改變了王瑤身體的方向。另一個證據便是張朝陽從燃燒的庫房中逃出來,坐在警車上時,一直在擦手上的紅色血跡(可能是父親的血,也可能是後媽的血)。
但導演辛爽明顯沒有這個意思:「我覺得一些過於誇張、過分的解讀,也沒有必要。比如我看到有觀眾解讀朱朝陽在警車裡搓手是因為他補刀了王瑤,我覺得不是我的初衷,純粹的惡從來不是我想展現的,我不相信這世界上有無緣無故的惡,這不是我創作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