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這一稱呼最早來源於廣東,但在國人的印象中,長江三角洲一帶可能也是全中國老闆最多的地區之一。
這些老闆經營著家庭作坊和小企業,雖然只是個體工商戶,但他們也是經濟活動中最末梢的「神經細胞」,對經濟狀態最敏感的風向標,在解決就業問題,增加市場活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如今,伴隨著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的推進,以及「減稅降費」等一系列政策利好,長三角這一地區的個體工商戶又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期。
那麼,長三角地區的老闆人數和各地的占比情況究竟如何呢?為此,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對長三角城市群主要城市的個體工商戶數進行梳理後發現,浙江金華老闆比例最高,市場活力顯著;蘇南地區的城市群老闆數量大、增速高,表現尤為突出。
與此同時,由於常住人口基數最高,上海的老闆比例在統計城市中墊底,平均51個人中才有誕生一個老闆。
長三角主要城市個體工商戶「老闆」比例
(數據來源:公開數據整理)
金華老闆比例最高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發現,分城市來看,浙江金華的老闆比例最高,該地有個體工商戶67.74萬,平均每8個人中就有一個老闆。
同時這個比例還在不斷提升。據統計,金華市2019年第一季度便增加了3.85萬個體工商戶,同比增長74.50%,平均每天有427個人當上「老闆」,當地的市場經濟活力可見一斑。
在上述榜單中,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地區個體工商戶數量47.2萬人,多於長三角地區的平均數量46萬人,但由於常住人口遠遠多於其他城市,達到2423.78萬,明顯拉低了「老闆」的比例,平均51人中才有一位「小老闆」。
長三角主要城市個體工商戶數量
(數據來源:公開數據整理)
在「老闆」的數量方面, 蘇州個體工商戶最多,達到95.51萬人,平均11個人中就有一個是個體工商戶老闆,其次是金華,有個體工商戶67.74萬人,南京緊隨其後,個體工商戶達到62.19萬人。
在個體工商戶超過60萬人的4座城市中,江蘇省占據三座,蘇州、南京和南通、分列第一、第三和第四名,其中蘇州、南京均屬於蘇南城市。另外兩座蘇南城市:無錫、常州也表現亮眼。
蘇南城市數量增速顯著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對各城市個體工商戶增速進行了排序,從增速來看,浙江台州的老闆數量增長最快,2018年的環比增速達到了23.49%。蘇南城市群中的蘇州和南京緊隨其後,分別增長21.67%、19.21%。
值得關注的是,長三角城市群中共有7座城市增速超過15%,其中江蘇省占據4座,浙江省2座,安徽省1座。由此可見,江蘇蘇南城市群中的市場經濟活力十分顯著。
2017-2018年個體工商戶數量增速TOP10(單位:萬人 )
(數據來源:公開數據整理)
為什麼蘇南城市能有這麼多個體工商戶?增長速度又為何如此之快?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髮現,這與蘇南地區的歷史發展和減稅降費的力度不無關係。
蘇南地區的南京、蘇州、無錫、常州和鎮江,是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祥地,一直以來便是中國製造業要素集中,結構完善,競爭優勢突出的產業集群之一;改革開放之後更是依靠鄉鎮企業「異軍突起」,走出一條蘇南道路,有著個體工商戶等小微企業誕生髮展的良好土壤。
同時,蘇南地區的個體工商戶發展也離不開減稅降費政策的支持。據統計,今年全國減稅降費計劃規模2萬億,江蘇將達到2000億,占到全國的1/10。
此外,各地還推行了個體工商戶簡易登記改革,以江蘇鎮江為例,線下推行「一窗受理綜合窗口」,線上推行網上和掌上申報,將個體工商戶開業時間縮短為10分鐘,這些或許都是當地個體工商戶數量井噴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