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青交白卷被央美破格錄取,他更牛,交了封信就被國美破格錄取

2019-06-28     陳洪標寫字說畫

陳洪標 | 文

高考交白卷的是陳丹青,被中央美術學院破格錄取,而他更牛,他是農民交了封信,就被中國美術學院破格錄取!

陳丹青油畫新作。

這兩個人是成千上萬高考大軍中最幸運的,讓多少考生羨慕不已。是的,中央美術學院和中國美術學院是中國最牛逼的兩大美術院校,它們就是多少學畫畫的考生的終極目標,更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美術殿堂。而他們兩個為什麼都能享受到破格錄取的這種特殊待遇,這究竟又是怎麼回事?

陳丹青。

說起來,事情有些複雜。陳丹青今年66歲了,這是他25歲的光榮事跡。那是1978年,他報考了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研究生班。儘管他17歲初中畢業就到贛南與蘇北農村插隊落戶,高中都沒讀過,那年是恢復高考的第二年,國家放寬報考條件,你只要符合政審和年齡條件就可以。

結果陳丹青去參加高考,其他文化課大家也都差不多,唯獨拿到英語試卷,陳丹青就懵圈了,到農村插隊的8年里,只知道畫畫,哪裡想到要去學什麼英語,只能交白卷了。想必這次高考可算黃了,於是他就在考卷上寫下了12個字:「我是知青,沒上過學,不會英語」。這是大實話,也就是因為這很普通的一句話,引起了學校的關注,後來竟然被中央美院破格錄取了。

陳丹青1978年高考准考證。

而1945年的顧幼廬比陳丹青更牛!他是浙江嘉興市平湖新倉鎮友聯村的一位農民,在2017年已是72歲了,他想報考中國美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讀油畫專業,但是按照招生簡章規定,中國美院不招收60歲以上的學生。顧幼廬帶著自己的畫作找到浙江省美術家協會秘書長,再經秘書長介紹後找到中國美院繼續教育學院的院長,院長就讓他去找油畫班的班主任。班主任也不敢違反規定。這時候,顧幼廬就拿出了一封信,引起了中國美院的重視,最後就同意了,破格錄取了這位72歲的學生。

顧幼廬的書信。

一個只有初中畢業的學生,被中央美院破格錄取成為研究生,難道就因為寫了這12個字嗎?一個72歲的農民顧幼廬,也只有初中文化,而且明明超過了中國美院招生規定的年齡,被破格錄取就憑一封信嗎?當然不是了,背後的真相才驚人。用專家的話說,這才是真正的美院。讓喜歡畫畫和會畫畫的人不考也能進美院,而不是讓會考試的學生進美院。

陳丹青油畫《西藏組圖》之一。

比如陳丹青,別看他只有初中文化,在農村插隊的8年,他因為畫畫讓自己成了有名的「知青畫家」,在全國小有名氣。在大家都處於水深火熱的勞動中,而陳丹青不但沒有荒廢畫畫,而且比誰都幸運,因會畫畫被當作了人才。

先後被調到江西出版社和省里,參加連環畫學習班和油畫創作班,不用種地,還出版了幾本連環畫;後來,又轉到蘇北插隊,又因畫了一幅大型油畫《給毛主席寫信》引起了轟動,再此被借調到西藏搞創作。第二年,他創作的大型油畫《淚水灑滿豐收田》以及《進軍西藏》,分別入選1977年的全國美展,這兩次展覽讓他的知名度迅速波及全國。這才是中央美院破格錄取他的真正原因,而在白卷上寫下的那12個字,只是引起學校關注的導火索。

顧幼廬展示的學生證。

同樣,讓中國美院破格錄取72歲顧幼廬的這封信,並沒有什麼特別,是一封普通的書信,是1994年鄔繼德給他的一封回信。鄔繼德是著名版畫家,也曾擔任油畫班的老師。在信中對他白天干農活,晚上繪畫,四十多年來堅持不懈深表敬佩,同時也鼓勵他堅持夢想,有機會再來美院深造,讓自己更上一層樓,前提是要等他家裡的經濟條件成熟了。確實是這封信讓學校引起了重視,但最終決定破格錄取顧幼廬的,還是他本人不為名利的求學目的,和對藝術追求40多年來有增無減的一腔熱情,以及他現有的繪畫水平。

顧幼廬版畫作品。

當時,顧幼廬在繪畫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已是浙江省美術家協會會員,還舉辦過多次個人作品展覽。之所以要迫切報考美院,是因為在村裡免費給鄉親畫100幅素描的過程中,遇到一些繪畫方面的問題,需要系統的學習來得以突破。同時,他想在有生之年能圓自己這一輩子的美院夢。

顧幼廬給鄉親畫的素描頭像。

陳丹青入學中央美院後就不用說了,後來以優異的成就留校任教,後來又去了美國,如今是著名的畫家和藝術評論家。他的一幅油畫《牧羊人》拍出了3584萬的天價。而顧幼廬入學後,也不負眾望,他知道自己基本功差,所以比誰都努力,老師要求練一張,他都會多畫幾張,直到自己滿意才算完成作業。讀書期間,他在學校附近租了間房子,每天早去晚歸,風雨無阻。如今,顧幼廬完成了油畫課程,學到了他想學的東西,最重要的是終於圓了幾十年以來的美院夢。

顧幼廬在課堂上練素描。

【歡迎加入我的圈子陳洪標寫字說畫,了解冷軍、崔如琢、周春芽和齊白石、張大千、吳冠中、達文西、畢卡索等中外名家的書畫和故事,365天名家書畫故事精彩不斷。還有線下書畫活動,名家書法、繪畫作品和專著等贈送。】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本文系【陳洪標寫字說畫】原創,由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傳記作家、書畫評論家陳洪標撰寫,圖片來自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_tcwNGwB8g2yegND5Bh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