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體格穿西服,用人格穿漢服。
前不久,西塘漢服文化節剛結束。
不知不覺已經辦了7屆,
人多了,
衣裳也比過去更講究,質感出來了。
從頭幾屆一個小眾圈子的聚會,
慢慢有了古裝劇的質感,
到現在真的有一種恍如回到古代的感覺。
圖片1.2|阿乆
木舟上的君子穿著大氅,
大袖一揮、兩手一抱,
向著岸上淑女行禮。
梳著高髻的女子身穿齊胸襦裙,
倚坐亭邊望水流涓涓。
披掛迷你侍衛裝的小男孩踉蹌穿過人群,
誰都沒忍住哈腰掐他的臉蛋。
圖片1.2|瘋子凱
記得漢服復興最初的時候是備受爭議:
03年電工王樂天穿著自製漢服走上街頭,
許多人誤以為那是和服,
他被罵了一路「八嘎呀路」。
即便到了10年,
成都女孩穿漢服在步行街被圍堵,
一群大學生威逼她在公眾場合脫掉身上「和服」,
不然不得離開,
最後靠朋友借來的衣服女孩才脫身。
是到了近幾年,
漢服已經變成一種流行服飾。
大家才對漢服、以及復興漢服的那群人,
有了更多認識。
圖片|來源於網絡
即便是這樣,
不穿漢服的人依然會問,
「現代人真的有必要穿漢服嗎?」
熱愛漢服的人也會問:
「怎樣才能把漢服變成日常服飾?」
漢服的美,
沒有人會否認。
但是拋開這一點,
漢服又能給生活在現代的我們帶來什麼?
|01|
80後的鐘毅在漢服圈裡很有名,他的明華堂是圈內公認做工最嚴謹的漢服店。
林志玲曾穿著他做的漢服登上紐約時代廣場的大螢幕。一襲豆青色,素雅但別致的紋樣,讓外國人看到,比起和服、韓服,漢服更能凸顯東方女性的柔美溫婉。
有很長一段時間,他也總在問自己,「漢服在現代扮演什麼角色?」
最開始鍾毅為了推廣漢服,每天穿著漢服上街,穿漢服到學校上課,穿漢服跟女朋友逛街吃飯拍拖。不過他並沒有得到預期中的反饋。
第一次去女朋友家,他穿著自己做的交領漢服。女朋友父母開門一看就愣住了,悄悄把女兒拉到一邊問:「你帶回來這個男生有點奇怪啊,穿成那樣,他是做什麼的?」
在學校常常被人誤以為他是二次元社團的宅男,在玩變裝遊戲。
在街上總有人認為他穿的是和服或韓服。有一次上街他乾脆寫了張紙貼身上:「這是漢服,不是和服。」
第三年開始他不再穿漢服了。
直到有一次,一對新人找他訂做傳統婚服。
他做了一款「鳳鸞雲肩通袖圓領袍」。這是從官服改過來的,明朝人娶妻叫「小登科」,平民也可以穿九品官服。他加了宋代緙絲的鳳羽,羽毛像雲朵一樣綻放著。
新人穿著漢服坐在窗前望著月,當好命婆的親戚一邊給新人梳頭、一邊念著:「一梳梳到尾,二梳白髮齊眉,三梳兒孫滿地……」
看到這一幕,鍾毅覺得那一身漢服活過來了。漢服,是讓傳統沿襲的時代正裝。「漢服能給現代人帶來一點隆重的儀式感,讓生活更深刻。」
復活漢服,也許不是每天穿上身。至少成年時、結婚時、出席正式約會,在人生那些重要的節點,我們願意去做一套精緻的衣服,再用繁雜的儀式流程去紀念那一刻。
鍾毅每做好一件漢服,都會認真熨平整、懸在衣架上,然後充滿儀式感地在腰帶打個結。他覺得這樣才算完工。
|02|
中國裝束復原團隊里多是90後年輕人。每次辦展,台下總有觀眾說:「模特就像從壁畫走出來的古人。」
「復原一件原汁原味的漢服,除了用舊時的材料、古老的手藝,最重要的是穿的人懂得像古代人一樣生活。」他們會專門請禮儀老師教模特不同朝代的人怎麼走路、怎麼抬眼、怎麼笑。
圖片|中國裝束復原團隊
穿上西漢裝就要跬行,就是半步半步地走,「細腰裊娜曳長裾」,那時女子穿袍,步子邁不大。
東漢中早期女子身披素紗,行動時如揄流波,靜立處似蒙輕塵;北涼女生的風姿就更輕逸了,「發掛流蘇,衣飄蟬翼。」
「現在我們看漢服很精緻、很好看,因為古人會花很多心思去研究怎麼用衣服、妝發來襯托自己的儀態美。他們比現代人更愛美。」
圖片|中國裝束復原團隊
其中一場晚唐漢服秀上,有一個「八字提眉貓抓妝」造型。模特兩頰畫著幾道粉紅色的痕跡,像被貓抓過。台下幾個女生說回家也要學著化。
這個妝在當時不是為了取悅男性,就是女生自己喜歡,化著自己好玩。可以看出當時的女性有了獨立意識很強。
圖片|中國裝束復原團隊
「中國裝束復原團隊」創始人劉帥說,「現代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日子太粗糙,缺乏儀式感。漢服最初感動我的,就是讓我了解到古人的審美,感動於他們對美的追求。」
他覺得漢服帶給現代人最大的意義——讓我們找回對美的追求。
也許現在很少有人再把漢服錯認為和服、韓服,
大家對穿漢服上街的人也更包容了。
但漢服會不會像其他潮流事物一樣,
熱度退散之後就被丟進垃圾桶?
我並沒有太過擔心。
像鍾毅所說,
漢服帶來的隆重儀式感,
讓生活更深刻;
也像劉帥說,
漢服讓我們找回對美的追求。
生命中總有些東西,
我們不願丟棄、也無法忘懷,
像傳統的美、像珍重的回憶,
漢服會成為這一類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