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齡段兒童的語言開發

環境對孩子語言的發展有很大關係,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每天儘可能多的與孩子說話交流。

嬰兒的言語是在與父母的交往中產生的,因此同嬰兒說話要從他一生下來就開始,媽媽可利用各種場合跟嬰兒說話,並且說話要富有表情,努力的為孩子提供良好的語言環境,要有意識的創造機會,多讓嬰兒學習發聲,為其今後模仿成人說話做準備。

寶寶出生兩三周就會發出嗷嗷聲來應答大人的聲音,此時應開始訓練寶寶的語言能力。在喂寶寶進食,哄寶寶睡覺或者玩耍的時候都要用緩慢柔和的語調和寶寶說話,大人講的越多,寶寶也應答越多,可以利用色彩鮮艷,能響能動的玩具來逗引寶寶發聲,這樣可以讓嬰兒儲存豐富的語音刺激,有利於嬰兒語言能力的發展,同時也促進了母子之間的情感交流。

兩三個月的嬰兒對成人的話語開始有反應,開始進入語言自發的發聲階段,成人應對嬰兒說一些簡短的話,重複多次,並加以逗引,慢慢的他就會說起來,嬰兒開始主要是發一些元音,簡單短促,斷斷續續,逐漸聲調拉長,然後會發一些輔音,到五、六個月時會將元音和輔音拼起來,偶爾發出爸爸、媽媽等聲音,儘管寶寶有時聽不懂,但父母親切友善的語氣和誇張的表情,對寶寶有潛意識的影響,應多與寶寶面對面一應一答地對話,積極應答他發出的各種聲音,同時逗引寶寶注視你的口形,模仿一些簡單的疊詞等。

嬰兒到八九個月時就能理解一些簡單的語言,在這個階段的任務就是要引導嬰兒語言和動作來提要求和回答簡單問題,培養他的語言理解能力,比如說揮揮手表示拜拜、搖頭表示不要,指認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如燈、門,伸出雙手讓抱抱,學貓叫等,此時的寶寶開始用動作、表情、姿勢和一些自己創造的語言來和成人進行交流。

一般到十個月的時候,寶寶就能有意識地叫爸爸媽媽,開始理解詞語所代表的物品,能模仿一些動物的叫聲,喜歡模仿簡單的聲音和詞語,但有的話還說的不太清楚。

一兩歲的寶寶已經能知道五官和身體部位的名稱,並且能說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物品的名稱,會喊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哥哥姐姐等一些家庭成員的稱呼,能回答這是什麼等,家長可以利用玩玩具或遊戲的形式促進孩子的語言表達,比如拿布娃娃玩偶讓孩子來指認五官,玩一些給娃娃喂飯洗臉,打招呼打電話等遊戲,也可以通過看圖講故事等形式讓孩子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來增強孩子的理解能力。父母要在這一時期儘可能的創造條件讓孩子多說話,鼓勵他儘量用簡單詞句來表達自己的要求和意思,不斷提高孩子的說話能力。

生活中處處有語言,處處都存在著發展語言的機會,平常要多結合孩子的興趣和情緒,讓孩子在學習語言中感到樂趣,自然主動的學習,要有耐心,多鼓勵孩子,增加孩子說話的積極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_tY_820BMH2_cNUgL1C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