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從廣東汕尾到西藏林芝,跨越了半個中國,2019年8月9日,汕尾中學英語教師陳素貞來到林芝市第一中學,成為一名光榮的援藏教師,為當地的孩子帶來希望和愛。
廣東省第九批組團式援藏教師 林芝一中英語教研組組長陳素貞:
我現在身體狀況還好,我現在不來,10年後孩子大了,我還能不能來?我還有沒有這個機會了?我馬上下定決心要報名,因為我不能確定10年後我還有身體能素質這麼好,能來做這個工作。
與每一個初次入藏的人一樣,高原反應是陳素貞所要面對的第一難關。3100多米的海拔,高強度的紫外線,明顯的晝夜溫差,讓陳素貞一時難以適應。
廣東省第九批組團式援藏教師 林芝一中英語教研組組長陳素貞:
剛來是會有缺氧會比較明顯。然後大概有剛來的第一個月是經常晚上睡覺要醒,醒來好幾次的。
身體在一天天的適應,心裡對家人的想念,也在一天天的加深。特別是8歲的兒子和1歲多的女兒,從他們出生,陳素貞就沒離開過他們一天,突然的分別,對自己和孩子,都是一個大考驗。
廣東省第九批組團式援藏教師 林芝一中英語教研組組長陳素貞:
我兒子的兩個老師分別發微信給我,說我兒子的成績下降。然後語文老師就說我兒子我覺得上課有點心不在焉,他可能在想別的事情,沒認真聽。然後剛好同時是考完試,兩個老師都發微信拍試卷給我看,我一下子就控制不了。然後就在三哥的面在辦公室哭了。
陳素貞將身心的雙重壓力轉化為工作中的不懈動力,為儘快了解學情,主動擔起一個藏文班和一個漢文班的英語教學,面對學生英語基礎差,當地教師教學理念相對落後的問題,作為林芝一中的英語教研組組長,積極組織科組老師上公開課、示範課,完善備課制度,通過每周一次的科組教研會、雙師結對等形式帶動英語老師們作教研,並根據學情重組教材,不斷調整和優化教學思路。課下主動與學生溝通,到宿舍、家裡了解學生的生活情況。在陳素貞的努力下,學生們的成績明顯提升,自己也贏得了師生們的喜愛和認可。
林芝一中學生:
陳素貞老師特別平易近人,她在教我們一年的時間裡自己也學了一點藏語,上課有時候說一點藏語,看起來特別可愛的。
廣東省第九批組團式援藏教師 林芝一中校長 黃夢華:
對於陳素貞老師我比較在意她肯上進,願意聽取老師們對她提出的想法和建議。我們也期待她在三年援藏過程中能成長成為骨幹教師。
援藏是責任、更是初心與擔當,一年來,陳素貞對援藏教師的使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對這片高原上的老師們,萌生了崇高的敬意。
廣東省第九批組團式援藏教師 林芝一中英語教研組組長陳素貞:
我也挺佩服他們當地的老師,跟我們只是來援藏三年,而他們是一輩子援藏,所以我對他們心裡是有一種敬意的。所以我控制不住。一開始的話感覺自己來這邊挺偉大的,現在看到他們,我覺得自己很渺小,真的就這種感覺。
援藏的意義不止是對個人生命的一次精神洗禮,更是對根植於中國大地的家國情懷的追求。汕尾中學全體師生十分關心陳素貞在西藏林芝的工作、生活情況,並將她作為學習的榜樣。支教一年,陳素貞深切感受到藏區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以及對優質教育的期盼。對助推藏區發展、振興藏區教育,她表示義不容辭、責無旁貸,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態度奉獻在林芝的雪域高原,把個人夢、家庭夢融入國家夢、民族夢之中。
記者手記:
常年扛著幾十公斤設備上山下海,自覺身強體健的我,初次入藏,就被3100多米的海拔,極大的晝夜溫差征服了。很難想像陳素貞老師在有高原反應的情況下,需要多大勇氣和毅力去戰勝它們,開展工作。
雪域高原,滌盪著每個人的心靈,放下小愛,是為了給予更多孩子大愛;放下個人,心許國家,這片沉澱著幾代援藏工作者心血的熱土,正孕育出高原上最頑強、最絢爛的格桑花。
致敬每一位援藏教師。
編審:小柯|責編:黃舒青|編輯:呂晉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