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舊汪塘「變身」新景觀 駐村「第一書記」用心書寫扶貧答卷

2019-11-13   日照新聞網

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孟凡星 通訊員 玄曉霞 王麗麗

過去,在五蓮縣潮河鎮沈家庵村西南處有一處塘壩,一直乾涸荒置,因為水資源匱乏無法實現灌溉,該村種植糧食只能靠天賞飯。

如今,滿目都是成片的果園和綠油油的莊稼。該村在塘底鋪設防水膜2400平方米,並種植荷花1000株、黃花鞭1200株、香蒲500株,在堤壩腰部斜坡上鋪設了2000平方米的草坪並種植了景觀樹,不僅實現汪塘的蓄水功能,還打造了優美的汪塘生態景觀。

一項項惠民利民之舉正在村中落地生根。昔日舊汪塘「變身」新景觀,旱地喝上「汪塘」水,村中的巨變源於駐村「第一書記」張孟和的用心,更得益於五蓮縣人民檢察院的主動作為。

靶向發力治「頑疾」

2018年8月,張孟和由五蓮縣人民檢察院派駐到沈家庵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村串戶,聆聽百姓的心聲。在他看來,老百姓的事,就是自己的頭等大事,百姓反映的問題就是自己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挨家挨戶做調研,當時村民反映最普遍的就是塘壩的問題。」張孟和說,山村原本就滴水貴如油,趕上旱天,全村的老百姓只能急得干跺腳。

通過實地調研走訪,張孟和了解到村西南處雖有一處塘壩,但因村內治理能力有限,該塘壩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理修繕。

2018年11月,張孟和向五蓮縣人民檢察院黨組彙報了調研情況,該院對此十分重視,經過和村裡聯合積極爭引,由政府主導投資實施的沈家庵村汪塘治理工程項目成功立項。

凝聚合力疏「堵點」

2019年5月8日,五蓮縣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張偉再次來到沈家庵村。這是五蓮縣人民檢察院自2018年8月定點幫扶沈家庵村後,該院領導第7次深入一線,進行現場調研,也是張偉自年初上任以來,第3次到幫扶村進行現場辦公。

這一次,院領導邀請的市、縣水利局專家,請他們到現場「把脈問診」,為項目開工疏通「堵點」。

水利部門技術專家對村內河道治理、村後塘壩加固進行了勘察、設計並現場論證,然後制定了水利建設方案,為汪塘治理的順利開展做好了科學規劃設計。

7月初,在政府公開招投標中中標的施工團隊正式開工,在充分保證施工安全和質量的前提下,工程在今年汛期來臨前圓滿完成施工。

正是由於在汛期前及時將汪塘修繕完成,今年的雨季來臨時,新塘壩存蓄了足足的雨水,為村內主要經濟作物大姜、芋頭等在缺水季節的生長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

「如今,汪塘治理工程已經基本完成。下一步,我們計劃進一步建設完善現有汪塘自然生態景觀和蓄水灌溉能力。同時計劃對村前東西水溝申請門前河治理項目,建設村內小公園,真正讓這個傍山而建的山村,美起來、亮起來。」談起扶貧工作,張孟和的眼裡總閃著幸福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