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襄收藏的私款爐

2019-08-29     繡痴堂



明 「玉堂清玩」沖天耳爐

王世襄,2003年他與巴金等十五位先生被評為傑出文化名人,是現代文化界一座令人仰慕的高峰。他一生有40多部學術專著出版,特別是通過寫作《明代家具研究》、《髹漆錄解說》等專著,將那些本由匠人們世代口傳身授、支離破碎、瀕臨失傳的傳統工藝術語,以科學嚴謹的方法整理,並創立了名詞術語體系,使得這些研究終於有了清晰而統一的標準語言,形成世界通用學術體系。



王世襄先生在芳嘉園書房

1950年初,襄自美國參觀博物館歸來方數月,趙沆年選藏爐十具見賜,謹以節約旅美獎學金所得為壽。拜領時,叮嚀再三:「各爐乃多年性情所寄,皆銘心之物幸善護持勿失」。

劫後倖存9具分別是:「大明宣德年制」沖天耳三足爐,「玉堂清玩」大鬲爐,「玉堂清玩」天雞爐,「明甫清玩」缶爐,「室生」沖天耳三足爐,「湛氏之路」馬槽爐,「玩初家藏」鬲爐,「獻賢氏藏」戟耳爐,「眉溪珍玩」蚰耳三足爐。還有一具「玉堂清玩」戟耳爐,則是1951年,去看望病中二老時,趙母相授。



「徐冶公制」馬槽爐

北京淪陷時,李卿丈為居家所需,不得不以百十具爐,經陳劍秋介紹,轉讓於偽衛生局長龐敦敏。交接後,精品數器,陳以所藏易去。此後李卿丈每每道及,猶眷眷難忘。50年代初,王世襄自龐家追購得十餘具,自陳家追購回一具。《自珍集》收錄的分別是:「澹庵」沖天耳三足爐,「爇名香兮讀楚辭」沖天耳三足爐,「莫臣氏」沖天耳三足爐,「



文氏」蚰耳圈足爐,「孟博氏」戟耳爐,「李曲江制」鬲爐,「思山」橋耳三足爐,「深柳書堂」沖天耳三足爐,「大清康熙年制燕台施氏精造」馬槽爐,「大清乾隆年制」蚰耳圈足爐,以及「大清順治辛丑鄴中比丘超格虔造供佛」沖天耳三足爐,共11具。

以上共計私款爐21具,占其藏爐總數的三分之二。除「大明宣德年制」沖天耳三足爐,和「大清乾隆年制」蚰耳圈足爐,其他19具皆為私款爐。



「啟懷堂家藏」馬槽爐

書中著錄的另外9具香爐,「崇禎壬午冬月來青監造」 沖天耳金片三足爐為《古玩指南》作者趙汝珍所贈,其他則為王世襄自己分別購於古玩店或戶家,分別是:四龍海水紋三足爐,「大明宣德年制」蚰耳圈足爐,「玉堂清玩」蚰耳圈足爐,「在公家藏」鬲爐,「弟子劉起龍造」沖天耳三足爐,「琴友」蚰耳圈足爐,「道光丁未秋定府行有恆堂」沖天耳三足爐和「奕世流芳」 沖天耳三足爐,其中1具無款,7具也是私款爐。



明萬曆 「鄂韡堂藏」蚰龍耳爐




蚰龍耳簋式爐,從爐形看,便符合明代時期的優美特徵,線條流暢柔美,上手分量沉重墜手。



底款的「鄂韡堂」,據考為明代萬曆時期孫能正的書坊名號。《鄞縣刻書考》記載孫能正,字立之, 浙江省鄞縣人。今有萬曆年間孫能正鄂韡堂所刻《剡溪漫筆》六卷、《諡法纂》十卷、《 益智編》等書流傳於世。

「鄂韡」出自《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因常棣花開每兩三朵彼此相依,詩中以常棣之花比喻兄弟,一隻爐子,可謂寄託了人生的態度和理趣了。

這些銅爐私款占到絕大部分,都是造型簡約優美,皮色精潤,分量壓手,展現出「靜而不囂」的精神氣質。

很顯然,王世襄繼承了趙沆年的藏爐的同時,也傳承了他對銅爐的審美標準,而他也深深影響了大陸地區藏爐界。



明 「李曲江制」鬲爐



在王世襄先生舊藏並著錄於自珍集中的明清銅爐中,唯獨這一件王老的記載最為特別,王世襄先生將這件鬲式爐和明式家具束腰繁簡進行比對,可見這件鬲爐的器形絕對稱得上是經典中的經典。



口沿一周起線,平沿內傾,恰如明式家具案面邊抹均勻的「欄水線」,口沿下方束腰起線作雙弦紋,經典的明式家具也有不少類似的在束腰上的處理。



底部「李曲江制」四字柳葉篆書款,「李曲江」究竟是哪位名家,已經無從考證了,但這個名字因為王世襄先生的記載而在銅爐界極為出名了。



尤為難得的是,這件王世襄先生的名爐通過逸廬主人多年精心的呵護包養,其皮殼更顯光鮮亮麗。

這件鬲爐是王世襄先生舊藏,明代名家所制,器型線條優美,銅質精純,工藝講究,寶光內斂,絕非一般匠工所能,當是明代文人士大夫參與定製之作。無論從形制、皮色、工藝、款識,任何方面都具備了藝術精品的標準。

宣爐最妙在色,王世襄先生主張銅爐靠「養」,不能只擺著欣賞,要以爐焚香,炭火溫養,皮色方能日臻美妙,年復一年,皮色慢慢變化,其樂無窮。我堅持養爐很多年,小有心得,情感上來講養爐就像養小孩一樣,重要的是過程,不斷見證銅爐的變化,慢慢接受它了解它,去體會和古器心意相通的美妙感覺。養爐久了,看到爐子在我手上越來越光彩,越來越醒目,是很快樂的事。

——逸廬主人

2010年12月,匡時秋拍王世襄藏銅爐專場之中,「崇禎壬午冬月青來監造」款的沖天耳金片三足爐,以1512萬元成交;「大清順治辛丑鄴中比丘超格虔造供佛」款的沖天耳三足爐也以1176萬元的價錢成交;「大清康熙年制燕台施氏精造」款的馬槽爐,以1456萬元成交。除爐本身具有的高品質,爐款中包涵的豐富的信息也是它們高價成交的一個極重要因素。

嘉德2017秋拍《逸廬——古器雅集》專場,是暨2010年王世襄先生藏爐再次整體出現後,市場上數量最多,器型最豐富,品質最高的一場銅爐嘉年華。

其領軍者,自然是王世襄舊藏之「李曲江制」明代鬲爐。



5067

明 「李曲江制」鬲爐

D:13.5cm H:6.3cm 1869g

RMB 5,000,000-8,000,000

來源:趙沆年舊藏。王世襄舊藏。

著錄:

1.王世襄著,《自珍集:儷松居長物志》,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3年,頁34。

2.陳維駿主編,《異云:明清宣德爐集珍》,佳作書局出版社,2016年,頁110-113。

王世襄評價它:鬲爐束腰有平者,有上下起線者。此具為起線之例。於此可悟明式家具束腰亦有繁簡之別,器物紋飾多相通也。



「李曲江制」鬲爐 局部

這具鬲爐,寶光內斂,形制雅正,造型整體具有傳統木構建築的端莊穩重,線條細節又有明式家具的精緻與豐富。爐的款字,柳葉篆舒朗俊逸,剔刻刀刀見肉,乾淨爽快。可以想見,爐的設計、鑄造、篆款、剔刻均高手所為。

李曲江為何人,暫未得到答案。現已知的,除這具鬲爐,還有一具明代馬槽也是落「曲江清玩」款,同樣製作極精,應該同為其所有。從這兩具銅爐我們可以看到其品味之高,對銅爐的理解之深。

明萬曆「鄂韡堂藏」蚰龍耳爐,明「文齋清玩」沖天耳爐都是可以與王世襄先生藏爐媲美的佳品。



5047

明萬曆 「鄂韡堂藏」蚰龍耳爐

D:11.7cm H:6.6cm 1845g

RMB 800,000-1,200,000



5066

明 「文齋清玩」沖天耳爐

D:15.1cm H:9.6cm 2838g

RMB 500,000-800,000

「徐冶公制」、「啟懷堂家藏」(個見應釋為「啟遠堂」)馬槽爐,雖經歷風霜而氣度不減。



5048

明末清初 「徐冶公制」馬槽爐

D:9.3cm H:7.4cm 1246g

RMB 500,000-800,000

參閱:王世襄著,《自珍集:儷松居長物志》,三聯書店,2003年,25、40頁。



5036

明 「啟懷堂家藏」馬槽爐

D:10.6cm H:7.5cm 1610g

RMB 1,000,000-2,000,000

「玉堂清玩」沖天耳爐款字,和王世襄舊藏「玉堂清玩」蚰龍耳爐形制一致,氣息相近,應該是同一作坊相同時期的優秀作品。



5037

明 「玉堂清玩」沖天耳爐

D:10.5cm H:7.5cm 809g

RMB 250,000-350,000

「壬辰高以一制」鬲式爐,極為難得的保留了出廠時的原有色皮,相信這種狀態在未來的收藏市場有更多想像空間。



5016

明 「壬辰高以一制」鬲式爐

D:14cm H:5.9cm 1938g

RMB 300,000-600,000

另外,清雍正「大清雍正年制」沖天耳爐、缽式爐,都是開門到代的雍正官制,是研究雍正朝藝術的重要實物資料。



5024

清雍正 「大清雍正年制」沖天耳爐

D:8.9cm H:5.7cm 480g

RMB 250,000-550,000



5049

清雍正

「大清雍正年制」缽式爐

D:5.5cm H:4.9cm 371g

RMB 500,000-800,000



圖1 王世襄舊藏清「莫臣氏」沖天耳三足爐



圖2-1 明代無耳缽形洗式爐



圖2-2 明代無耳缽形洗式爐底款圖



LOT5067

明 「李曲江制」鬲爐

D:13.5cm H:6.3cm 1869g

估價:RMB 5,000,000-8,000,000

著錄:

王世襄著,《自珍集:儷松居長物志》,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3年,頁34。

陳維駿主編,《異云:明清宣德爐集珍》,佳作書局出版社,2016年,頁110-113。

鬲爐束腰有平者,有上下起線者。此具為起線之例。於此可悟明式家具束腰亦有繁簡之別, 器物紋飾多相通也。

李卿丈舊藏。1951年2月28日購自龐敦敏。

——王世襄《自珍集》



在王世襄先生舊藏並著錄於自珍集中的明清銅爐中,唯獨這一件王老的記載最為特別,王世襄先生將這件鬲式爐和明式家具束腰繁簡進行比對,可見這件鬲爐的器形絕對稱得上是經典中的經典。

其他銅爐也都是市場難得一見的精品。

可以說,這場拍賣的銅爐,是王世襄先生銅爐收藏理念的繼承和實踐的成果展示。

這一切,相信是先生樂見的。來源: 盛世收藏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_pDhEW0BJleJMoPMFvO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