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查出肺結節不要慌!切不切?專家教你分辨!

2020-01-19     浙大一院

新的一年,什麼最重要?

答案可能有很多

但肯定少不了「健康」這個回答

隨著健康理念的深入和經濟水平提升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體檢的作用

正因為此,每年都有人被查出疾病

肺結節似乎在近幾年越來越高發


「拚命廚娘」卻查出了肺癌

「出院先休息一段時間,但是飯店還是要繼續開的,以後就少進後廚了。」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普胸外科病房,42歲的章女士(化名)一邊整理衣物一邊說著以後的打算。笑容滿面的她根本看不出剛剛接受了肺癌根治手術,氣色恢復得非常好。

章女士是老杭州人,做了一手好菜,早年間在單位食堂做了十幾年廚師,5年前在自家小區附近盤下了一間店面開了飯店,儘管自己做了老闆娘,但有事沒事她還常常會到後廚幫著炒菜。章女士做任何事情都親力親為,有「拚命廚娘」的稱號,在她的操持下,飯店生意非常紅火。

但也許是因為太拼了,章女士忽略了自己的身體變化。前年7月,章女士開始咳嗽,「是那種乾咳,也沒有流鼻涕沒有喉嚨痛,應該不是感冒。」她回憶,因為咳得實在難受就想去社區醫院配點藥,但醫生建議她最好去大醫院檢查一下。章女士便來到浙大一院就診並預約了檢查,拿到體檢結果那一刻她卻直冒汗,「CT結果說我兩側的肺上都有磨玻璃小結節,右肺上葉的已經有1厘米大了,首先考慮是肺癌,我嚇都嚇『死』了。」

經過評估,章女士右肺情況符合手術指征,隨後接受了微創肺癌根治術,術後病理報告提示為肺周圍型中分化浸潤性腺癌。2019年12月,在一次常規複查中,章女士左肺下葉的結節也惡變了,考慮可能是肺癌,經醫生評估後再次接受了微創肺癌根治術,目前已經康復出院。

章女士怎麼也想不通,自己身體挺健康的,怎麼就查出了肺結節,還被確診是肺癌呢?其實,隨著肺部CT檢查在體檢中被重視,越來越多的人在體檢中查出肺結節。那麼,體檢查出肺結節到底要不要緊?肺結節要不要治療,怎麼治療?今天我們就來說清楚。


體檢查出的這些都是什麼意思?

肺結節是肺癌篩查中最常發現的類圓形、密度增高的肺部陰影。如果從大小來看,直徑小於5毫米的叫做微小結節,直徑在5毫米至10毫米的叫做肺小結節,小於3厘米的為肺結節,而如果直徑大於3厘米就是腫塊了

造成肺結節的原因可能是炎症,也可能是腫瘤。由炎性假瘤、肺部感染、結核、真菌感染等諸多原因造成的結節通常是良性的,一般不需要外科手術治療。那麼,體檢報告上寫的磨玻璃樣結節、實性結節、增殖灶這些又都是什麼?是否都是惡性的?

磨玻璃樣結節

磨玻璃樣結節是指肺內密度輕微增加,呈模糊的雲霧狀,但仍能通過病灶看到其內部血管和支氣管紋理,就好像透過磨玻璃觀察一樣。

磨玻璃樣結節在臨床上檢出率很高,很多人對它的印象似乎都不友好,盛傳它就意味著肺癌,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磨玻璃樣結節都是惡性的,造成它的原因包括感染性病變、腫瘤等多方面,具體都需要經過醫生的辨別與診斷。

實性結節

實性結節是指肺內圓形或類圓形高密度陰影,在CT下呈現白色的影子,足以掩蓋它走行的血管和支氣管。實性結節的良惡性較難鑑別,有時候很難光憑一張CT來判斷,醫生需要充分了解病人的既往病史,比如是否有過肺結核、肺炎、其他腫瘤性疾病等,必要的時候,可以通過PET-CT,肺穿刺,甚至微創手術切除等方式明確診斷。

增殖灶

增殖灶一般是肺內良性的結節,多數是由於既往發生過肺部炎症,待感染灶好轉吸收後所遺留下來的疤痕。就好比皮膚破損後癒合的傷疤一樣,一般不需要擔心。


這樣的肺結節很危險

要提醒大家的是,上面提到的這些結節,都不能單純通過它的名稱來判斷良惡性。那麼,體檢查出肺結節應該怎麼辦呢?什麼樣的結節需要引起重視?我們建議,如果查出肺結節,一定要找醫生進行診斷,醫生會根據腫瘤的形態、大小等因素綜合判斷。通常,下面這樣的肺結節可能是肺癌高危結節。

結節形狀:結節長得越古怪,惡性可能越大,古怪是指有分葉、毛刺、胸膜牽拉、含氣細支氣管症和小泡症等。

結節大小:如果實性結節大小超過1.5厘米,或者部分實性結節大小超過8毫米,其惡性的機率性較高。一般來講,直徑小於5毫米的肺結節惡性機率低於1%,而超過2厘米的肺結節惡性機率達64%——82%,那些在定期複查中不斷增大的結節要特別警惕惡性。

結節位置:惡性腫瘤常好發於右上肺。


體檢查出肺結節,怎麼辦?

專家:避免過度治療!

那麼,查出肺結節是否都需要手術?哪些肺結節需要馬上定性或手術?應該怎麼隨訪?

並不是所有的磨玻璃樣結節都是需要切除的

對於首次發現的磨玻璃結節,一般定期建議隨訪複查,如果結節大於5毫米,建議3個月、6個月、12個月和24個月持續CT檢查。大多數感染引起的磨玻璃結節在自身免疫力的作用下會逐漸消散。但如果幾次複查下來結節沒有明顯變化,甚至有變大或密度增高等,就需要引起警惕了。

在臨床上許多磨玻璃結節在手術切除後經病理證實,屬於早期的肺腺癌,但也不是說,一發現磨玻璃結節必須馬上開刀。一般這種腫瘤屬於「惰性腫瘤」,生長速度緩慢,手術效果良好,適當時間的複查隨訪並不會影響治療效果和患者生存率。過小、過早進行手術都會導致過度治療。因此,磨玻璃結節需要早篩早診,如何治療應該由胸外科等專科醫生來判斷

對那些大於1.5厘米或在8-15毫米但長相古怪的實性結節,經過醫生診斷通常是手術切除,而對於大小在8-15毫米但長相不古怪的實性結節,通常是3個月複查一次,如果變大則按照高危結節處理,對直徑小於5毫米的實性結節,通常是1年隨訪一次,如果變大則按照高危結節處理。

需要再次強調的是,以上這些都只是治療意見,並不能將其作為對應的每一種結節的治療方案,肺結節的具體治療方案必須要經醫生專業診斷後給出。比起治療,我們更要從生活中做好預防措施。


醫生建議,年齡大於40歲的,且具有以下任一危險因素的人,每年至少做一次低劑量螺旋CT檢查,這也是目前最有效的篩查方式:

(1)每年吸煙大於400支或20包,或曾經每年吸煙大於400支或20包,但戒煙時間不足15年者;

(2)有環境或高危職業暴露史(如石棉、鈹、鈾、氡等接觸者);

(3)合併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瀰漫性肺纖維化或既往有肺結核病史者;

(4)既往罹患惡性腫瘤或有肺癌家族史者,尤其一級親屬家族史;

另外,長期接觸廚房油煙、二手煙、粉塵、燃氣及其他有揮發性物質的人也要注意。


參考文獻:

[1]張雲嵩,楊晨露,陳建,陳田子,黃靖,蔣雷.肺部小結節的外科臨床診治進展[J].第二軍醫大學學報,2019,40(08):847-853.

[2]周清華,范亞光,王穎,喬友林,王貴齊,黃雲超,王新允,吳寧,張國楨,鄭向鵬,步宏.中國肺部結節分類、診斷與治療指南(2016年版)[J].中國肺癌雜誌,2016,19(12):793-798.

本文為浙大一院原創;歡迎轉發,轉載請聯繫

指導專家:普胸外科主任 胡堅主任醫師

胡堅專家門診時間:周二上午(慶春院區)、周二下午(之江院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_nhmwW8B3uTiws8K5OT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