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德太在製作加工羊皮襖。本報記者 欒雨嘉 攝
本報記者 欒雨嘉
伴著凜冽的冬風,目之所及是綿亘不絕的皚皚雪山,記者驅車來到離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倒淌河鎮元者村二社的藝龍姑娘畜產品農民專業合作社。社裡傳來快節奏的「噠噠」聲,37歲的完德太正熟練地用縫紉機趕製一件羊皮襖。細聞,屋裡散發出屬於牧家的獨特奶香。
完德太是村裡的婦聯主任也是合作社的理事長,自2014年她擔任婦聯主任以來,如何帶動當地姑娘們一起奮鬥發展、致富增收,便是她最在意的事情。
2007年,完德太在鎮上的中心寄宿制小學門口經營了一家小鋪面,以賣雜貨維持生計。她是一個單親媽媽,在鎮上開店無法照顧嗷嗷待哺的孩子,做什麼才能夠既顧家又掙錢呢?
心思細膩的完德太發現如今牧區的群眾們更加喜歡原始手工工藝製作的藏服,特別是工藝複雜的羊皮襖更是受廣大牧民的歡迎。她說:「一方面,在如今的牧區,羊肉、羊皮等畜產品價格直線下降。羊皮被賤賣,甚至被當作廢品丟棄,良好的資源被大量浪費了;另一方面,村裡的婦女們都繼承了上一代人流傳下來的純手工的縫製技藝。她們有良好的手藝,卻因照顧家庭、看護牲畜無法外出打工。在和村裡的30名婦女到湟源縣進行培訓後,2016年,我決定成立一個屬於婦女的合作社,讓她們在家門口就能創收。」
最初,許多婦女害怕賠本,持觀望態度,只有5個人每人出資2000元入股了合作社。完德太又自籌了4萬元,購買了縫紉機、布料、羊皮等原材料,她的事業就這樣起步了。通過在微信朋友圈打廣告以及朋友介紹等方式,合作社有了第一個訂單。「第一單我們賺了1100元,2016年,總共接了50件訂單,賺了5萬多元。很多婦女動心了,紛紛加入合作社,現在有27人。」完德太說。
倒淌河鎮婦聯主席旦木秋措毛說:「合作社採取『牧戶+合作社+市場』的方式,通過加工、製作、銷售一體化的經營方式,整合了優勢資源,將一家一戶分散的婦女們組織起來,同時也增強了她們之間的凝聚力。」在完德太的帶領下,婦女們不斷創新、完善技術,拓展發展思路,合作社的經營範圍從原來單一製作羊皮襖,擴展到現代藏式服裝、羔羊皮帽以及褡褳、藏式小包等產品的加工縫製,此外還出售曲拉、酥油等畜產品。
完德太的妹妹拉毛卓瑪見證著合作社的「一路走來」,她感到婦女們的地位和價值在逐步提升。「服裝的價格根據需求而定。一件成品在2800元至5800元,半成品的手工費在760元至2000元,多勞多得。2017年合作社收入達到86400元,2018年達到95720元,今年有望突破10萬元!」她抑制不住興奮說道。
被歲月親吻過的完德太身子有些佝僂,一米六的個頭加之瘦小的身板顯得弱不禁風。但時光總會讓另一種美熠熠生輝。
為了從牧戶手中收購羊皮,完德太經常一個人騎著小摩托車挨家挨戶尋找。牧戶居住的較為分散,有時還沒收購幾家天就黑了,有時白跑一趟也是常事。但她從未有過放棄的念頭,刺骨的風、顛簸的砂石路會告訴你,那是奮鬥之美;
為了讓人們感受到傳統手藝的「溫度」,完德太把羊皮放在酸奶、達拉水裡浸泡15天,晾曬半干後用手反覆揉搓,讓羊皮質地變軟、保暖性更強。絲絲縷縷的奶香味會告訴你,那是匠心之美;
還沒休息片刻,完德太又風風火火地開著她的小型農用汽車去送貨、跑市場,那絕塵而去的背影以及揚起的煙塵會告訴你,那是追逐之美。
作者:欒雨嘉 來源:青海日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_luy5m4BMH2_cNUgoUO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