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閩南」古厝窗 閩南韻

2019-10-30     晉江鄉訊

石條窗

螭虎窗

花枳窗

籠扇……

這些

閩南特色的窗戶

你還有印象嗎?

它們

分布在

閩南古大厝的

各個角落

外觀千姿百態

功能各不相同

能勾起你什麼樣的

美好回憶呢?

閩南古大厝的窗戶種類有多少種呢?搜索

1

2

3

4

5

6

閩南古大厝的窗戶形式多樣,有外牆防盜的條枳窗、竹節窗、螭虎窗、紅磚花格窗;有通風散熱的花枳窗;面向天井設置的籠扇,通風采光又美觀;天窗讓房屋充滿陽光;還有方便觀察外部的閣樓小窗,或臨街開放做生意窗胡櫃,非常有老閩南的生活氣息。這些窗戶與建築主體相互協調,融為一體,是閩南古大厝的重要組成部分。

條枳窗

《晉江古厝文化摭珍》作者 粘良圖

這個窗戶就是我們剛才說的條枳窗,是用青石和白石來打造的。正面這堵牆,我們也稱之為鏡面牆,這個位置的窗戶,除了與這堵牆壁一同起到防禦的作用,它還有裝飾的作用。

清代以前,我們在建房子的時候,木材使用較為廣泛,建筑前面的牆壁也經常用木材來修建,所以它的窗戶也以木材為主。比如明代(風格)修建的布政衙,前面的窗戶就是木窗。到了後來,石材使用廣泛,所以一般就使用石材,石材也比較堅固。

竹節窗

竹子寓意正直清高,因此,與竹有關的元素在閩南古大厝中的運用十分廣泛,竹節窗是其中較有代表性的一個設計。

竹節窗的窗欞一般選用青石,雕刻成竹節狀,竹節上附著花卉、動物、人物等,且大多為透雕形式。

螭虎窗

此外,宗祠及廟宇大門兩側的對窗,常見有螭虎窗。

螭虎窗的窗框大多為圓形,也有四方形、六角形或八角形,框內雕刻古代神獸螭虎。

如五店市莊氏家廟的青石八角螭虎窗。

花枳窗

因為它的外形看起來就像一朵花,所以稱它為花枳窗。這是古代建築師傅的智慧,因為要將古厝里的熱氣排散出去,熱空氣是上升的,所以老師傅就在歸尾的位置,開兩個窗戶。它是陶瓷的一種,綠釉。這樣搭配,它讓一座古厝有紅、白、綠等各種色彩。

閩南紅磚古大厝,紅磚的應用和工藝是其它地方古建築所沒有的,典型的建築樣式也延伸出了紅磚花格窗這種樣式的窗子。紅磚花格窗一般出現在建築的外牆,如鏡面牆和山牆之上,建築師通過雕、砌、堆等方式,製作出符合建築需要的窗戶。

籠扇

這一整片都叫做籠扇,籠扇這裡有窗戶,窗戶的作用是通風透光;另外一點,它還有裝飾的作用。因為是在家裡頭,所以就不像外牆需要防禦功能,都使用木材製作而成,而且比較薄。

柳條窗

它也是非常講究的,上面叫做堵頭,你看雕刻非常漂亮;下面還有腰堵;中間這裡開了一個窗,這是它的身堵;最下面是裙堵。身堵這裡,它做了一個柳條窗。

裡面還有機關!早上起來,要給房間通風透氣,就把它打開;到了晚上,要睡覺了,我們就把它推上來。

1

2

3

4

5

6

籠扇製作精巧、花樣豐富。籠扇腰堵、頂堵多用浮雕,雕刻有花鳥、人物等;身堵部分則用枳拼成各式圖案,有柳條枳、古錢枳等樣式,也可以拼成篆書文字,將詩詞古文展現在窗上。

就比如西園車厝的王起教宅,宅內的籠扇堪稱精品。

這座古厝是民國初年的建築,那個時候,思想比較開放,華僑如果有錢,想要建得多漂亮都是可以的。王起教旅菲的著名僑商,而且是閩南一帶有名的慈善人士。

這個機關是這樣的,左右推拉,推左邊是打開,推右邊是關上。而且站在我的角度,外面的光線是完全照不進來的。

廳前的籠扇更為精美,籠扇身堵上嵌有木條枳拼成的文字,寫有「國恩家慶」「人壽年豐」「德符呈輝」「龍章獻瑞」等聯句。每一個字,都飽含著主人家對於美好生活的親切期盼。

王起教宅還建有一座梳妝樓,在上世紀50年代,這座梳妝樓曾經被選為電影《陳三五娘》的攝影場地。梳妝樓小巧玲瓏,牆壁以木構為主,開有八卦窗、百葉窗,不僅賞心悅目,而且有利於通風采光。

閩南古大厝的每一扇窗,都是建築師傅一刀一刀精心雕刻出來的藝術作品。這些師傅,不僅要擁有紮實的修築技藝,也要通曉閩南建築文化。

潘山廟宇木雕傳承人 鄭銀聘

我們要根據花草的造型來修補,使得它與原本的雕刻能夠搭配起來,然後稍微調色,調出仿古的顏色。

在古代,建築師傅得根據房屋主人的要求,看他們想做得多好看。古代的房屋主人卻希望建築師傅「盡力而為」,怎麼樣叫「盡力而為」呢?兩個師傅,一人做一邊,互相比拼,他們來拼「對場」,讓別人來評判,要是覺得這個人做得好,那麼做得好的這個人,他就可以在這個地方繼續發展,繼續做下去。那些做得差一些的師傅,就會到別處去。

閩南古厝的籠扇和門的高度一般都有固定的尺寸,會選取帶有吉祥蘊意的數字,所以為了避免建築太高導致門或籠扇過高的情況,建築師傅會在它上面加設「楣頂花格窗」,紋路精緻的花格窗,不僅採光通風,也給古厝的裝飾增添了不少色彩。古厝的建造離不開建築師傅的巧妙設計,古厝的維護也離不開他們的精心修繕。

天窗

採光是建築設計中非常注重的細節,但閩南古大厝的外觀比較封閉,房間內光線偏暗,因此,建築師傅往往會在房間的屋頂設置一個小天窗。

永和鎮錢倉村村民 姚加景

這座古大厝是清代風格的建築,清代風格古厝的天窗是三角形的,不像現在這些平的,那些是損壞之後維修,才改成這樣的。三角形的採光面積大,後來由於三角形的結構比較複雜,所以損壞之後就使用現在這)平的。

因為以前怕遭賊,所以窗戶就比較小,所以會設置一個天窗,早上就知道天亮了,會有光線照進來;第二,下雨的時候,雨水打在天窗上,會有聲音,滴答滴答的聲音,這樣就可以知道是不是有下雨,今天是晴天還是雨天。

窗胡櫃

五店市解說員 王燦藝

柳青新宅是旅菲華僑莊銘岸於1935年回鄉建造的,是一座五開間的閩南古大厝。這個「埕頭間」,本來是雜物間,但是因為臨街,人口流動量比較大,所以主人家將它改為小店鋪。

在許多閩南人的記憶里,都有攥著零錢到「窗胡櫃」買零食、買生活用品的經歷。小小的窗戶里,裝載著琳琅滿目的小商品,也裝載著幾代閩南人的童年回憶。閩南古大厝的窗戶種類豐富,製作精巧,它們不僅展現出了建築師傅的高超技藝,承載著古厝主人的深厚情感,也為我們打開了一扇了解歷史的窗口。

更多詳情請戳以下視頻

視頻加載中...

來源:晉江電視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_iZaHm4BMH2_cNUgDYTA.html





















來,甜一下

2019-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