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有天使,那就是你的樣子!

來源: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劉瑜倩

一個電話,牽動著丈夫對一線抗疫妻子的擔心。


一條微信,訴說著妻子對營區防疫丈夫的關心。


隔著疫情,南部戰區空軍地導某營衛生所醫師季浩然和妻子周妮暫時不能相聚,但夫妻倆懷著同樣美好的期待。



不久前,他們剛剛領證結婚。和別的新婚夫婦不同,因為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他們還沒有舉辦婚禮、沒有慶祝、沒有鮮花,有的只是相隔數小時也不一定能夠回復的微信消息。


作為雲南省傳染病醫院的一名護士,新冠肺炎來襲時,周妮主動申請調入一線,從自己所工作的精神科轉入呼吸科支援抗疫。


護目鏡、防護服,留給這個95後姑娘的,不止是滿面的壓痕,更是沉甸甸的責任。


「這份工作,是組織對我的認可,是我的責任,一定要干好。」周妮這樣說。這個瘦小的姑娘,蘊含著不少的力量。


早上來到醫院,周妮照例穿好第一層杜邦分體式防護服,穿上拖鞋,進入緩衝區。


她小心地更換掉上一班崗使用的消毒水,嫻熟地撈出浸泡的護目鏡、雨鞋、面屏,沖洗乾淨,放入緩衝間的桶內。一個動作接著一個動作,每一步都不敢掉以輕心。


反穿好外層防護服,周妮推著治療車,走進傳染病區,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阿姨,這是您的藥,記得要按時吃。」穿梭在病房間,周妮挨個給患者發放口服藥、測量生命體徵,按醫囑進行輸液治療。做完這些,她細細擦拭護理操作台並做好消毒,給病房地面噴洒消毒水、拖地,將病房的垃圾稱重、裝袋、計數,送入回收垃圾桶。


在男護士匱乏的情況下,周妮和其他女同事一起用瘦弱的肩膀撐起了抗疫一線的一片天。等到一天的忙碌結束,走出病房時,防護服內早已被汗水浸濕。


「老公,我下班了。」晚上回到住處,周妮第一時間就給丈夫報平安。對於都在抗疫的這對小夫妻來說,每天早晚的問候,便是近期為數不多的聯繫。短短的視頻通話,有時都是奢望。


忙完每天的工作,周妮都要給父母打個電話,「爸、媽,我挺好的,你們不用擔心,防護都很安全的。」這個剛24歲的姑娘,仿佛一夜之間長大了。


「老婆,你要注意防護,做好消毒。我這裡最近雖然忙些,但營區內還是很安全的。」作為營里唯一的一名醫師,季浩然承擔著營區防疫相關的所有事務。既要診治平常的患者,又要負責營區消毒、發放口罩、管控外來人員、進行心理疏導等工作。


工作不乏辛苦,但季浩然十分樂觀。「雖然累點,但比起老婆,我做的實在算不得什麼。」談起一線的妻子,季浩然既驕傲又心疼,恨不能以身替之。


經過一段時間艱苦努力,我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境內本輪疫情流行高峰已經過去,但境外疫情正在加劇蔓延,我國面臨境外疫情輸入風險大幅增加,需要堅持不懈抓好疫情防控。當前,軍醫季浩然和他的妻子周妮,依舊在各自的崗位上忙碌著、鼓勵著、期待著。


他們約定:疫情結束,一起去武漢看看,看這個美麗城市的新生;他們計劃著再回母校白求恩醫務士官學校看看,按著學院的傳統,告訴祖師爺:這次抗疫他們沒有退縮,沒有辜負母校的培養。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_geSO3EBfwtFQPkd0j5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