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敲膽經,晚揉肝經,敲對時間,身體舒服的不得了

2019-11-26     大醫本草堂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探討這個問題。在開始之前,我們先了解經絡到底是什麼東西?

經絡到底是個啥?

經絡,是經和絡的總稱。經,又稱經脈,有路徑之意,它相當於經絡系統裡面的主幹道。故曰:「經者,徑也。」

絡,又稱絡脈,有網絡之意。絡脈是經脈別出的分支,較經脈細小,相當於經脈以外的小巷子。故曰:「支而橫出者為絡。」絡脈縱橫交錯,網絡全身,無處不至。

可以把身體想像成一個城市,經絡就像大大小小的公路形成一個錯綜複雜的交通網絡。而我們的五臟六腑、肢體官竅及皮肉筋骨等組織就像是一棟棟大樓,通過經絡,得以互相連接。所以說,經絡是運行氣血,聯絡臟腑肢節,溝通內外上下,調節人體功能的一種特殊的通路系統。

所以我們天天講疏通經絡《你是陽氣不足,還是經絡不通?一個小動作,瞬間激活陽氣,秒殺手腳冰涼!》就相當於把五臟六腑之間的道路打通,使身體的陽氣得以順行。

人體中有12條經絡,每一條經絡堵塞都容易引發各種疾病。其中有一條經絡很神奇,每天敲打它50下,可以消除水腫、排出毒素,讓你氣血足了、變瘦、變美、身體好!

它是誰?

它是膽經

先解決題目中的問題,為什麼要早上敲膽經?

中醫理論中,膽能逐日逐時逐方位輸注陽氣給各臟腑經脈,使陽氣能推動維持全身臟腑經脈的氣血正常運行,以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

而人的一天需要陽氣支持生理活動,早上敲膽經有助於生髮陽氣,幫助支持一天的生命活動,提高代謝。

為什麼敲完膽經還要敲肝經?

肝和膽相表里,肝氣不舒的時候就會影響到膽,所以要同時調理。

而且睡前推肝經,還有助於排毒。肝功能良好,可以改善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等的慢性疾病。

怎麼敲?

1、敲膽經的方法:

位置:每天早上起來,雙手沿著褲線位置來回敲,哪裡痛,哪裡就是毒素淤積所在,要重點敲哪裡。

方法:

如圖,每天在大腿外側的四個穴位點,用力敲打,每敲打四下算一次,每天敲左右大腿各五十次,也就是左右各兩百下。

2、敲肝經的方法:

位置:肝經和膽經恰恰相反,它在大腿的正內側,也就是內褲線的位置。

方法:每天睡覺之前把雙腿彎曲打開,先從左腿開始,雙手相疊按在大腿的根部,稍用力向前推到膝蓋。先左後右,反覆推上50遍就可以暢通肝經、疏調肝氣,使肝膽在睡眠中能充分地排毒,而您做夢都會做美夢。

功效如何?

1、排毒瘦身、瘦大腿!

敲膽經能幫助身體排出宿便,體內毒素排出,還能祛斑。在女性經期前後做一做,可以調節月經、保養婦科、瘦身養顏。

由於敲膽經可以將大腿外側堆積在膽經上的垃圾排出,這樣還可以減少臀部和大腿脂肪,大約一至二個月就會感覺褲管變大了。

之前留言說要了解瘦大腿的灸友,可以試試這個方法,再配合適當運動。

2、敲掉白髮

敲膽經可以幫助陽氣生髮,提高代謝,有助於黑髮。

4、防病強身

根據中醫理論,當臟器功能不佳時,刺激其相關的經絡,可以強化經絡的機能,同時改善臟器功能。因此,解決膽功能不佳的最好方法,就是敲膽經。

5、男性活力充沛

男性體質下降了,打不起精神,容易失眠,也可以用它來生髮陽氣,充沛精力,改善生活質量。

膽經不通的表現

判斷方法:雙腳正常站立,手臂自然下垂,雙手握拳敲擊大腿兩側的風市穴;如果您有酸脹的感覺,那說明您膽經不暢了!

頭痛、耳鳴、眩暈、口苦、油性頭髮、早生白髮、面部眼角位置長斑、膽經沿線出現偏頭痛、肋下、腿、腳踝、腳疼或冷等。

經絡不可隨便敲!

敲膽經、肝經雖然是件美事,但是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問題。最主要的是:力度、時間、情志。

1、力度:

用空心拳即可,不需要很用力,隨勢下降敲打就可以了。剛開始敲的部位有酸痛感是正常的,因為人體本身就在努力打通膽經這個通道。也可以用拍痧掌直接拍打即可,力度以自己接受為準。

2、時間:

11點後要睡覺,哪都別敲了

晚上11點至凌晨1點是氣血進入膽經的時候,敲膽經不應該在這個時間段進行,對身體不好。利用白天的時間敲膽經是比較安全的做法。每天每條腿只要幾分鐘即可。

有人會問,這時候不是膽經當令嗎?那你11點後還在敲膽經,是不是正在熬夜?得不償失?熬夜毀五臟六腑,而且拍完膽經提昇陽氣,容易興奮,導致失眠,得不償失。

飯後不要敲膽經

飯後大量血液用於消化道,敲膽經相當於搶血,容易導致胃部缺血,消化不良。

女性月經推遲:

有的女性本來血就很少,但由於肝臟熱,所以月經問題沒有暴露。血氣上升後,肝熱下降了,月經推遲是正常的。當血達到正常水平,月經也就恢復了。月經來時可以少敲或不敲。

長期堅持:身體的保養是長期的。

3、情志養生

生氣會導致肝氣不舒,肝經堵塞,生怪病。關於情緒導致十二經絡堵塞的問題,我們在《這些病真的是被氣出來的!十二經絡都堵死了,趕緊收藏!》中也有詳細說明,感興趣可以前往閱讀。

老人、懷孕、患有血小板不足、做過器官移植的人也不宜敲。


⊙文章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非中醫專業人員請勿試藥。

⊙圖文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大醫本草堂問診諮詢,請私信或文章的評論區留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_d2dMm8BMH2_cNUg-sR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