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鈴的開創者是唐玄宗?荒山中思念楊貴妃,最後12字感動世人

2020-02-17   沉醉古詩文

談起《雨霖鈴》這個詞牌,第一印象總是柳永,「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是傳唱不衰的名句,情緒雋永寫景闌珊,代表了詞為情物的特點。

柳永是詞的功臣,他將詞的文學地位拔高到一個新的境界,與詩基本平齊,從此擺脫了詞只為下人所歌的境地。



只是文學地位上來,詞的特性依舊沒有改變,用輕柔筆,寫男女情,想要唐詩的大氣磅礴,志氣勃發已經是做不到了。或者說本來就是兩種文學體裁,各有各的特點罷了。

柳永的《雨霖鈴》算是經典,說是詞的代表作也不為過,然而《雨霖鈴》這個詞牌名並不為柳永所有,它的出現,背後是一位皇帝刻骨銘心的愛情經歷。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這場動亂持續了八年之久,正式宣告了盛唐的一去不復返。唐玄宗倉皇出逃,前往蜀中避賊。

途中,將士們自朝堂之中積攢起來的對楊國忠,楊貴妃的怨恨終於不可收拾,在一個叫馬嵬驛的地方,兵諫唐玄宗。

「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唐玄宗當時也許並沒有白居易筆下這樣窩囊,只是保護不了自己心愛女人的痛楚,在他的心底深深刺了一刀。



到後來「天旋地轉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那且行且顧的背影,是一代帝王的痴情。

沉浸在這樣的痴情中,唐玄宗路經一座荒山,連夜趕路無處歇腳,又逢夜雨紛紛而下。在這樣蒼茫淒切的環境中,人們更容易感受到自己的孤獨、天地的冷漠和對愛人的思念。

唐玄宗在夜雨聲中聞到了風鈴,聞到了貴妃死時的哀吟。於是有感而發,寫下了天下第一首《雨霖鈴》,那時候的詞還是用來唱的,唐玄宗擅長音律,應該是譜好了曲子,獨自唱和於空山中斜雨下的。

那情那景,想來動容。



雨霖鈴

唐代:李隆基

斜風淒雨,古橈岹峭,暮雨未歇。巴山悵望無際,方腸斷處,風鈴悲切。裊裊疏疏密密,似子規啼血。不忍聽,如恨如怨,多少怨情與誰說。

人間最苦傷別離,更那堪,玉魄永湮滅。今宵魂在何處,冷雨里,碎鈴聲咽。點點滴滴,心似寒泉落飛雪。便縱有萬里江山,愧對荒瑩月。



林風料峭,暮雨淒切,古道多愁。

獨在荒山已是惆悵萬分,正是腸斷的時候,偏偏又聽見了遠處隱約的風鈴聲,子規啼血般的悲切。

怎麼能不想到你啊,萬分怨憤,萬分遺憾,這荒山之中,讓我說給誰聽呢?

悲莫悲兮生別離,更何況,一縷幽魂,天人永隔。

今宵,你的魂魄會在哪顆星星上面,會在哪裡想念著我。



我就在這冷雨里,靜靜地,默默地。

心裡如同寒泉噴涌,雪花飛落,一片冰心,寒徹骨髓;身體上的冷,早已無知無覺了。

縱然天旋地轉,平復河山,我也依舊愧對荒冢上的一輪月光。

和冢中,如月光一般的女子。

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別來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

縱然是不懂情思的白樂天,寫這段感情依舊讓人感動,又何況是親歷其中,精通音律的李隆基呢?

一首詞如怨如慕,如泣如訴,寫男女情愫已經到了化境,之後的詞,也不過是翻版而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