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信息技術和創新基金會1月4日發布報告 《國會和新政府在2021年推進優質技術政策的24種方法》。報告為國會制定技術法規提出6項建議,為國會撥款提出9項建議,同時還向新政府提出9項建議。
一、技術法規建議
確立聯邦數據隱私法。國會應該確立《數據隱私法》,精簡現有法規,優先於州法律,建立基本的數據權利,並將創新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此類立法應通過最小化合規成本和對數據使用的限制來保護和促進創新,向聯邦貿易委員會(FTC)提供更多資源來加強監督與執行。
確立開放網際網路的監管原則和法律:一、《通信禮儀法》第230條。該法律是網際網路的基本法則。此前,國會議員對該條例是否廢除、修改或保護提出了不同意見,但報告認為國會不應取消這一條例,應進行針對性的改革,確保企業對有害內容和行為承擔責任,同時確保言論自由並保護創新。二、網絡中立。國會應該:1)闡明寬頻網際網路接入服務不是《通信法案》第二章規定的「電信服務」;2)在法律基礎上,廣泛同意開放的網際網路保護,包括不封鎖、不限制和透明度要求;3)允許對需要它的應用程式進行有利於競爭的流量區分,同時防止反競爭的濫用優先級;4)賦予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合理但有約束力的管轄權來執行開放的網際網路規則。
確立聯邦遠程醫療法。新冠疫情使得遠程醫療的需求增加,但其提供醫療保障的標準仍存在障礙。因此,國會應該確立聯邦遠程醫療法,應為醫護人員建立全國許可證。此外,還應該更新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CMS)的法定權限。
STEM移民。國會應該為擁有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研究生學位的移民提供特殊激勵,增強創新和競爭力。
拍賣無線電頻譜。美國通過拍賣分配有價值的無線電頻譜,以確保這些頻譜被用於最有經濟價值的用途。國會應該留出約10%的拍賣收入,以支持5G在高成本領域的應用。
二、國會撥款建議
政府部門IT現代化。國會應撥出所需資金,對政府老舊的IT系統進行現代化改造,投資人工智慧和數據分析等技術,提高政府的生產率和效率,並改善網絡安全和客戶服務質量。
智慧城市。隨著5G和物聯網的發展,城市可以利用這些技術和相關技術來改善經濟、城市運營和生活質量。國會應該撥出20億美元用於智慧城市,以競爭性的方式向最多10個大城市、20個中等城市和30個小城市提供資金。
普及寬頻,尤其是農村地區。國會應該通過以下立法:1)不將資金與其他目標綁定;2)集中資金投向沒有固定寬頻接入的地區;3)禁止「過度建設」(在現有寬頻基礎設施的地方增加網絡);4)支持技術中立,允許符合條件的任何類型寬頻。
區域性技術中心。科技行業快速增長推動了國家的創新和整體經濟增長。但先進技術公司在地域上的聚攏導致了地區間不平等,同時失去了中心地帶的機會,進而降低了美國的競爭力。因此,國會應提出新的重大倡議,選擇一組都市區,通過聯邦創新投入和重大一攬子計劃,使該地區加快改造並擴大創新部門的規模。
研發稅收抵免。經濟學家已經證明,研發稅收抵免是刺激更多研發投資和解決關鍵市場失靈的有效工具。
應對中國的挑戰。兩黨一致認為,中國對美國的技術領先地位和國家安全構成了日益嚴重的挑戰。作為回應,國會應該大幅增加針對關鍵技術研發的聯邦支持。
半導體及能源研發。為鼓勵美國本土的晶片製造業,美國會兩黨議員相繼提出《2020年美國晶圓代工法案》(AFA)和《創造有益激勵生產半導體(晶片)法案》(CHIPS),並已納入《2020財年國防授權法》。這項立法將擴大聯邦政府對半導體研究和技術開發的投資,引入將半導體製造設施設在美國的激勵措施,並為該行業的投資提供更多的稅收抵免。能源方面,國會應該將能源部高級能源研究計劃局(ARPA-E)的資金增加一倍,並全面資助17個兩黨立法授權的清潔能源示範項目。
三、為新政府提出的意見
推動機構數字化轉型。過去10年,美國工資增長緩慢,主要是因為美國生產率增長緩慢。新政府應推動數字化轉型,通過科學技術政策辦公室(OSTP)啟動相關工作。
建立新的歐盟—美國隱私保護盾。作為跨大西洋貿易和創新的一部分,新政府應與歐盟盟國談判一項替代協議,以改善跨大西洋數據保護、數據流動和數字貿易方面的合作。
抵制歐盟數字服務稅、反對中國貿易政策。
世貿組織改革。新政府應與盟友合作,嘗試推進世貿組織改革。
向中國出口高科技產品。新政府應實行多邊出口管制,而不是對向中國出口的敏感技術實行單邊出口管制。
強大的加密技術。新政府應該支持部署端到端加密的商業技術,以提高所有用戶的安全性。
跨部門的行業政策分析團隊。新政府應該指派國家經濟委員會在半導體、航空航天、機器人、軟體、生物製藥等先進行業組建10~20個關鍵的行業政策分析團隊。專家組應由國防部、能源部、商務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等相關部門的專家組成,最終向政府提出行業發展建議。
制定國家人工智慧戰略,包括確定廣泛採用人工智慧和需要國會立法的領域等。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國防科技要聞」(ID:CDSTIC)
來源 | 美國信息技術和創新基金會
圖片 | 網際網路
作者 | 劉偉雪
編輯 | 孫琴
註:原文來源網絡,文中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相關建議僅供參考。
更多精彩內容,請回復關鍵詞查看:
綜合分析
戰略與規劃
科技管理
國防創新
軍事理論
人工智慧
陸軍
海軍
空軍
航天
網絡空間
電子信息
核武器
高超聲速
無人系統
精確打擊
防空反導
新概念武器
生物與醫學
戰例與演習
先進材料
製造
基礎科學
技術
先進動力
與能源
試驗鑑定
軍事科學院軍事科學信息研究中心微信平台
覺得不錯,請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