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北斗三號衛星發射
近日,北斗三號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已經抵達發射場,這顆衛星將於5月完成發射,不僅意味著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徹底實現全球組網的激動人心的時刻要到了,還意味著美國在衛星定位系統上的壟斷地位將被徹底打破,GPS從此跌下神壇,就連普京都對此欣喜若狂,不過這下特朗普又要失望了。
圖為GPS衛星
自從GPS進入商用領域以來,美國就非常喜歡搞小動作,以種種理由調低衛星定位的精度甚至直接切斷衛星信號,其他國家雖然深受其害,但苦於沒有足夠的技術組建一套屬於自己的衛星定位系統,因此在美國GPS的壟斷地位面前,所有人都只能忍氣吞聲。
就算衛星信號一切正常,美國沒有在背後搞鬼,用戶也可以順利地進行定位工作,但是GPS的信號精度卻難以滿足要求越來越高的用戶胃口,雖然美國軍方使用的GPS完全有能力達到厘米級乃至更高的解析度,但是民用系統顯然不可能達到這一水平,甚至連米級解析度都很勉強,這對於精確測繪、地質勘探等行業的從業人員來說,無疑是深受其害的。
圖為準備發射的火箭
為了打破美國在衛星定位系統領域一家獨大的局面,俄羅斯與歐洲率先開始了衛星定位系統的研製,研發粗了格洛納斯與伽利略系統,不過由於經濟困難,格洛納斯並未完成全球組網,僅僅只是完成了一個初步的框架,而伽利略系統則根本沒能進入穩定增長的階段,而作為後起之秀的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則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也成為繼GPS之後第二大成熟的衛星定位導航系統。
如今,在北斗距離全球組網只差最後一步的情況下,已經沒有人可以阻止北斗在商業領域大獲成功了,畢竟哪怕GPS失去作用,北斗系統依然可以正常運行,以比GPS更高的精度繼續提供定位,亞米級的民用精度更是可以滿足絕大部分用戶的需求,甚至已經可以滿足某些軍事需求。
圖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依靠遠高於GPS的精度,目前北斗不光滿足了中國國內的需要,還開始走向國際市場,而無論是GPS還是其他曾經雄心勃勃的衛星導航系統,如今都已無力再與北斗競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