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頭趕上的"錫價"是否會曇花一現?

2019-09-09     礦冶園

近日,連續拉升的鎳價稍作休整,另一個品種——錫卻在迎頭趕上。中國錫冶煉企業在國際錫協2019年亞洲錫業周上達成共識,將聯合減產2.02萬噸,以切實維護錫行業的健康發展。隨後,全球主要精錫供應商印尼天馬公司也表示,將減產1萬噸以上。消息一經確認,錫價聞風快速拉漲。但聯合減產消息帶來的錫價上漲是否只是曇花一現呢?

錫是最具廣泛工業用途的金屬之一,但2019上半年受海內外經濟下滑,以及貿易戰愈演愈烈的影響,全球錫消費增速出現下滑,其中國內錫消費預計下滑3-5%左右,海外需求從各國PMI以及LME快速增長的錫錠庫存來看也不容樂觀,因此海內外錫行業恐都處於供過於求的態勢。

根據此次會議達成的減產共識,後續全球精錫供應將減產3.02萬噸以上,大概占全球年產量的10%左右。各企業還表示除了目前所採取的必需的減產措施,更要積極主動嚴控新增產能、淘汰落後產能。本次減產如能嚴格執行,行業供需態勢將由供過於求轉變為供不應求。

即使不考慮本次減產,2019年行業供給仍將是收縮趨勢。2019年錫行業出現供過於求主要原因是需求疲軟,而供給端,即使不考慮本次減產,2019年行業供給仍將是收縮趨勢。其中2019年印度尼西亞錫產量預計為7萬噸左右,低於2018年的7.6萬噸;中國上半年錫礦累計產量4.25萬金屬噸,同比下滑9%左右,主要因為環保和檢修等因素導致;緬甸礦上半年進口量約2.4萬金屬噸,延續下滑趨勢,同比減少20%左右。全球三大主要錫礦供應國都處於收縮趨勢,其餘地區的新增供給短期無法進行有效補充。

除此之外,從以往類似情形看,減產對提升產品價格作用明顯。2016年1月14日中國錫行業骨幹企業也發布過聯合倡議,宣布減產1.7萬噸。雖然實際上2016年全年國內精鍊錫產量反而同比增加1.58萬噸,但在全球經濟短周期回暖的背景下,錫價在減產倡議後實實在在地上漲了超過65%。價格大幅回升也是減產執行有所折扣的主要原因。本次減產背景與2016年略有相似,大環境也處於逆周期調控末段,或有對錫價有類似催化。

因此業內人士預計錫價長遠會回暖,但同時也要注意精鍊錫消費量大幅下滑、行業減產實際力度不及預期,行業新增供給增速超預期等因素給錫價上漲帶來的風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_ZI8FW0BJleJMoPMHqD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