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注意!一輪複習過後,各科目的知識歸納是你首當其衝的學習任務!它關乎到你二輪複習的效果,關乎到你高考的成績!
如果你提出這個問題,我的第一反應就是你是一個不願意動腦筋,甚至有點懶的人。實際上,歸納知識體系是我們複習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1.掌握重點的需要
課本上雖然知識點眾多,比如思想政治學科中經濟學部分洋洋洒洒幾萬言,其實最重要的,最核心的就是:商品、貨幣、價值規律等這幾個點。歸納整理知識體系的目的就是要做到突出重點。
2.知識提取的需要
實際上,掌握有效清晰的知識體系,有助於我們在遇到題目的時候迅速有效地進行知識點的提取,迅速地對題目作出判斷。如果沒有知識體系,腦袋裡變一團漿糊,答題的時候很容易漏掉很多重要的關鍵點或者關鍵步驟。
3.一定要自己歸納
別人的始終是別人的,自己歸納出來的知識體系才是自己的。有同學說,自己歸納能力不夠,擔心歸納不全面。已經有現成版本,直接背就好了。可是聽別人說長城和自己登上長城的感受是不一樣的,自己動手歸納的過程,就是逐漸形成體會的過程。
4.量變到質變
很多同學抱怨努力複習了那麼久,怎麼成績還是不見漲。這種情況下,你就需要歸納整理了。我們發現,每做一次歸納,往往學生的實力就得到一次升華。當然,這必須建立在一定量的訓練基礎上。
很多同學以為,歸納整理知識體系就是把重要的公式定理列出來。其實這是及其初級的。歸納整理知識體系其實有四個問題:
第一,考什麼?確定哪些是非常重要的考點,哪些是一般重要的考點,哪些不考。把這些考點涉及到的公式定理列出來。沒有理解的,記不住的,就趁著歸納整理的機會把這些儘量弄懂,搞明白。
第二,怎麼考?這個考點常見的出題方式什麼,選擇題還是解答題。往往出現在高考題中的什麼位置,前面還是後面,難度如何,常常的綜合形式有哪些。
第三,怎麼答?這個考點常用的答題方法有哪些,往往一個考點的解題方法不會多至一二十種,三五種已經比較厲害了。
第四,陷阱在哪?往往我在什麼地方出錯。別人錯不錯別管,關鍵是你自己錯不錯。順便還可以編一些順口溜,來提醒自己避免這些失誤,拿到高分甚至滿分。比如:「區間問題,端點第一」;「一求通項,驗證首項」。這些都是我自己歸納出來提醒自己的話。
1、基礎比較一般的同學如何歸納
翻開複習資料的目錄,一節一節往下看,看能不能回憶出每一節到底有哪些重要的公式定理。回憶得出,就在筆記本上邊按照複習資料章節的順序往下寫,回憶不出來,就翻開課本或者複習資料,看一看,儘量能多一些理解。如果能在這個過程中,發現哪些是常考點,每一個考點曾經考過什麼樣的題目,就已經很厲害了。
2、基礎相對較好的同學如何歸納
如果你基本知道一個學科有哪些章節,有哪些板塊。你就試著在你的筆記本上開始寫每個章節有哪些重要考點,公式定理,重要結論。如果回憶不出來,就翻開書好好看看。同時努力問自己上邊提到的四個問題,儘量都能回答出來。
3、基礎很好的同學,也要歸納總結
快速默寫出每一個章節的重要考點,上邊提到的四個問題。並在此基礎上總結歸納,每一個章節能不能用一句話講明白。這個學科能不能用一句話講明白。比如數學,我就有這麼幾句話:「任何一道題就是依據條件,往所求(目標)逐漸推進的過程」;「簡單題就是一眼能看出條件與所求之間邏輯聯繫的題,難題就是一眼看不出的題」;「難題往往是簡單題的疊加」;「數學題就是列出題目中等與不等關係,加上公式定理,弄複雜,變簡單,得答案的過程」。如果到了這個階段,那就比較厲害了。
總之,一輪複習過後,知識體系的歸納是你接下來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