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人中有7.6人焦慮!廣東首個失眠與焦慮障礙診療中心成立

2019-10-11     珠江經濟台

學霸小何最近失眠了,起因是老感覺自己會考不好,也就是擔心並未發生的成績下滑,注意力變差了、心緒不寧了,進而開始厭棄學習、意志消沉。

數據顯示,在我國每100名社會人群中,類似小何這樣的焦慮人士多達7.6人,無分年齡、性別。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揭牌成立全省首個失眠與焦慮障礙診療中心,為失眠、焦慮障礙患者提供系統的綜合診療服務,幫助他們輕鬆下來。

亞健康和輕性心理障礙是最普遍的心理健康問題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心理精神科主任和學科帶頭人范長河教授介紹,自殺問題是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特別值得關注。同時應該注意到,心理健康問題是一個連續譜,從基本健康、亞健康、輕性障礙到嚴重障礙。自殺問題等位於連續譜的一端,而大多數的心理健康問題是亞健康和輕性心理障礙,如失眠症、焦慮症、抑鬱症、恐懼症等心理障礙愈發像感冒一樣普遍。最新研究資料顯示,中國人群中焦慮障礙的患病率為7.6%,失眠障礙的患病率約為12%。文前提到的中學生小何(化名)是典型例子。

孩子學習拔尖,平時性格認真,追求完美,去年與好友相約一起考重點中學,在投入緊張複習的同時,很擔心自己考不好而失約,經常想像自己沒有考好,從而心神不安,一拿起複習資料腦子就不停聯想。睡前由於想得太多,引發了失眠,每天休息都不好,最終導致在升學考試中發揮失常,只能就讀於家附近的一所普通中學。當得知好友如約考上之後,小何心裡十分難過,自覺不配與好友聯繫,開學後更是鬱鬱寡歡,不願去學校,意志消沉,甚至自暴自棄。

范長河表示,失眠和焦慮障礙存在一些共同的特點,都是心理-社會-生物學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患者大多具有神經質或高喚醒的神經素質特徵,或具有性格急躁、認真細緻、追求完美等心理特徵。失眠和焦慮障礙產生後,都會存在在某些特定的條件下誘發失眠或焦慮反應的條件化現象。而且失眠和焦慮障礙經常相伴而行,共同存在,或互為因果,互相促進,甚至誘發抑鬱的發生。范長河認為,小何是典型失眠伴焦慮、最後誘發抑鬱症狀的案例。

失眠和焦慮障礙可以痊癒和不復發

實際上,小何已在兩家醫院的心理科進行治療,但老是反覆。後來他們找到省二醫心理精神科範長河主任,經過系統診療,小何已回歸陽光狀態,投入到學校的學習生活中。

目前全省還沒有綜合性對失眠與焦慮障礙診療的診療中心。在這個失眠與焦慮障礙人群中,診療最大的難點就是吃藥,很多病人怕吃藥,稍微好一點就自發停藥,導致病情反覆。經常反覆會加重病情。

那麼怎樣才能讓失眠和焦慮障礙患者實現真正的痊癒和不復發呢?范長河表示,要治癒失眠和焦慮障礙,必須採用基於全面評估的個體化的綜合治療手段,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物理治療、行為調整和訓練等。同時,范長河強調,每一名患者在治療手段的選擇、組合、療程及所占比重方面均是個體化的,但所有患者共同的目標都是消除症狀,同時調整原有的神經素質和心理素質特徵,以達到全面痊癒和降低復發幾率。

為了給予該群體人員專業的診療和指導,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成立全省首個失眠與焦慮障礙診療中心。范長河介紹,該中心將為失眠、焦慮障礙患者提供系統的綜合診療服務,通過「全面評估、個性方案、標本兼治」讓患者最大限度地擺脫失眠與焦慮的困擾,幫助他們恢復之前的正常生活,實現真正的痊癒和不復發。

該中心配置有完全針對失眠和焦慮障礙的特殊治療設備,診療模式亦有別於傳統的模式,主要通過全面評估,結合失眠、焦慮障礙的疾病「共性」及患者在神經素質、心理素質及易感因素、誘發因素、維持因素等方面的「個性」特徵,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採用能真正消除失眠和焦慮障礙的核心特徵的藥物、物理治療、行為治療和心理治療方案,讓患者既消除症狀、同時又改變易感的神經和心理素質,並予以鞏固,以求達到全面痊癒和不復發的目標。

標星+置頂

一秒找到珠江經濟台

編輯:暮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_W8evG0BMH2_cNUg56pG.html














恆大:開除

2020-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