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苗葉青青印初心,山鄉里的「追夢人」——記貴州省錦屏縣銅鼓鎮科技特派員龍世林
7月6日,華中農業大學赴貴州凱里暑期社會實踐團開展主題為「尋訪優秀校友 傳承耕讀精神」的社會實踐,尋訪華中農業大學優秀校友、貴州省凱里市錦屏縣銅鼓鎮科技特派員龍世林,學習宣傳他的扶貧事跡。在為期七天的社會實踐中,同學們跟蹤了解扶貧工作者的一天,走進田間地頭感受中國農村的發展變遷,對耕讀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017年7月6日校友龍世林站在田邊視察工作
龍世林出生在貴州省錦屏縣,作為一個大山裡的孩子他靠勤奮學習改變了命運。2006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華中農業大學,就讀於植物科學技術學院植物保護專業,在貴州大學研究生畢業之後進入貴州省植物園工作。2016年初,在省政府科技人員深入基層服務「三農」的號召下,他毅然放棄省城優越的生活條件,代表貴州科學院作為「萬名農業專家服務『三農』行動」中的一員,回到自己的家鄉錦屏做了一名掛職副鎮長,在銅鼓鎮,他負責分管電商、招商、科技、環保、農業、農機、產業發展、扶貧等工作。
產業發展帶動農業活力
山核桃是銅鼓鎮花橋村的特色農產品,也是農村產業發展的典型代表。這裡的地理優勢和氣候情況都很適合山核桃的生長。這裡的山核桃的種植歷史悠久卻始終沒有形成規模化的產業,為農民增收。
2000年,「譚小黑」牌山核桃的創始人譚傳高開始自己摸索種植加工山核桃的技術。2000-2004年時他首先嘗試種植湖南山核桃,但是由於天氣差異、地理環境的差別還有技術的限制,所以收穫果實的大小和品質都不太理想。後來他就到處去實地考察,從農戶問到教授,各種各樣的人都成為了他的老師。通過不斷地試驗,他想到嫁接這個辦法,通過各種不同核桃品種相互嫁接,終於找到了合適的砧木材料和嫁接材料。
2019年7月7日山核桃加工廠村民正在處理核桃
龍世林來到銅鼓鎮任職後十分重視山核桃產業的發展,他認為:「發展產業是農業和農村發展的唯一出路,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舉措。」他建議譚傳高在村裡成立山核桃合作社,既能擴大山核桃的產業規模,也能解決當地部分村民的就業問題。目前合作社已經有12戶核心農戶和60多戶其他的農戶,村裡的年輕人可以上山嫁接核桃、給核桃樹授粉或者照看核桃樹,老人可以在家裡砸核桃、取核桃仁送到廠里進行加工,村民足不出戶也能賺錢補貼家用。
龍世林還幫助山核桃合作社積極爭取政府的補貼政策,引進電商渠道來促進山核桃產品的銷售。譚傳高向我們介紹道:「龍世林是個非常熱情、樂於助人的人,他給了我很多支持鼓勵,給我介紹項目、申請項目,在我有困難的時候給我技術指導,幫我請教老師。我非常感謝他!」
有機品牌助力扶貧事業
銅鼓鎮位於黔東南的大山深處,空氣清新,水源清潔,在種植有機農產品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自2015年貴州大學的教授在嫩寨村種了20畝優質稻以來,這裡的水稻種植規模不斷擴大,而稻米的價格卻一直提不起來。
「沒有認證、沒有品牌、沒有營銷,再好的產品也只能被藏在深閨。」龍世林找到原因後就開始為嫩寨村申請水稻的有機轉換證書。「龍鎮長為這個有機認證花了不少心思啊!今年是有機稻種植的第三年,也是有機稻認證的關鍵時期。希望有機的品牌可以為我們的村民帶來更多的收益。」嫩寨村黨支部書記劉國文如是說。
2019年7月6日有機稻示範點
在得知村民吳忠全對種植有機稻很感興趣,龍世林就積極爭取各方面的資源幫助他建立福爾農場。社會實踐隊的同學們在福爾農場真正體驗到了有機、生態、綠色農業。農場建立在深山裡的窪地里,遠離村民聚居地,灌溉的水源來自高山無污染的泉水。人工去除雜草,黃板誘捕害蟲,鴨稻共生,魚米共生。
目前,該鎮已有貴州根生科技公司的香菇、木耳,錦屏縣天龍山農業開發公司的山核桃獲得了有機認證;福爾農場不打農藥不施化肥的生態大米、火沖村生態養殖的黑毛豬等農副產品的品質已得到消費者 大眾的認可。
電商引進擴大產品銷售
有了優質的農產品與響亮的品牌,產品的銷售成了銅鼓鎮農業發展的最大的難題。作為一位扶貧掛職幹部,龍世林為村民出謀劃策,拓寬了他們的銷售渠道。
「他是在貧困戶走訪調查的時候,認識了我,知道了農場的情況,並多次到現場來指導,特意叮囑我一定要堅持這份原生態,同時也給我提了很多發展的意見」嫩寨村福爾農場的農場主吳忠權說。「記得有一天晚上,他熬夜加班幫我做了一個電商營銷的方案,他要通過電商幫我賣「生態米」,要通過網絡把我的農場推廣出去。我的心裡頓時有種說不出的感覺」吳忠權眼裡滿是感激。
2019年7月7日團隊成員隨校友龍世林參觀山核桃園區
通過精心籌備宣傳,目前「福爾農場」的「生態米」僅通過他個人微信朋友圈,在微店就已經賣了4000多斤,幫助平困戶掙了17000多元,真正幫助貧困戶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也得到廣大網民以及中微店上網友的重複購買率極高。
「掛職不是結束而是開始」,龍世林是山鄉里的「追夢人」,電商扶貧的「實踐者」,一直奔波在將銅鼓鎮生態有機農產品推廣出去路上。2018年年底,在掛職期即將結束時,他又通過私人關係把銅鼓的生態有機的大米、山核桃、香菇、木耳帶到杭州、淄博、青島、北京等城市進行展示推廣。目前已經跟青島、淄博的「黔莊」貴州鄉村菜連鎖飯店以及杭州「圓素快樂生活家」初步達成高標準提供有機食材的供貨協議,跟北京專門做社區蔬菜配送的北京耕新瀚章科技有限公司達成長期合作共識。經常在村裡走訪的他早已和銅鼓鎮的村民們打成一片,他的為這裡做出的努力與貢獻大家都看在眼裡。於是銅鼓鎮各村的村民們聯名上書,請求龍鎮長留任。龍世林決定延長任期,為銅鼓鎮的農民們多盡一份力。2019年,他依然活躍在深山裡的小村落里,走訪農戶,幫助他們尋找脫貧致富之路。(文/周小爽、覃語祺 圖/楊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