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禦性駕駛是什麼?為什麼一定要學?

2019-11-29     科創太湖

「防禦性駕駛」(defensive driving)究竟是什麼呢?有哪些好處?如何才能做到「防禦性駕駛」呢?


探索每起事故,絕大部分駕駛員在事故發生前,幾乎沒有採取預防措施。因此,我們在行車過程中,要「預見」各種危險源,並及時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防止事故的發生。


防禦性駕駛

「防禦性駕駛」起源於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並持續流行於英、美等國家,現廣為世界各國所採用,成效顯著。


基本含義:駕駛員在行車過程中,能夠準確地「預見」由人、車、路、環境而引發的危險,預先採取必要、有效的措施,防止事故的發生。


「駕駛在於眼睛和頭腦」,是防禦性駕駛創始人哈羅德·史密斯的經典論述,體現了防禦性駕駛對駕駛人行車中的觀察力、警惕性和思考決策能力的要求和強調。



防禦性駕駛的好處

降低捲入交通事故的機率

降低油耗及車輛日常維修費用

減少保險索賠,降低保費支出

減少駕駛帶來的焦慮和疲勞

提高工作效率和車輛利用率


防禦性駕駛的八條基本安全原則

保持足夠視距


保持較遠的前視距離,儘可能多地獲取前方視野中對行車判斷有用的信息,有利於及時發現潛在的危險,平順操控車輛,避免無謂的加減速。

觀察周圍環境


駕駛過程中需要注意視野中不斷變化的各種細節,保持視野開闊,觀察車輛兩側和後方的路面信息,包括對盲區的留意,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併合理應對。


視線持續移動


保持視線持續移動不僅能夠獲取周圍交通環境的信息,還能夠激發全部的視覺潛力,有利於駕駛人保持警覺、思維保持活躍。不僅僅是眼珠子的左右掃描,必要時還要轉頭觀察。

保持緩衝空間


保持緩衝空間對預防事故發生具有非常顯著的作用,要求駕駛人能夠在不斷變化的交通環境中,隨時根據情況調整行車狀況。行車中保持緩衝空間,保留充分時間應對交通環境中的突發事件。

有效使用信號


為了保證行車的安全性,駕駛人應該給出信號進行信息溝通,信息溝通的目的是讓對方知道本車的存在和意圖。可通過聲、光等方式進行信息溝通。


合理控制車速


駕駛人的視野範圍會隨著車速的提高而變窄,動態視力也會隨著車速的增加而下降。駕駛人應該根據自身接受和處理路況信息的能力選擇合理的行車速度。

平和禮讓行車


不良情緒會使思維變得非常遲鈍、判斷分析事物的能力迅速下降,腳手動作的敏捷性和靈活性變差,遇到一些危險情況、緊急事件不能及時做出準確的反應。駕車除了禮讓行人外,車與車也要相互禮讓,拒絕路怒症,不開鬥氣車。

一心不可二用


專注駕駛避免分心,分心的事情會直接影響駕駛人對路況信息的觀察和處理效率,缺少了有效觀察,將不可能做出防禦性駕駛要求的決策和判斷。



防禦性駕駛的五大要領

  預估風險、放眼遠方、

顧全大局、留有餘地、引人注意

1

預估風險

根據天氣、路況等提前分析潛在危險。如雨天會遇到積水;高速出口會遇到車輛減速、變道;超車時右側車輛會擋住視線等。

2

放眼遠方

15秒方法:距離=速度×4。如速度為100公里/小時,則需要看到至少400米遠的地方。


顧全大局

眼睛要不斷掃描「前方—左車窗—左視鏡—儀錶盤—後視鏡—右車窗—右視鏡—前方」。這樣的循環6至8秒一次,且避免在一個事物或方向上停留超過2秒。

留有餘地

行駛中常常有前車突然停止,左右車道車輛突然變道,所以要與前車保持至少4秒的安全距離。同時避免車輛並排,使前方或左、右至少一側留出空間,作為應急逃生區域。

引人注意

在行駛中要儘量讓別人注意自己,如:在低能見度條件下,別人看不清;在其他車的盲區內,別人看不見;在變更車道轉彎前,別人不知道;在需要別人讓行時別人不理解,就應當運用燈光、喇叭讓他人知曉。




文章和部分圖片來源:中國警察網(ID:zgjcwcpd)、吉林高速交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_SHfuW4BMH2_cNUga5J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