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別再夸孩子長的漂亮了!聰明的父母都是這樣誇獎孩子的

2019-09-16     喵姐早教說

有一位到北歐某國做訪問學者的人曾經歷過這樣一件事:

周末,她到當地的一位教授家中做客。

一進門,她就看到了教授5歲的小女兒。小女孩滿頭金髮,漂亮的藍眼睛讓人覺得特別清新。她不禁在心裡稱讚小女孩長得漂亮。

當她把從中國帶去的禮物送給小女孩的時候,小女孩微笑著向她道謝。這時,她禁不住誇獎道:你長得這麼漂亮,真是可愛極了!

這種誇獎是中國父母最喜歡的,但是,那位教授卻並不領情。在小女孩走開後,教授的臉色一下子就陰沉下來,並對中國訪問學者說:你傷害了我的女兒,你要向她道歉。

訪問學者非常驚奇,說:我只是誇獎了你女兒,並沒有傷害她呀?

但是,教授堅決地搖了搖頭,說:「你是因為她的漂亮而誇獎她。但漂亮這件事,不是她的功勞,這取決於父母的遺傳基因,與她個人基本上沒有關係。」

「但孩子還很小,不會分辨,你的誇獎就會讓她認為這是她的本領。而且她一旦認為天生的漂亮是值得驕傲的資本,就會看不起長相平平甚至醜陋的孩子,這就給她造成了誤區。」

「其實,你可以誇獎她的微笑和有禮貌,這是她自己努力的結果。所以,請你為你剛才的誇獎道歉。」

中國的訪問學者只好很正式地向教授的小女兒道了歉,同時讚揚了她的微笑和禮貌。

這件事讓這位訪問學者明白了一個道理:賞識孩子的時候,應該賞識孩子的努力和禮貌,而不應該賞識孩子的漂亮。

因為漂亮是先天的優勢,而不是值得炫耀的資本和技能,但努力則不然,它是影響孩子一生的可貴品質。

其實作為父母, 「你真棒」「你好厲害」「哇,真聰明」這樣的話是很多人的表揚慣用語。「聰明」「漂亮」「厲害」這些詞,都是屬於籠統概括的評價式讚賞。總是籠統地表揚孩子,會讓孩子無所適從,而且這樣意向不明的誇獎對孩子來說並不是好事。

史丹福大學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做了一項長期的研究,這項研究結果令學術界震驚:

「誇獎孩子的努力,會給孩子一個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覺。孩子會認為,成功與否掌握在他們自己手中。反之,誇獎孩子聰明,就等於告訴他們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這樣,當他們面對失敗時,往往束手無策。」

不能夸孩子漂亮,不能夸孩子聰明,不能表揚孩子棒,只能夸孩子努力。

那麼怎樣誇獎孩子才是明智的做法?

01

描述具體的事實和感受

避免用帶有籠統評價含義的詞彙,只具體描述事實,描述我們的感受就可以。這對父母是一個挑戰,因為比籠統說一句「真棒」「真好」要費心地多,需要父母去仔細觀察,傾聽,體會,然後再具體描述事實和感受。

例如:孩子經常玩完玩具後忘記收拾。當他在你的提醒下主動收拾好玩具,你就可以這樣說:「哇,寶寶把玩具櫃收拾地很整潔,玩具們都乖乖地呆在自己應該呆的地方,很整齊。」

或「我看見你自己穿好了衣服,衣服扣子也沒有系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個小大人啦!」

當父母用讚賞的語氣描述出眼睛看到的事實後,其實是父母通過描述來肯定了孩子的努力,而不是籠統的誇獎,讓孩子自己也能夠認可自己的努力,帶來繼續努力的勇氣和動力。

02

有針對性地表揚

要具體針對寶寶做的一件事情上進行表揚。

比如對孩子說「今天寶寶刷牙刷的很認真,沒有馬虎,牙齒一定會越來越健康的。要繼續保持哦!」或者「謝謝寶寶今天幫爺爺拿報紙,爺爺很開心。」

這樣有針對性的表揚會讓孩子更容易理解,並且知道今後應該怎麼做,怎麼努力,方向感更強。

03

多鼓勵少表揚

鼓勵是指鼓勁而支持,通常是針對過程和態度的。表揚則是指對一件事或品行的顯揚、宣揚。

比如「這次你搭的積木比上次高很多,媽媽覺得你下次能搭一個更高的。」「寶寶努力學會了繫鞋帶,媽媽真為你開心」「寶寶勇敢地從台階上跳下來了,下次媽媽陪你一起挑戰更高的台階。」

多鼓勵,少表揚;多描述,少評價,可以避免孩子被表揚綁架,或輸不起,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

我們總說誇獎孩子,是一個幫助孩子樹立信心的一個有效途徑。可是誇獎太多,誇得毫無緣由和邊界,容易走向另一個極端,就是會把孩子捧到一個不能容忍失敗、不能認可或接受他人成就的高度,而且會讓孩子因為困難就不願意嘗試,承受挫折的能力弱,難以接受別人的批評和幫助指正。

所以誇獎也是一門學問,明智的父母要明白,有效的誇獎,才不會浪費孩子成長的每一個契機。

爸媽們,你們學會了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_RlWcG0BJleJMoPMI3SR.html